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54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人脊椎骨中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检测人脊椎骨中是否存在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取手术切除的人脊椎松质骨,抽提总RNA。用逆转录酶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褪黑素受体MT1、MT2mRNA的表达。结果:人脊椎骨总RNA以MT1和MT2两种受体引物进行的RT—PCR产物电泳呈阳性条带.其基因片段长度与MT1和MT2受体引物之间的核酸长度相当。结论:人脊椎骨中存在MT1、MT2两种褪黑素受体mRNA的表达.证明脊椎骨是褪黑素作用的靶器官。褪黑素可能通过存在于脊椎骨中的MT1、MT2受体来调节脊柱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92.
子宫内膜增生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常见症状为异常子宫出血。本文汇总、整理子宫内膜增生相关研究, 总结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评估和诊断、病理分型、治疗、随访以及患者长期管理、宣教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 建立本指南, 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规范方案, 促进女性健康和生育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中耳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8例经病理确诊为中耳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首发症状中以耳流脓为主4例,听力下降3例,面瘫1例。5例肿物突入外耳道,3例鼓膜紧张部穿孔。纯音测听示8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其中混合性聋4例、传导性聋3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善中耳CT及MRI,提示肿瘤累及中鼓室或鼓岬表面5例,累及面神经水平段3例,其中1例侵入中颅窝。8例患者均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鼓室体副神经节瘤4例、面神经纤维瘤2例、面神经鞘膜瘤1例、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1例;2例患者术前行活检分别诊断为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理误诊率为25%(2/8)。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 中耳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各异,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术前完善CT和增强MRI检查以及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行CT诊断与MRI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5例为阳性,45例为阴性.MRI诊断准确率为96.67%...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内耳发育畸形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0例内耳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 8例,Mondini畸形(不完全分隔Ⅱ型)7例,同时伴有LVAS和Mondini畸形10例,内听道狭窄5例。随机选取同时期临床资料相匹配的30例耳蜗结构正常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听力、术中情况以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情况。结果3例LVAS患者在术中耳蜗钻孔后出现外淋巴液不同程度的外涌,1例Mondini畸形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井喷现象。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有意义的听觉反应,术后的听觉言语能力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术后3,6,9,12个月的听觉言语能力均较各自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内耳发育畸形患者不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绝对禁忌证,其术后言语康复效果与内耳结构正常者无明显差异,但手术难度比内耳结构正常者要大,术前应根据不同的畸形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川南地区43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其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效果,了解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耳聋患者行GJB2、SLC26A4、mtDNA 12S rRNA基因检测,有基因位点发生致病突变者为耳聋基因检测阳性,归为A组;其余为基因检测阴性,归为B组。两组患者均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行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评估。结果43例患者中基因位点发生致病突变者14例(A组);耳聋基因筛查阴性29例(B组)。A组中9例患者GJB2检测阳性,6例患者SLC26A4检测阳性,其中1例患者GJB2、SLC26A4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点 CAP 和SIR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评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CAP和SIR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43例患者中常见致病耳聋基因为GJB2、SLC26A4,人工耳蜗植入术能有效提高患者听力及言语能力,但耳聋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索“心身医学-导师负责制”新培养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在笔者医院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师54人,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7人。研究组采用“心身医学-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传统的培养模式。比较两组培训前、培训6个月一般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病史采集能力考核、体格检查能力考核、辅助检查判读能力考核)及综合考核能力(包括临床思维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工作整体表现、带教老师对学员评价、患者及家属对学员评价)。结果 研究组临床技能、体格检查、医患沟通、工作表现、老师评价、患方评价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理论成绩、病史采集、辅助检查、临床思维的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身医学-导师负责制”新培养模式是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新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与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8.
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臂旁核内Fos样神经元的亚核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臂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亚核分布。方法给予大鼠2%甲醛溶液灌胃后,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臂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在各亚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在臂旁核内的分布具有亚核特异性:外侧核外亚核、Kolliker-Fuse核和外侧核背亚核有大量分布;外侧核中央亚核有少量分布;其余各亚核偶见或未见分布。结论臂旁核的外侧核外亚核、Kolliker-Fuse核和外侧核背亚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过程中起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阐明急性脊髓损伤对内脏及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脊髓T4节段横断术后3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与脊髓内脏和心血管相关核团内Fos表达。结果T4水平损伤3h后,中央杏仁核、下丘脑室旁核、中缝背核、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蓝斑、孤束核、延髓腹外侧网状核与脊髓中间带外侧核等核团中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内脏和心血管相关核团内神经元产生特异性反应,但反应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00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癌种之一,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癌占比逐年增加,如何通过早诊早筛实现有效、安全和符合卫生经济学的子宫内膜癌防控,已成为子宫内膜癌诊疗的重大课题。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早诊早筛依然存在巨大挑战,子宫内膜癌筛查面临方法方案不足、筛查对象不明的困境,缺少高效经济的微无创方案。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分子检测和影像组学方案正在逐步纾解这些困境,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普筛高效而安全的方案。综述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筛查的现状及新兴分子和影像组学方案在子宫内膜癌早筛早诊中的研究进展,探索未来子宫内膜癌筛查策略的实施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