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B族链球菌的红霉素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不同地区B族链球菌(GBS)对红霉素耐药性的差异及耐药基因谱特点。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克林霉素对不同地区(北京,广州,俄罗斯圣彼得堡)的113株GB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用PCR和核酸杂交的方法,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mreA、mefA、ermA、ermB、ermC在该批菌株中的出现规律及其与红霉素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1)北京、广州两地GBS菌株总耐药率为46%,与克林霉素耐药性的一致率为93.8%;所有ermA基因均来自北京菌株,而广州菌株不含该基因。(2)含ermA和(或)ermB基因的GBS占所有菌株的30.09%,其耐药率高达97.06%,在已检测的GBS菌株中未发现ermC基因。(3)分别有53株和18株含mreA和mefA的GBS以及1株含ermA的菌株仍对红霉素敏感。2株GBS不含上述任何一种基因,但仍对红霉素耐药。结论 (1)北京、广州两地GBS对红霉素普遍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且与大环内酯-林可霉素-链阳性霉素B类抗生素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重复选择此类抗生素;(2)ermA和ermB是决定我国北京、广州GBS对红霉素耐药的重要基因;(3)GBS的耐药性还有其他分子生物学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组合模式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敏感性分布的特征,探讨监测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是否具有代表性意义。方法对2000—2002年每年2~5月北京、上海、广州三家儿童医院门诊就诊(年龄1个月至5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肺炎链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检测其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将青霉素敏感性分为R(耐药)、I(中介)和S(敏感),红霉素敏感性分为NS(不敏感)和S(敏感),按青霉素敏感性/红霉素敏感性组合模式可分为6组(没有分离到R/S模式菌株)。R/NS组29·8%(17/57)对头孢曲松不敏感;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均不敏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不敏感株只出现于R/NS组。I/NS组仅0·03%(8/288)对头孢曲松不敏感;头孢呋辛和头孢克洛不敏感率分别为38·2%(110/288)和52·4%(151/288)。头孢克洛不敏感菌株还出现于I/S组。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主要与红霉素是否敏感有关。氯霉素耐药株在各组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NS和I/NS几乎都是联合耐药株,S/S组无联合耐药株。结论不同青霉素和红霉素敏感性组合模式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敏感性分布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青霉素和红霉素是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监测的代表性药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0至2006年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分离率及耐药趋势。方法 对29 41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4种致病菌分离率及耐药趋势回顾,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常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化脓性链球菌年分离率为10.7%~25.4%,占咽拭子致病菌首位,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卡他莫拉菌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中年分离率分别为1.7%~8.9%、1.1%~5.9%和0.7%~4.7%,3种致病菌分离率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年分离率明显高于卡他莫拉菌(P=0.026)。痰液标本中未分离到化脓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5.0%~.30.0%,上升趋势不显著(P=0.4),对头孢克罗耐药率为2.5%~11.2%,增加趋势明显(P=0.005)。青霉素高度耐药肺炎链球菌为4.2%~27.3%,低度耐药株为35.0%~61.2%,两者增加趋势显著(P<0.05)。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仍高度敏感,红霉素耐药率高达85%以上。卡他莫菌β-内酰胺类阳性率在95%左右。结论 化脓性链球菌是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首要致病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绝大多数已对红霉素耐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液标本中分离率变化不明显,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克罗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应用IRS-P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nfrequent-restriction-site PCR,IRS-PCR)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本实验室IRS-PCR方法。同时用IRS-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金葡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49株社区感染分离菌的分型结果计算辨别力指数(ID)值估计分辨力。对其中30株社区感染菌重复实验一次估计重复性。比较两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分型率、分辨力、重复性、结果的一致率及操作特点。结果建立IRS-PCR对金葡菌基因分型的方法。70株金葡菌均可被2种方法分型,分型率100%。IRS-PCR分为38个型,21株院内感染菌分为6个型,49株社区感染菌分为32个型,计算ID值为0.981。PFGE分为40个型,21株院内感染菌分为6个型,49株社区感染菌分为34个型,计算ID值为0.983。两种分型方法的重复性均为100%。对院内感染菌,两种方法分型的一致率为100%;对社区感染菌,两种方法分型的一致率为92%(45/49)。与PFGE相比,IRS-PCR更简单、省时、易于操作、不需特殊昂贵仪器。结论IRS-PCR能对金葡菌简易快速可靠分型,适合检验科对临床标本的快速有效分型,是一种有价值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肝硬化病人开展早期健康教育的目的 是使病人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改变病人的不良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免疫斑点法测定A族链球菌表面IgG Fc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免疫球蛋白G,以免疫斑点法直接测定141各种4族链球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分离株表面IgG,Fc段受体含量。结果表明:1.这种方法敏感生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判断直观且可定量。2.98%的菌株可测到不同疾病,不同M型的混浊因子,阳性和阴性菌株之间其受体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酶标IgG直接免疫斑点法是测定GAS表面IgG Fc受体的较好的实验方法;感染菌株Fc受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变异与青霉素及头孢曲松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选取肺炎链球菌株 5 5株 ,包括青霉素敏感株 10株 (MIC≤ 0 .0 6 μg/ml) ;青霉素耐药株 4 5株 ,其中低水平耐药 10株 (MIC 0 .12~ 1μg /ml) ,高水平耐药 35株 (MIC≥ 2 μg/ml) ,在青霉素高水平耐药菌株中 ,对头孢曲松耐药 13株 (MIC≥ 2 μg/ml)。用敏感株R36AmurM基因序列作为比较标准。结果  5 5株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 ,16株murM基因发生显著变异 (变异率≥ 3% ) ,1株青霉素MIC 3μg/ml、头孢曲松MIC 2 μg/ml的菌株 ,其murM基因变异率 3.4 % ;15株青霉素MIC≥ 8μg/ml或头孢曲松MIC≥ 2 μg/ml的菌株 ,murM基因变异率达 10 % ,呈嵌合式变异。murM基因变异与肺炎链球菌青霉素及头孢曲松MIC显著相关 (χ2 =36 .5 32 ,P <0 .0 1;χ2 =37.116 ,P <0 .0 1)。结论 肺炎链球菌murM基因变异与青霉素高度耐药 (MIC≥8μg/ml)及头孢曲松耐药 (MIC≥ 2 μg/ml)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成为引起新生儿感染的首位原因。疫苗是预防GBS疾病简便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荚膜多糖疫苗及单一的荚膜多糖结合疫苗因其保护作用范围有限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用GBS表面保守的蛋白作为疫苗成分可能会对多种血清型GBS的感染提供保护作用,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调查2002至2006年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抗菌药物消耗情况,并对2004年10月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实施前后的药物消耗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五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院B)、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院(医院SA)、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SB)、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医院C)以及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儿童医院(医院G)进行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年份五家医院全年门诊部和住院部所有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应用药物解剖-治疗-化学的分类系统和限定日剂量(DDD)方法进行抗菌药物利用研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门诊患儿:每100个患儿每天的DDD数目(DDDs/100患儿-天),住院患儿:每100个住院日的DDD数目(DDDs/100住院日)。按照指导原则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结果①各选择医院门诊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门诊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的DDDs较高。②选择医院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11.4)较颁布前(15.2)有显著降低趋势,其中医院B、SA和SB的下降趋势较明显;选择医院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较颁布前降低趋势不明显。门诊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乙酰吉他霉素、阿莫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DDDs所占比例最高,限制使用药物单品种以阿奇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他美酯DDDs所占比例最高。③2002至2006年选择医院住院部抗菌药物总的DDDs为49.9~65.8,DDDs在2006年较2002至2004年下降了22.6%。选择医院DDDs的差距呈逐年降低趋势。住院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的DDDs较高。④选择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平均DDDs指导原则颁布后(22.7)较颁布前(34.0)有显著降低趋势,各医院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药物平均DDDs较指导原则颁布前变化不明显,五家医院各有升降。各医院住院部非限制使用药物中以青霉素类、第一和二代头孢菌素DDDs所占比例最高,指导原则颁布前后的DDDs最高单品种均在同一类或同一代抗菌药物中变化;指导原则颁布前限制使用药物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颁布后以第二代头孢菌素为主。结论五家儿童医院抗菌药物DDDs较高,各医院各类抗菌药物DDDs有所不同。指导原则实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呈降低趋势,医院间DDDs差距缩小,提示指导原则的颁布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