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53篇 |
免费 | 228篇 |
国内免费 | 1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113篇 |
妇产科学 | 27篇 |
基础医学 | 156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402篇 |
内科学 | 222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6篇 |
特种医学 | 102篇 |
外科学 | 52篇 |
综合类 | 694篇 |
预防医学 | 245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376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360篇 |
肿瘤学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83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88篇 |
2019年 | 10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52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上消化道狭窄主要以食管狭窄为多见。按病因分为良性及恶性狭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重者可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而丧失生活能力。我院自1995~2 0 0 2年对此类病人15 9例进行了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5 9例,其中男111例,女4 8例,年龄17~90 (5 3 18±14 35 )岁。其中良性狭窄136例,恶性狭窄2 3例。1.2 器械与方法1.2 .1 器械 胃镜:日本Olympus公司产GIF -XQ2 30、XQ2 4 0、Q2 4 0型胃镜,CH管直径为2 8mm。气囊:选用波斯顿公司生产气囊、压力表及充气泵。1.2 .2…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检测窦房结不同区域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在窦房结增龄性中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病窦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我们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复合物技术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幼年兔组 (1~ 2周龄 )、成年兔组 (5~ 6月龄 )和老年兔组 (40~ 70月龄 )窦房结组织不同区域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荧光强度。结果 :光镜下 ,幼年兔组的窦房结组织细胞最密集 ,成年兔次之 ,老年兔最少 ,老年兔有细胞核固缩、裂解现象 ,幼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细胞数分别为 :2 6 .4 0± 3.2 7,15 .6 0± 2 .88,11.10± 1.91,其中两两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三个年龄组的兔窦房结组织的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荧光强度在外周区与中心区均有显著性差异 ,除了成年组 ,余年龄组的交界区与中心区表达也有明显差异 ;幼年组和成年组在窦房结中心区表达的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荧光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49.95± 5 .74vs 6 0 .5 5± 10 .5 4 ,P <0 .0 1)。结论 :兔窦房结组织细胞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并且在老年兔组出现核固缩、裂解现象 ;兔窦房结表达的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具有异质性 ;从出生到成年 ,兔窦房结组织中心区表达的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但在成年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3.
104.
背景:双向电泳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精确而有效,已成为研究蛋白质组最有价值的核心技术之一;以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人体疾病状态,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并优化小鼠心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将为以后的心脏疾病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建立并优化小鼠心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设计: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研究。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4-02/09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完成。选取4~5周龄雄性无特殊病原体级BABL/c小鼠12只,体质量12~15g,由南方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麻醉状态下脱臼处死小鼠,取心脏,对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上样缓冲液、范围的固相pH胶条、蛋白上样量、染色方法等进行对比分析,扫描并数字化,再进行图像分析。建立并优化实验中的各个环节。主要观察指标:蛋白分离的效果和实验的可重复性。结果:心肌特异的裂解方案能在pH4~7胶条上分离约910个蛋白点;银染上样量200μg,考染1000μg较为适宜;正常小鼠心肌组织在17cmpH3~10L的胶上可分离约(920±30)个蛋白点,pH4~7L的胶条上,可分离(880±30)个左右蛋白点;蛋白点平均匹配率为86.9%。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对小鼠心肌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各方面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心肌蛋白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兔LQT2模型时空复极异质性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动作电位时程(APD)恢复性质的变化在LQT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笔者采用冠状动脉灌注的兔左室肌楔形组织块制备LQT2模型。标本随机分四组:对照组(标准台氏液灌注);LQT2模型(简称模型)组(100μmol/Ld,l-sotalol灌流);模型+低钾(3mmol/L)组和模型+低钾+维拉帕米(2μmol/L)组。观察不同基础周长(BCL)刺激(500,1000和2000ms)条件下,四组标本APD90、TDR和APD恢复性质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①在不同BCL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模型+低钾组及模型+低钾+维拉帕米组的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90均增大,以内膜心肌细胞的APD90增大显著,导致TDR增加。②BCL为500和1000ms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模型+低钾组的APD恢复曲线斜率显著增加,而模型+低钾+维拉帕米组,差异无显著性。③在BCL为1000和2000ms时,给予S1S2程序刺激,模型+低钾组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为5/7。结论:TDR增大和APD恢复性质的变化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杨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7):1085-108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75例ACI患者(包括轻型23例、中型27例、重型25例)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同时对ACI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患者的血清hs-CRP含量为(11.67±3.26)mg/L,对照组为(1.82±0.65)m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ACI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预测因子,其水平与ACI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ACI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补体活化片段C5a含量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2型糖尿病患者39例,健康体检者21名作为对照,检测血、尿C5a浓度以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其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尿C5a浓度升高(11.4±21.1vs76.3±144.4,P〈0.05),血C5a无明显变化,尿C5a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正相关(r=0.378,P〈0.05),糖尿病病程、尿C5a是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补体活化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由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和韩国糖尿病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1届国际糖尿病免疫学年会于2010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韩国仁川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位从事1型糖尿病(TIDM)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IDS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T1DM组组长、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主任周智广教授应邀首次组团参会,并在大会做专题报告。大会共收到论文200余篇,内容涉及T1DM的发病机制、预测、诊断、预防和治疗等领域,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的学术影响力.方法: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4年至2009年<临床心电学杂志>载文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及评价.结论:该刊从2004年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来,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