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53篇 |
综合类 | 55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创伤性胆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处理典型病历的分析,探讨创伤性胆道出血的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中介绍了我院经不同方法处理成功的3例创伤性胆道出血,针对这3例患者的病情,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松塞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例患者经止血、抗感染治疗痊愈;1例出现活动性出血时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愈。另1例经手术治愈,上述病例经随访病情无反复。结论:通过对上述3例病例的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出血周期较长,每次出血量较少,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以试行内科治疗。而对其它患者,若有条件应首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其次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2.
猪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原位肝肾联合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李海民1李开宗1窦科峰1曾祥龙2朱延光3陈勇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肝胆外科,2麻醉科,3实验外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肝肾联合移植血流动力学猪中图号R657.3原位肝肾联合移植,即将供体肝、右肾连同该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改进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操作使该模型能够普及应用。方法 :共施行 78例大鼠原位肝移植 ,其中 34例采用传统方法 ,44例采用改进术式 ,对两种术式的操作时间、无肝期以及手术成功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 :采用改进术式 ,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吻合时间均不到 1min ,无肝期和受体手术时间分别缩短至 1 4min和 37min左右 ,与传统方法比较相差显著(P <0 .0 5) ,手术成功率为 95 .5 % (42 /44) ;传统操作方法组受体手术时间 43min左右 ,无肝期平均 1 7min ,成功率为 88.2 %(30 /34)。结论 :受体肝分步切除二袖套大鼠原位肝移植术 ,吻合单人操作即可快速完成 ,而且不易发生袖套吻合处血管扭曲成角 ,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无肝期 ,减少并发症发生 ,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24.
25.
26.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肝的形态及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后的自体肝及辅助肝 (两肝 )的形态及功能改变。 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 ,行 (血流动力学 )核素显像、电镜观察及光镜检测 ,评价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肝功能状况。 结果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切实可行 ,手术成功率较高 (93.3% )。术后 1周存活率达 80 % ,并能长期存活(>3个月 )。术后行相关检查 ,表明供肝随移植时间延长逐渐萎缩 ,功能逐渐丧失 ,4 5天后已基本无功能。 结论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中 ,两肝共存时 ,自体肝的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随着移植时间延长 ,辅助肝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27.
28.
29.
利用新生大鼠建立人/大鼠造血嵌合体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旨在通过输注脐血Lin^-细胞,利用新生大鼠建立人/大鼠造血嵌合体模型。将脐血来源的Lin^-细胞移植到正常一级新生SD大鼠的肝脏内,移植后的新生大鼠与同窝未接种的正常新生大鼠共同饲养和观察,于输注Lin^-细胞后2,4和8周时取嵌合鼠的外周血、脾脏等组织,检测人源细胞的比例及人特异性β2-微球蛋白基因片段。结果发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到嵌合鼠外周血中存在有一定比例的人源细胞,PCR证明了嵌合鼠脾脏基因组DNA中存在人特异性β2-微球蛋白基因片段。结论:利用新生大鼠可以建立人造血嵌合体,它为今后利用此实验模型进行人造血干细胞体内生物学特性的检测及其它实验奠定了基础,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R31HG的表达情况,分析MIR31HG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将SiMIR31HG转染至AsPC-1、PANC-1、Capan-2胰腺癌细胞中,分别作为SiA组、SiB组、SiC组;将空载体转染至AsPC-1、PANC-1、Capan-2胰腺癌细胞中,分别作为NC1组、NC2组、NC3组。采用CCK-8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分析下调MIR31HG表达对PANC-1、AsPC-1细胞5-氟尿嘧啶(5-FU)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影响。检测同一浓度5-FU处理下各组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IR31HG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胰腺癌细胞AsPC-1、PANC-1、Capan-1、Capan-2、SW1990中MIR31HG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P﹤0.05)。肿瘤直径﹥3 cm、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CA19-9水平高的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织中MIR31HG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直径≤3 cm、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为高分化、CA19-9水平低的胰腺癌患者(P﹤0.05)。下调MIR31HG表达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均下降(P﹤0.01)。SiA组和SiB组细胞的IC50均低于NC1组和NC2组(P﹤0.05);在同一浓度5-FU处理下,SiA组、SiB组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NC1组和NC2组(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MIR31HG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较高,且MIR31HG的表达情况可能与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情况、分化程度、CA19-9水平有关。下调MIR31HG的表达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可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