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6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9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儿童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EC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剑  李昌崇  李孟荣  吴荣熙  陈小芳 《浙江医学》2006,28(3):178-179,183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axin)、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3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及17名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以Pharmacia CAP系统检测血清中ECP的含量。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中Eotaxin、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健康对照组,Eotaxin、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对气道的嗜酸粒细胞炎症有影响作用。ECP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监测血清Eotaxin、ECP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MP肺炎患儿93例,其中伴喘息患儿25例(1组)、无喘息患儿38例(2组)、非MP肺炎患儿30例(3组),正常对照组20名(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sICAM-1和IL-17A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IgE(TIgE)水平。结果 1、2组血清sICAM-1水平(378.10±168.01)ng/ml、(267.10±105.23)ng/ml均显著高于3组(199.40±87.89)ng/ml;在MP肺炎患儿中,1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组血清IL-17A水平(57.60±26.49)、(43.74±19.10)、(40.72±18.40)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23.89±11.40)pg/ml升高。结论 sICAM-1可能与MP肺炎患儿病程中喘息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β-防御素2(hBD2)对肺炎链球菌(SP)感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SP感染A549细胞模型,hBD2以10、20和30ng/mL的浓度梯度干预该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检测细胞Bax、Bcl-2及caspase-3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SP感染引起A549细胞皱缩、空泡化,hBD2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活力,抑制Bax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结论 hBD2对SP感染的A549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儿科医护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的认知度,为制定儿童结核病防治策略和结核病知识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匿名在线网络版《儿童结核诊治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各医疗机构儿童结核病诊治现状、对结核病新理论了解情况,以及学生结核病防治情况等3个部分。于2020年3月31日至4月8日选取浙江省设有儿科的各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中的儿科医生和护士为调查对象,共计1609名,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609份,有效问卷1199份,有效率为74.52%。结果 1199名调查对象中,接受过结核病知识培训者有524名(43.70%);有1148名医护人员(95.75%)认为需要接受结核病知识培训,有51名(4.25%)认为不需要或无所谓。调查对象对“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的知晓度最高,为73.31%(879/1199),对《WS 196—2017 结核病分类》”知晓度最低,为48.79%(585/1199);对结核病分类、肺结核分类、结核病的确诊手段、结核感染判断标准和潜伏性结核感染及其预防治疗等5个问题回答的正确率分别为17.76%(213/1199)、9.92%(119/1199)、36.78%(441/1199)、43.62%(523/1199)和57.46%(689/1199)。调查对象中,知道“学生结核病管理要点”的仅有134名(11.18%),对于“新生入学是否需进行结核病筛查、对密切接触的同学是否需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等筛查、儿科医师是否参与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方面”等3个问题支持率,临床医师分别为90.43%(737/815)、95.83%(781/815)和94.11%(767/815),护理人员分别为92.71%(356/384)、95.83%(368/384)和94.27%(362/384)。结论 儿科医护人员对学生结核病防治认知度高,而对结核病防治政策知晓度和结核病诊疗知识掌握程度不理想。儿科医护人员应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掌握结核病防治新知识、新理论,提高诊治水平,积极参与儿童结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是宿主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气道上皮中主要表达2种阳离子小分子抗菌肽,即防御素和cathelicidins/LL-37,它们通过直接杀菌、调节天然或适应性免疫、损伤修复等生物学活性对抗肺部常见病原体的侵袭。本文就防御素和cathelicidins/LL-37的来源及结构特征、表达调节、在肺部抗感染免疫防御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耐药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主动外排泵系统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系统的结构、底物及其外排泵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分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林立  李昌崇 《国际呼吸杂志》2012,32(10):779-783
气道上皮细胞是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启动天然免疫反应,随后通过抗原呈递和共刺激信号,活化获得性免疫反应.气道上皮细胞的天然免疫反应与抵御病原菌高度相关.本文就气道上皮细胞对细菌病原的天然免疫应答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并比较采用临床路径治疗的145例和非临床路径治疗的45例MPP患儿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临床路径的变异情况。结果临床路径组的住院时间为9 d(6~10 d),短于非临床路径组的10 d(7~1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愈率93.8%,高于非临床路径组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住院费用为4 696.5元(3 608.3~5 677.6元),高于非临床路径组的3 175.3元(2 490.8~4 58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路径变异率48.3%(70/145)。结论实施MPP临床路径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但该路径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变异率较高,仍需加以完善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最重要的病毒病原[1]。RSV感染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目前,尚无RSV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RSV的治疗,唯一可用于RSV预防的人源化特异性抗体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尚未引进国内临床应用。临床上在RSV的流行、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规范儿童RSV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以国内外RSV最新研究进展为参考,特制定此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20.
SIRT1称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能量代谢、细胞生长周期调节、DNA损伤修复、抗氧化应激、延缓衰老、抗炎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对SIRT1的抗炎作用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总结;对细胞水平或动物试验已证实的机体SIRT1在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