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50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合并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Mg)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临床108例阴道炎患的分泌物进行Mg检测。结果:阴道炎合并Mg感染44例,检出率为40.7%(44/108)。其中淋球菌性阴道炎16例,生殖支原体感染阳性率37.2%(16/43),念珠菌性阴道炎15例,阳性率为41.7%(15/36),滴虫性阴道炎13例,阳性率为44.8%(13/29)。结论:Mg的感染可能是引起阴道炎症的原因之一,阴道炎同时也可合并Mg感染,合并感染率约为40%。 相似文献
132.
133.
杨淑兰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5):45-46
现代护理学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是护士职业获得社会尊重的根本原因。知识积累是护士个人不断自我完善、实观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满足工作需要。积累知识内容包括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主要方法:读书、参加各种进修班学习、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参加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34.
136.
137.
138.
扩张型心肌病131例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131例心律失常分析雁北地区人民医院(037006)杨淑兰大同医学专科学校赵子凯近10多年来,有关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临床报告越来越多,现总结分析我院自1978年12月至1988年12月收治的全部DCM患者的心律失常,并从中探讨其临床意义。病例选择131例DCM患者中,男76例,女55例;年龄17~71(平均44.7)岁。临床诊断符合以下标准[1,2]:①体检、X线和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增大;②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晕厥或栓塞并发症之一以上;③心尖部有收缩期杂音,且变化较大,常伴第3和/或第4心音及其奔马律;④心电图有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异常及非梗塞性异常Q波等;⑤能排除其他心脏病和特异性心肌疾病。其中①和⑤必须具备。本组131例患者均有多次心电图记录,部分患者作了24小时心电监测,据此进行心律失常分析。结果一、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31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者96例,总检出率为73.3%。96例中出现一种心律失常者57例,占心律失常总数的59.4%;两种者23例,占23.9%;三种者9例,占9.4%;四种者3例,占3.1%;五种、六种各1例,各占1.0%; 相似文献
139.
我院1993年1月~1995年12月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8例,年龄23岁~50岁,平均32岁。其中有放环史31例,放环时间2月~15年;有人工流产史25例;月经不调10例,有创宫术史3例;有绝育手术史2例。临床表现:突然下腹部疼痛,疼痛时有下坠感及肛门排便感,发热、体温升高在38C以上,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时有尿路刺激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妇科检查时发现盆腔器官触痛明显,可触及附件包块或增厚。B超检直:单侧包块18例,双侧包块7例,无包块23例。但常规检查WBC升高11.3X10’/L~18.9X10’/L。治疗方法:急…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为评估肥胖儿童体脂肪率,建立身体组成成分正常参考值而进行电阻抗测儿童体脂肪率正参考值研究。方法于1999年对北京地区4~18岁男、女健康儿童1129名采用电阻抗法测量体脂肪率,从象中抽出肥胖度在-20%以上, 20%以下的为正常群组,根据其性别年龄别归纳出体脂肪率的平均值和标差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正常人群组889名,男435名,女454名。男童9岁以前,随年龄增长,体脂肪率呈降趋势,9~11岁和15~17岁体脂肪率明显增加。女童体脂肪率总趋势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体脂肪率5、6、9、10、15和16岁时明显高于女童;女童体脂肪率在13、14、17和18岁时明显高于男童。结论儿童体脂率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体脂肪率提示青春期正常男童组有潜在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