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63篇
预防医学   6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40篇
  4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81.
王鹤  陈心秋  黄薇  李菲  姚德生  高琨  潘忠勉 《广西医学》2007,29(9):1341-134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对116例接受了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6例中10例有盆腔腔淋巴结转移.与Ⅰ期相比,Ⅱ和Ⅲ期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1);肿瘤浸润深肌层、侵犯宫颈及分化不良也会使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侵犯宫颈及组织分级相关.转移途径与癌灶部位有关:病灶位于宫体者以髂外淋巴结转移为主;病灶累及宫颈者淋巴结转移则主要在闲孔,髂内、髂外进而至髂总淋巴结.在盆腔各组淋巴结中,闭孔淋巴结组最易受累,其次为髂内、髂外、髂总淋巴结,病灶位于宫底者还有可能跳过髂总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7例,手术+放疗组17例,手术+化疗+放疗组29例,放疗+化疗组9例。比较各组的5年生存率、局部及远处复发率。结果:62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30.6%(19/62)。单纯手术组、手术+放疗组、手术+放疗+化疗组、放疗+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4.3%(1/7)、29.4%(5/17)、41.4%(12/29)和11.1%(1/9);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7.1%(4/7)、17.6%(3/17)、17.2%(5/29)和44.4%(4/9);远处复发率分别为28.6%(2/7)、29.4%(5/17)、17.2%(5/29)和33.3%(3/9)。手术+放疗+化疗组5年生存率最高,但与单纯手术组及化疗+放疗组之间差异尚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辅助放疗能降低局部复发率(P<0.05),辅助化疗降低远处复发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强调综合治疗,手术辅助放疗效果肯定,辅助化疗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中医知识体系在现代诊法研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特点,对诊法研究的思路、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理解传统中医的诊法价值评价标准,提取四诊法中的核心知识,重视辨证论治体系的分层知识结构三点,是制定诊法研究的总体规划中需要重视的因素。结论:发掘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合理要素,对保证诊法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采用HPMC和Carbopol制备胃漂浮胶囊。方法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以不同黏度和不同用量的HPMC和Carbopol为主要辅料制成胃内漂浮型胶囊,采用桨法测定了Asp漂浮胶囊的释放度。结果当HPMCK4M和HPMCK15M的最佳配比为3∶1,阿司匹林胃漂浮胶囊在0~10 h内体外释药符合表观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速度常数Kr=10.3%.h-1。经Peppas方程拟合后得出释放参数n=0.6173。从0.45相似文献   
85.
对7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150例正常和病理对照进行血清唾液酸(SA)测定。并对部分卵巢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动态血清 SA 观察。结果提示卵巢癌患者血清 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卵巢良性肿瘤及妇科其它良性疾病。血清 SA 含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与组织学类型无关。绝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清 SA 含量下降。治疗有效时,SA 持续下降接近正常。治疗无效或复发时,血清 SA 水平相继升高。  相似文献   
86.
心脏外科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医院ICU2000年1月--2005年12月,感染患者各种标本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349株,大多数感染源于呼吸道(308株,88%),前4位革兰阴性致病菌为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药敏结果显示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保持较高抗菌活性。结论医院ICU革兰阴性致病菌呈现多重耐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以及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对溶血卵磷脂(LPC)引起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及维生素E(VitE),普罗布考(PRB)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结晶紫染色测定密度(OD)值的方法观察TNF α对LPC引起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TNF α在25×104~1×105U·L-1范围内能协同LPC引起BCMSMC增殖,8h时增殖率就明显增加,16h增殖率达峰值(672%)。VitE20,50,100μmol·L-1,PRB10,20,50μmol·L-1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其增殖率,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742%和497%。结论TNF α对LPC引起的BCMSMC增殖有协同作用,药物VitE,PRB可拮抗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评价艾灸督脉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12例CI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艾灸督脉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所有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检测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剔除或脱落7例患者,治疗组剔除或脱落7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对照组99例、治疗组99例。(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8%,对照组为61.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SE、TNF-α水平较治...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氟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氟马替尼治疗的56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氟马替尼治疗初诊CML患者35例(A组),伊马替尼/达沙替尼不耐受(B组)和耐药(C组)转氟马替尼治疗患者分别为10和11例,评价3组患者使用氟马替尼治疗的分子学反应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3个月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为40.0%,6和12个月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别为43.7%和46.2%。B组患者3个月EMR为50.0%,6和12个月MMR分别为70.0%和66.7%;在可评估患者中,6例转氟马替尼治疗后均达到12个月分子学反应4.5。C组3例伊马替尼耐药转氟马替尼达到12个月分子学反应4.5,但2例达沙替尼耐药转氟马替尼治疗失败。使用EUTOS长期生存(ELTS)评分系统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ELTS评分中高危组3个月EMR、6个月MMR和12个月分子学反应4.5分别为18.8%、15.4%和15.4%,较低危组的57.9%、63.2%和69.2%均显著更差(P=0.036,P...  相似文献   
90.
生化电场(又称电化学)治癌是国际上80年代出现的一项新技术。瑞典Nordenstrom教授1983年发表专著,详细讨论了生物电场治疗恶性肿瘤的原理,明确地阐述了生物电场用于治疗肺癌的具体方法。随后日本也开展了生物电场治疗恶性肿瘤的动物实验和少量的临床观察。中日友好医院辛育龄教授1987年底在中国开始了研究工作和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