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讨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对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4,2006,2009和2011年4轮调查中儿童青少年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1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由2004年的76.5%增加到2011年的91.5% (P<0.01).调整性别、年龄、地区、调查年份以及BMI等因素后,SBP和DBP水平随含糖饮料摄入频率的增加而升高(P值分别为0.026和0.012).与含糖饮料低摄入组(<1次/周)相比,高摄入组(>3次/周)儿童青少年的SBP和DBP分别升高1.1和0.8 mmHg.结论 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饮料摄入频率呈上升趋势,降低含糖饮料摄入对降低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不论在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1].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上升为9.7%[2].过去认为,2型糖尿病(T2DM)是成人疾病,在儿童青少年中发生的糖尿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T1DM).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对儿童期和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地区儿童血压研究队列资源,1987年基线调查时采用听诊法测量儿童期血压水平,记录Korotkoff第Ⅰ音为收缩压(SBP)、第Ⅳ音为舒张压(DBP-K4)、第Ⅴ音(消音)为舒张压(DBP-K5),并根据2010年中国儿童血压参照标准P95诊断儿童高血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随访时采用相同方法测量成年期血压,以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诊断为高血压。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及母乳喂养情况通过随访对象母亲的回忆进行问卷填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水平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及成年期罹患高血压风险的关联。结果出生体重有效数据936名(男492名,女444名)进入分析,其中低出生体重儿30名(3.2%),巨大儿78名(8.3%)。出生体重与儿童期及成年期女性SBP呈负相关(P〉0.05)。按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及出生体重正常进行分层分析,出生体重与儿童期血压水平的关联在不同出生体重间的规律不同,低出生体重组男性DBP-K5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b=32.32,P=0.030),出生体重正常组女性SBP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b=-2.50,P=0.047),巨大儿组控制性别后儿童期SBP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b=6.32,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预测女性儿童期高血压(SBP与DBP-K4联合诊断)和成年期高血压的RR(95%C I)分别为5.00(1.32~18.88)和5.84(1.05~32.65);未见巨大儿对儿童期及成年期高血压的影响。结论不同出生体重与男女儿童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不一致,低出生体重可增加儿童期及成年期女性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蒙古族冠心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442例蒙古族和1625例汉族冠心病住院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蒙古族冠心病病例平均年龄(60.97±11.24)岁,低于汉族病例的(63.85±11.69)岁,P=0.000;60岁以下的蒙古族病例心脏病史的比例(23.7%)低于汉族病例(31.7%)(P=0.036);60~70岁的蒙古族病例饮酒率(22.8%)高于汉族病例(14.3%)(P=0.024),且长期饮酒的比例较大;70岁以上的蒙古族病例糖尿病史的比例(1.0%)低于汉族病例(10.3%)(P=0.003).60岁以下的蒙古族病例舒张压水平低于汉族病例(P<0.05);60岁以上的蒙古族病例血糖水平低于汉族病例(P<0.05);60~70岁的蒙古族病例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汉族病例(P<0.05),各年龄组蒙古族病例甘油三酯的水平均低于汉族病例(P<0.05).结论 与汉族比较.蒙古族冠心病病例发病年龄提前,长期饮酒在蒙古族冠心病的发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敏  梁亚军  张涛  席波 《中国公共卫生》2017,33(8):1282-1285
个体血压对盐负荷表现出不同的反应称为盐敏感性。与血压盐抵抗者相比,血压盐敏感者更易出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病事件。早期识别血压盐敏感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限盐干预,有利于降低人群心血管病事件。本综述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血压盐敏感性的可能影响因素,明确血压盐敏感性的高危人群,为预防心血管病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传伟  梁亚军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45-1448
探讨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选择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早期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1993-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GHNS)数据库中10 163名年龄在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血压偏高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腹型肥胖预测血压偏高的风险.结果 腰围预测7~11岁男生、12~ 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62~0.66),0.63 (95%CI=0.61 ~0.65),0.57(95%CI=0.55~0.59)和0.58 (95% CI=0.56~0.60),腰围身高比对应值分别为0.60(95% CI=0.58~ 0.62),0.59(95%CI=0.57~ 0.61),0.51(95%CI=0.49~0.53)和0.56(95%CI=0.54~0.58).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的腹型肥胖均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腰围诊断的腹型肥胖预测7~11岁男生、12~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4.12(2.76~6.16),2.65(2.01~3.50),2.21(1.40~3.49)和2.50(1.88~3.31),腰围身高比对应的OR(95% CI)值分别为2.74(1.98~3.80),2.27(1.75~2.94),1.63 (1.14~2.32)和1.75(1.37~2.24),腰围略优于腰围身高比.结论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因子,腰围的预测效果略优于腰围身高比.但考虑到腰围身高比界值的简单易记性,仍可推荐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7.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在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评农村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IADL),探讨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Lawton-IADL)对济宁市农村≥65岁的504位老年人进行多阶段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岁)和有无配偶的老年人在ADL和IADL保存完好的频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过去(65岁前)有健身活动的老年人ADL维持完好率高于无健身活动者(X^2=8.50,P=0.004)。老年人ADL和IADL保持完全独立的频率男性分别为86.67%和44.07%,女性分别为74.36%和20.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生活状况自评、过去(65岁前)有无健身活动是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生活状况自评和做家务情况是老年人IADL的影响因素。结论社会和家庭在关心和照护老年人同时,应注意心理沟通,让老年人维持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和健身活动,使之对生活有较满意的评价,以便有效维护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PG)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的关系。方法参照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FPG正常(FPG〈6.0mmol/L)、FPG升高(FPG6.0-6.9mmol/L)和FPG异常(FPG≥7.0mmol/L)3组。以肢体瘫痪或死亡为不良结局。采用多中心协作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多因素调整的Logistic回归方法对FPG水平与心肌梗死患病风险及结局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心肌梗死患者的FPG水平[(7.22&#177;3.45)mmol/L]高于对照组[(5.05&#177;1.35)mmol/L],高血糖率(51.5%)高于对照组(10.9%),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增大和高血糖与心肌梗死不良结局有关联。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FPG正常为参照,经多因素调整后发现,FPG升高和异常时糖尿病患病风险增高,OR值分别是6.625和10.457(P〈0.01)。以FPG正常为参照,FPG异常时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逐渐增加(OR=11.379,P〈0.01)。结论高血糖水平会增加心肌梗死及其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整体护理在各医院的普遍开展,护理人员能够应用综合教育方式对住院病人进行完整的健康教育。而门诊治疗的病人由于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难以进行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主要以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所患疾病的有关问题或病人关心的问题进行口头教育。由于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伤而表现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