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5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脐血T细胞IL-4基因表达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血T细胞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NF AT)的活性与IL 4基因表达调控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和RT PCR法测定受抗CD3 PMA刺激后 ,18例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IL 4基因及其mRNA的表达 ;电泳迁移率转换试验(EMSA) ,测定10例CBMCNF AT的活性。22例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对照。结果CBMC培养上清液中IL 4为(12.4±1.5)ng/L ,较PBMC明显低下〔(37.5±5.5)ng/L ,P∨0.01〕 ;CBMCIL 4mR NA的表达较PBMC明显减少 ;PBMC核蛋白内NF AT的活性较强 ,CBMC则几乎测不出NF AT的活性。结论在转录水平缺乏NF AT调控与脐血T细胞IL 4mRNA的转录水平低下有关 ;也是脐血T细胞表达IL 4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感染免疫反应及疫苗接种感染性免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抗感染免疫是免疫学发展最早和最经典的部分 ,在儿科临床起着重要指导作用。随着基础免疫学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 ,抗感染免疫学理论近来亦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儿科领域抗感染免疫的基本理论及进展 ,以利临床医师更自觉地应用免疫学知识于临床实践。1 抗感染免疫网络及其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内后 ,其抗原成分首先经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识别、消化、处理 ,在主要组织相容性 (MHC)抗原协同下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细胞 ,T细胞活化后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使B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相似文献   
93.
多种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均可导致冠状动脉损伤(CAL)。CAL不是诊断川崎病的“金标准”,深入理解疾病免疫学致病机制、拓宽疾病诊断及鉴别思路,有助于全面提升CAL相关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4.
目的预测人偏肺病毒G蛋白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分别采用SOPMA方法及HMMTOP程序预测G蛋白的二级结构和跨膜区域;综合分析蛋白的柔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指数,预测G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G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为柔性区域,占62.1%;廿螺旋占22.37%;β-折叠占15.53%;N端第32~51位氨基酸残基为跨膜区。B细胞表位位于G蛋白N端55—77、80-104、111~126、130~167、178—210区段。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G蛋白的二级结构与B细胞表位,为进一步研究蛋白特征、单克隆抗体制备及表位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9HTE细胞中观察与RSVNS1基因和M2基因互补的反义硫代寡核苷酸的抗病毒活性。方法:直接观察RSV的致细胞病变作用,用MTT方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1.RSV感染复数(moi)在0.1以上时,培养5天后RSV感染的9HTE细胞全部死亡。2.我们设计的反义核酸能够提高感染细胞的存活率,且呈量效依赖关系。结论:反义硫代寡核苷酸具有较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新型抗RSV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4(IL 4)基因修饰对白血病细胞株HL 6 0和K5 6 2生长及其诱导的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IL 4基因导入上述细胞株。以野生型和载体修饰的相应细胞为对照 ,检测了IL 4基因修饰HL 6 0和K5 6 2细胞 (每株细胞检测 12孔 )的增殖、死亡特性及其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T淋巴细胞产生IL 2、IL 6和干扰素γ(IFN γ) ;用 51铬 ( 51Cr)释放法检测淋巴杀伤细胞活性。结果 HL 6 0和K5 6 2表达IL 4的最高水平可达 6 5 .4pg/ ( 10 6细胞·2 4h)和 10 6 .6pg/ ( 10 6细胞·2 4h) ,IL 4基因修饰的HL 6 0和K5 6 2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 ,K5 6 2培养过程中死亡细胞增多 ;白血病细胞所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产生细胞因子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IL 4基因修饰不仅可直接抑制HL 6 0、K5 6 2细胞的生长 ,而且可能通过促进T淋巴细胞功能及CTL杀伤活性控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97.
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是易感人群,但发病率较低,病情一般铰轻,不太会发展为重症,并且还没有死亡病例报道[1-2]。儿童更易战胜病毒我们的免疫反应是一把双刃剑,好的是可以发现和消灭病原体,坏的是一旦炎症反应过度就会伤及自己的细胞。同样的病原体感染,症状的轻重往往取决于免疫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IL-12+重组卡介苗(recombinant balillus calmette-guerin secreting IL-12,rBCG)新生期接种对实验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新生Balb/c小鼠分4组:对照组(control组),卵白蛋白(OVA)组,rBCG干预(rBCG/OVA)组,rBCG/OVA/IFN-gamma中和抗体(rBCG/OVA/anti-IFN-gamma Ab)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OVA致敏和激发。最后一次激发后测24 h内AHR,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评估肺部炎症变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BALF中IFN-gamma、IL-10水平。结果 1)OVA组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炎症病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BCG/OVA组上述内容均显著低于OVA组。2)新生期rBCG接种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高反应性。3)rBCG/OV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gamma、IL-10水平明显高于OVA组。4)rBCG/OVA组与接种rBCG同时并使用anti-IFN-gamma Ab的哮喘小鼠相比气道炎症和AHR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生期rBCG接种能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AHR,促进IFN-gamma和IL-10的产生,其抗哮喘效应可能与其促进IL-10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9.
探讨羊膜腔穿刺结合基因序列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高危儿产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2008—201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基因诊断明确的7例SCID患儿,其中6例X连锁SCID、1例Omenn综合征。追问病史,建立7个SCID家系图谱,确诊20个异常基因携带者。对其中7个携带异常基因的高危孕妇于孕18~20周经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部分羊水经离心后,提取羊水细胞DNA,经PCR扩增IL-2RG或RAG1基因,扩增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重复测定。此外对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原位制片、G带染色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后采集高危儿外周血重新进行基因分析,并进行免疫功能评估。结果 全部病例穿刺均成功,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100%。基因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例为正常男性胎儿,2例为正常女性胎儿,2例为男性缺陷胎儿。2例男性缺陷胎儿均为IL-2RG基因突变。除2例缺陷胎儿行人工流产术外,5例SCID高危儿均顺利出生,产后基因分析结果均正常,与产前结果相同。随访免疫功能均正常。结论 羊膜腔穿刺结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在SCID的产前诊断中是一项成熟有效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及密度感应缺陷株(ΔlasI ΔrhlI基因缺陷)生物膜(BF)细菌活力及早期黏附的影响.方法 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0、1.875、3.75mg/ml)氨溴索对PAO1菌株、ΔlasI ΔrhlI菌株生物膜菌落的清除效应;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氨溴索作用后PAO1菌株、ΔlasI ΔrhlI菌株的荧光强度,计算黏附率以反映干预对细菌黏附的影响.结果 氨溴索作用后,两种菌株的活菌生存率和黏附率均出现下降,ΔlasIΔrhlI株活菌生存率较PAO1株下降更明显(P<0.05),而PAO1株黏附率较ΔlasI ΔrhlI株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氨溴索具有拮抗密度感应系统的作用,可用于抗细菌生物膜活力,为难治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