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1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84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28篇 |
内科学 | 146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36篇 |
外科学 | 159篇 |
综合类 | 299篇 |
预防医学 | 144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6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72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41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81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81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目的:探讨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Vulvarcondylomaacuminatum,VCA)、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intraepithelialneoplasia,VIN)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VCA,39例VIN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agilehistidinetriad,FHIT),p21的表达。结果:FHIT在VCA组和VINIⅡ,VINⅢ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1);FHIT在VCA组和VINⅢ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592);p21在正常外阴、VIN和VCA组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21在正常外阴、VIN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793),而在VIN和VCA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FHIT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VCA和VIN的发生发展有关。(2)FHIT基因异常是外阴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983.
彩色多普勒对动物模型颈椎病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测兔动物模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彩色血流信号和多普勒频谱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ALT公司的超9HDI检测11只正常成年兔和13只动物模型兔椎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果:兔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程度不同,双侧椎动脉的血流参数发生相应不同的变化,以RI变化最为灵敏,椎动脉狭窄严重时,血流峰值速度和血流量均减低。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做为临床诊断可靠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84.
985.
目的 研究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大鼠灌胃给药参苓白术散后大鼠血浆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通过Peak View 1.2和Chem Draw软件,根据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离子碎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数据,对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鉴别。结果 从参苓白术散中鉴定出104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在灌胃后大鼠血浆中鉴定出27个入血成分,包括11个原型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主要的代谢途径为Ⅱ相代谢途径。结论 该研究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了参苓白术散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可为阐明参苓白术散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阴道不规则出血6月,2022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6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异常出血,出血量多,1+月前自诉阴道有肉色圆形组织掉出,送我院会诊提示:梭形细胞肿瘤,高度怀疑子宫内膜间质源性肿瘤。妇科查体:阴道内可见大小约4 cm肿物凸起,肉红色,表面可见坏死灶,有黄色脓性分泌物,触血,肿物根蒂似位于宫颈管内。阴道彩超示:子宫体下段及宫颈管内查见大小4.8 cm×2.7 cm×4.2 cm弱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987.
988.
目的 沪地龙3个基原药材(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栉盲环毛蚓P. pectinifera)在外观性状方面相似度高,传统鉴定方法难以有效区分,通过建立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同时鉴别沪地龙3个基原。方法 通过比对沪地龙和其他7个蚯蚓品种线粒体全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位点差异,分别设计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的特异性鉴别引物,建立单基原反应体系,并对耐受性和适用性进行考察和验证;而后优化特异性引物组合,构建多重位点特异性PCR鉴别体系;反应体系为25 μL:2×Rapid Taq Master Mix 12.5 μL,引物1.5 μL(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栉盲环毛蚓=1∶1.2∶0.8),DNA模板0.5 μL(50 ng/μL),灭菌水补足至25 μL。PCR扩增条件:95 ℃预变性4 min;95 ℃变性15 s,60 ℃退火15 s,72 ℃延伸20 s,循环33次;产物末端72 ℃延伸7 min。结果 通俗环毛蚓可得到535 bp条带,威廉环毛蚓可得到219 bp条带,栉盲环毛蚓可得到435 bp条带,其他品种蚯蚓样品均无条带。结论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鉴别体系可根据条带位置同时鉴别沪地龙3个基原。该方法可用于沪地龙基原和真伪鉴别,并为地龙的质量控制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对比纳布啡与舒芬太尼预防全身麻醉下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男性患者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的男性患者 158 例,年龄 25~65 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布啡组(N组)、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每组 79 例.N组全麻诱导给予纳布啡0.2 mg/kg,S组诱导给予舒芬太尼0.2 μg/kg,其余麻醉诱导药物及维持方法相同.分别记录全麻苏醒时(T0)及苏醒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1 h(T4)5个时点两组患者的CRBD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T3,T4 时点CRBD发生率显著高于T0 时点(P<0.05);与S组相比,N组在T3 时点CRBD发生率及重度CRBD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N组T3 时点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S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的男性患者,全麻诱导时给予纳布啡更有助于降低术后苏醒期间CRB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通过靶肌肉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观察其对面神经压榨损伤后大鼠功能恢复、神经形态学及GDNF在中枢面神经元中表达的影响,探讨经靶肌肉注射GDNF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只暴露右侧面神经主干)、模型组(面神经主干压榨)、实验对照组(面神经主干压榨+颊肌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面神经主干压榨+颊肌注射GDNF),通过颊肌电生理、面瘫症状评分观察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Masson染色观察颊肌纤维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面神经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面神经元中GDNF的表达。结果 ①大鼠面瘫症状评分:假手术组无面瘫表现,评分为0分,造模后各组大鼠均出现周围性面瘫表现,评分均为5分;术后第28天,实验组大鼠面瘫症状已基本完全恢复,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较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未完全恢复,评分均>3分;②颊肌电生理:各组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峰潜伏期有不同程度延长、最大振幅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时间的推移,实验组峰潜伏期较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最大振幅较其明显上升(P<0.05);③甲苯胺蓝染色:模型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均出现神经纤维形态不规则,外膜不连续不清晰,轴突数量减少。术后第28天,实验组面神经形态与假手术无明显差异,较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有明显恢复;④Masson染色:各组造模后肌纤维数量减少,肌肉组织占比面积减少;实验组肌纤维形态较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恢复快,至术后第28天,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P<0.05);⑤Western Bolt检测:各组造模后中枢面神经元组织GDNF的蛋白表达下降,观察期内逐渐增强;与模型组及实验对照组相比,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中枢面神经元组织GDNF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 靶肌肉注射GDNF可作为改善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给药方式之一,促进神经纤维修复、靶肌肉功能的恢复及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损伤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