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白介素)-2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患儿分为IM组、IM转化EBV相关的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组和EBV-HLH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患儿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EBV抗体四项(EBV壳抗原VCA-IgM、VCA-IgG和EBV早期抗原EA-IgG、EBV核抗原-1 EBNA-1-IgG),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患儿血浆EBV-D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结果 72例患儿急性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均超过2 400 U/ml;IM转化组在急性期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水平仅轻度增高(4 320 U/ml),与IM组(3 310 U/ml)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却明显增高(8 970 U/ml),并接近EBV-HLH组水平(11 230U/ml);EBV抗体四项显示IM转化组和EBV-HLH组在治疗后VCA-IgG和EA-IgG仍然持续高滴度,同时EBV核抗原-1-IgG仍持续阴性;三组急性期都有EBV-DNA拷贝数从低拷贝至高拷贝的病例,治疗后IM转化组和EBV-HLH组仍可检测到EBV-DNA(3×103~4×105copies/ml);IM转化组和EBV-HLH组CD8+细胞在治疗后仍持续较高水平[(61.32±4.63)%,(68.36±4.32)%],并同时出现NK细胞(CD56+)比例下降[(9.23±3.28)%,(10.52.±3.34)%]。结论结合EBV抗体、EBV-DNA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检查有可能成为追踪观察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严重者可有核黄疽,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口服猪血清免疫球蛋白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3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双盲设计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口服液)128例,对照组(安慰剂口服液)115例。 两组的剂量均为0.5 ml·kg-1,tid口服,疗程3 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和痊愈率分别为73.5%和38.3%,对照组为51.3%和14.8%(P<0.01)。结论:猪血清免疫球蛋白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安全、有效、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34.
为探索一种快速、可靠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检测方法,对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RSV进行研究。结果:RT-PCR方法可检出病毒量为10TCID50/ml(TCID50为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用于扩增F蛋白基因的引物经计算机基因库检测与其他病毒无同源性,实验同步扩增其他常见呼吸道感染病毒均无阳性扩增带;实验过程6小时内完成。在RSV好发季节对53例拟诊为病毒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儿咽拭子进行检测,RSV阳性28例(52.8%)。提示RT-PCR方法检测RSV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等特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5.
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搪塞儿童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见诱发因素及对策。方法 对32例(45例次)的DKA病例进行性临床分析。结果 DKA发生率为75%。诱发因素在首诊病例中感染62%,延误诊占28%,误诊误治占25%;明确糖尿病诊断病例中感染占27%,胰岛素治疗不当占64%,饮食控制不良占18%。结论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合理应用胰岛素,长期稳定控制血糖是防止DKA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和对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急性白血病患儿 ,以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 (WBC) <1 0× 10 9/L和 (或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 <0 5× 10 9/L为标准 ,分为接受rhG -CSF治疗的治疗组 (110例次 )和对照组 (2 9例次 ) ,比较两组间粒细胞恢复的程度和时间 ,以及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rhG -CSF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 ,有效率达 95 5 % ,治疗组外周血WBC及ANC恢复的数值和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rhG -CSF可明显缩短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对感染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化疗后WBC低下时应及时应用rhG -CSF。  相似文献   
37.
随着白血病化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和支持治疗的完善 ,小儿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效果得到非常显著的提高 ,但诱导缓解后约有 2 0 %~ 30 %的病例因复发而影响疗效 ,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是造成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加强CNSL的防治 ,对进一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 CNSL的发病特点1 1 高危因素 CNSL的发生与白血病的种类有关 ,ALL的发生率较高 ,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相对较少。在进行预防性CNSL治疗之前 ,ALL的CNSL发生率达 5 0 %~ 70 % ,近年已下降至 5 %~…  相似文献   
38.
薛红漫  李文益  夏焱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3):244-246,253
目的探讨HA14-1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与Bcl-2、Bcl-xL和Bax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HA14-1(25,50,75,100μmol/L)作用于U937、BALL-1和Jurkat clone E6-1细胞4 h,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作用前后Bcl-2、Bax、Bcl-xL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及作用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随HA14-1剂量的增加,存活细胞逐渐减少,U937从(93.7±1.5)%降至(14.8±1.9)%;Jurkat clone E6-1从(94.7±1.5)%降至(12.4±1.3)%;BALL-1从(94.7±0.8)%降至(0.9±0.6)%。同一HA14-1剂量时,不同细胞的存活率与Bcl-2表达高低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随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如Jurkatclone E6-1凋亡率从(0.5±0.1)%上升至(60.1±2.6)%;在较高剂量时(100μmol/L),细胞大幅度坏死,坏死率从<(3.3±0.6)%增至(26.8±1.6)%。③HA14-1作用引起3种细胞中Bcl-2表达下降,而HA14-1作用前后Bcl-xL和Bax在3种细胞中均无显著改变。结论HA14-1可以诱导不同Bcl-2表达水平的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且细胞对HA14-1的敏感与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呈相反关系,这为临床逆转Bcl-2高表达造成的化疗耐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本文报道164例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贫血66例,无贫血98例)进行G-6-PD活性和几个血液学参数的测定,并作了相关性、回归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G-6-PD活性与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数、血清钠及微量无素锌、硒含量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0.01)。而与血清钾、氯、钙、白蛋白、球蛋白及胆红素含量无相关性。通过本实验结果分析,作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1(AQP1)在急性过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的改变,以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哮喘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激发阶段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检测各组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白细胞总数、分类计数以及IL-5和IFN-γ水平,用RT-PCR、Westem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QP1mRNA、蛋白质水平和在肺组织的分布.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哮喘组BALF中自细胞总数[(52±8)×106/mL]、嗜酸性粒细胞数[(9.8±1.7)×10^6mL]和IL-5水平[(71±27)pg/mL]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IFN-γ水平[(294±26)pg/m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和IL-5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1),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2)哮喘组AQP1mRNA(1.90±0.29)和蛋白质(1.31±0.10)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P〈0.01,P〈0.05);(3)哮喘组肺组织可见较弥漫的炎性改变,黏液分泌增多,血管壁水肿明显,血管周围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渗出物,治疗组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AQP1在气管黏膜上皮、微血管内皮上皮、支气管周围血管床、炎症细胞呈阳性表达,哮喘组表达呈强阳性,治疗后表达明显减弱。【结论】AQP1在急性哮喘小鼠肺组织内过度表达,地塞米松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改善小鼠肺部的炎性浸润和肺水渗出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