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1年为更新脓毒症和MOF概念,ACCP/SCCM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概念,并认为SIRS是继发性MODS的主要发生机制,而原发性MODS则不存在SIRS[1]。但此观点目前仍存在分歧,而无SIRS的MODS的发病机制也不清楚[2]。近年来我们发现,血管炎综合征参与严重紫癜导致MODS患儿的发病机制,他们均具有暴发性紫癜、多脏器功能受损的特点,但各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则不同,因此疾病的诊断也各异。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岁,因全身皮肤起红斑伴微痒,阵发性腹痛1d入院。全身皮肤密集暗红色斑片状紫癜,对称分布,入院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阻断白介素-3(IL-3)对脓毒性小鼠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手术(CLP)后,分为野生型小鼠组和IL-3缺陷型小鼠组,每组13只,连续7 d观察和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另取野生型小鼠和IL-3缺陷型小鼠,每组20只,分为3组进行实验:①组小鼠分别在CLP后0、12和24 h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和体温测量;另在24 h测血压,采血,用于测定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②组小鼠分别在CLP后0、6、12和24 h采血并在24 h取材(肝、肺),用于测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总数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③组小鼠分别在CLP后0和24 h采血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于蛋白总量和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测定。结果  与野生型小鼠组比较,CLP后IL-3缺陷型小鼠的存活率和体温升高(P <0.05),血压良好,临床症状评分下降(P <0.05)。此外,与野生型小鼠组比较,CLP后IL-3缺陷型小鼠炎症细胞因子IFN-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 <0.05);肺和肝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总数降低(P <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蛋白和血生化指标(AST、ALT)也降低(P <0.05)。结论 阻断IL-3能够减轻脓毒性小鼠的炎症反应,提高脓毒性小鼠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3.
24.
小儿结节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毒素: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儿结节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与HP的CagA、VacA的关系,对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呈小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的30例患儿作快速2尿素酶试验、切片吉姆氏染色作HP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采血2ml作血清HP的CagA、VacA免疫印迹检测并设对照,结果:结节性胃炎多由HP感染所致,感染率为80%,与感染产毒素的HP菌株有关,且以活动性胃炎为主,在所感染的HP菌株中CagA抗体全部为阳性,在CagA^+、VacA^+菌株中病变的炎症反应较CagA^+、VacA^-菌株严重,HP感染后的结节性胃炎全部有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小儿结节性胃炎应考虑根除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