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杜瑜  杨瑞琦  黄华钦  苏夏  潘桂 《广西医学》2021,43(23):2809-2813,2823
目的 探讨内镜隧道手术(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6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S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采用Eckardt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患者的食管最大直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复发情况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皮下气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气胸、气腹、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球囊扩张术相比,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LES压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其住院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32.
<正>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引起食管黏膜的急、慢性炎症性改变,导致黏膜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临床表现主要为泛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烧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疗效.方法 将解放军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DLBC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CHPO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P<0.05.其在发热方面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近期疗效较好,全身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总结产后抑郁障碍(PPD)患者哺乳期抗抑郁药使用的现有证据,为药师开展用药咨询提供帮助。方法 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指南/共识、哺乳期药物安全性分级(LRC)、专业数据库和文献等方法,评估常见抗抑郁药物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以及提供哺乳期抗抑郁用药辅助决策。同时,结合用药咨询案例,通过适应证和有效性评估、安全性评估、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向患者提供用药建议、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和跟踪随访,为药师开展PPD患者哺乳期用药咨询提供思路和方向。结果 大多数抗抑郁药可分泌入母乳,但现有证据提示,在哺乳期相对安全,建议首选舍曲林和帕罗西汀。为有哺乳意愿的PPD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同时保障婴儿的安全性。结论 根据哺乳期抗抑郁药物使用的循证证据,充分认识母乳喂养对母婴重要性,全面评估母乳喂养婴儿药物暴露的潜在风险,综合权衡,能为哺乳期PPD患者提供优质的用药咨询服务,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诱因、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疾病,提高临床工作者对TT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TTP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相关病因。结果 9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迥异,出现时间无明显规律性,早期诊断中8例误诊,误诊的疾病分别为病毒性感冒、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泌尿系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脑梗死、自发性溶血性贫血,误诊率为88.9(8/9)。8例给予新鲜冰冻血浆置换和(或)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6例治愈。3例因延迟诊断治疗死亡。结论 TTP病情凶险,病因复杂;早期临床症状迥异,若未及时明确诊断,可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36.
冯垚  杜瑜  苏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238-2239
我们于1999~2001年对全区69所中、小学进行了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现将监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双瘫患儿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治疗频率为每周5次,每次15 min,共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治疗后),记录2组患儿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88)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ROM)、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 结果 治疗前,2组患儿治疗前、后GMFCS 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主动ROM、被动ROM、被动背屈踝关节腓肠肌RMS、主动背屈踝关节胫前肌RMS、主动趾屈踝关节腓肠肌RMS、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除主动背屈踝关节胫前肌RMS外,2组患儿治疗后GMFCS D区(站立)和E区(走跑跳)评分、踝关节主动ROM、被动ROM、被动背屈踝关节腓肠肌RMS、主动趾屈踝关节腓肠肌RMS、BB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GMFCS D区(站立)[(36.3±2.6)分]和E区(走跑跳)[(44.1±11.3)分]评分、踝关节主动ROM[(9.36±4.12)°]、被动ROM[(19.64±6.15)°]、被动背屈踝关节腓肠肌RMS[(15.3±6.5)μV]、主动趾屈踝关节腓肠肌RMS[(82.8±13.6)μV]、BBS评分[(39.6±1.6)分]较为优异(P<0.05)。 结论 全身振动疗法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目前多项国际临床试验证实了老年化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获益.本文就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发生的化疗毒副反应与中青年(<65岁)组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经胃镜下球囊扩张术与植入覆膜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11年6月贲门失弛缓症行内镜下治疗患者共68例,其中行胃镜下球囊扩张术42例,覆膜支架植入治疗26例,2组患者术前临床症状积分和食管体部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球囊扩张组19例需2次扩张治疗,扩张2次病例平均年龄(28.5±6.2)岁,扩张1次病例平均年龄(47.3±12.6)岁,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孔1例。支架组均植入成功,20例有移位,经1~5次重新放置支架,其中5例2~3周取出,21例1个月时取出,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2组治疗后1、3、6个月时有效率及1、6个月时食管最宽体部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首选方法 ,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支架治疗可获长期效果,但有较高的再次内镜介入治疗率。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