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02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国产房间隔缺损堵塞装置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房间隔缺损(ASD)堵塞装置的内皮化。方法:选用乳猪6头(平均体重7.5kg),利用穿刺针和Rashkind球囊房隔造口术,建立大小不等ASD动物模型;选择适当大小的国产ASD堵塞装置进行封堵;术后1、3和6个月分别将小猪处死(每次2只),取堵塞装置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装置表面被胶原纤维所覆盖,装置边缘见散在内皮细胞;术后3个月,装置表面大部分被内皮细胞所覆盖,伞尖表面光滑,无内皮细胞覆盖;术后6个月,装置表面完全被内皮细胞所覆盖,伞尖表面光滑并有内皮细胞上爬。结论:国产ASD堵塞装置置入动物体内3个月已大部分内皮化,6个月时已完全内皮化。  相似文献   
22.
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治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18例诊断为IVT的患儿,就其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部分患儿的运动试验(Brace方案)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儿童IVT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及左心室间隔;2.37%右室流出道IVT患儿有明屁的心悸主诉,且与运动、情绪、感染等有关:90%左室IVT。有心悸、面色苍白;3.右室流出道IVT常伴有频发室性早搏,VT多数为非持续性VT,运动试验VT的诱发率高;左室IVT均呈持续性VT发作,能为心房或心室的程序刺激所诱发;4.腺苷、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能较好地防治,VT的发生;5.大多数儿童,VT具有很好的预后,射频消融能根治IVT。结论 儿童IVT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致心律失常因素的一种VT,预后良好。有部分病人在疾病的某个过程需要药物的防治.其中大部分可以发展为不用药,甚至痊愈。对于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患儿,射频消融可使IVT得以根治。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CB)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收治3例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患儿,其中2例为男性,分别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和肺动脉闭锁(PA)、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残存右肺动脉狭窄。1例女性,为"PA、VSD、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残存左肺动脉狭窄。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心导管介入治疗,分别测狭窄段压差和血管内径,选择合适CB扩张,根据扩张效果决定是否应用高压球囊再扩张。结果 TOF男性患儿和PA/VSD女性患儿先选择CB扩张后,予高压球囊再次扩张,血管内径由术前4.6 cm和4.2 cm分别增至5.8 cm和5 cm,压差由术前35 mmHg和12 mmHg分别降为19 mmHg和7 mmHg;PA/VSD男性患儿,应用CB扩张后,血管内径由术前4.8 cm变为5.6 cm,压差由术前12 mmHg降为6 mmHg。术中和术后均无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治疗先心病术后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罕见的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胞部MRI提示及心包病理证实为血管瘤,并伴血小板下降。结论:Kassabach-Merritt综合征临床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及结合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时右心室功能评估价值。方法:采集18例正常儿童,28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14例Amplatzer介入治疗后患者心尖四腔心右室长轴切面和腹部剑突下右室短轴切面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室壁运动速度定量分析技术测量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室间隔基底段、短轴方向右室游离壁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平均峰值应变率(SR)和平均峰值应变(S)并进行比较。28例ASD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上升速率(max dp/dt)作为右室收缩性能的金标准。结果:ASD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V、SR、S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室间隔基底段室壁运动速度指标也高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短轴切面右室游离壁中段收缩期V、SR和S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4例ASD介入治疗后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V、SR和S明显下降。与dp/dt相关分析表明,右室壁基底段和中段V、SR和S与dp/dt显著相关(基底段r分别是0.3398;0.4315;0.7055;中段r分别是0.3051;0.3692;0.5081)。结论: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可定量估测先心病右室室壁运动功能,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是无创性定量估测右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 Ⅱ)行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例幼儿PMVSD病例,1例为3岁,心脏超声示膜部VSD,左室面缺损为5.5 mm,右室面分流口为2.3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4 mm,另1例为2岁10个月,超声示膜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其原因,以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合理的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及时找出原因及对策.结论:临床上应加强防范,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8.
座谈内容  1. 近年来国外关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有哪些变化和进展?最新的心肌病的定义是什么?当前国外对心肌病有几种分类方法?对各类方法如何评价?  2. 根据国外研究进展,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小儿心肌病应如何进行分类?采用该种分类方法的理由是什么?  3. 对我国儿科临床上几种常见的心肌病,如DCM、HCM等,在治疗方面近年有哪些新进展?心肌病的预后如何?  4. 何谓“炎症性心肌病”?诊断依据有哪些?怎样治疗该种心肌病?  5. “左室致密化不全”是怎样一种心肌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对其如何进行诊断?在鉴别诊断方面应注意些什么?本病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6.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概念是什么?本病有哪些临床特点?如何进行诊断?怎样与DCM相鉴别?当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7. EFE是否属于小儿心肌病范畴?国外是如何对其分类的?EFE与婴幼儿DCM应如何进行鉴别?近年来对该病的治疗有哪些进展?  相似文献   
29.
探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CAVSD合并肺动脉高压修补术的75例患儿进行随访分析。患儿术前行心导管检查,了解肺动脉压力及肺小动脉阻力(PAR)。通过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评估术前,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及1年肺动脉高压的情况。记录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情况。结果 75例CAVSD患儿术后监护(4.9±2.1) d,呼吸机使用(2.1±0.9) d,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2例(16%)。PAR > 8 Wood 单位患儿与PAR≤8 Wood 单位患儿比较,年龄较大,术后监护时间、呼吸机维持时间较长,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较高 (P均 < 0.05)。院内死亡5例,其中4例的共同瓣严重发育不良。75例患儿中,术后第2天彩超评估39例(52%)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51例(68%)于术后1个月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64例(85%)于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68例(91%)于术后1年肺动脉压力降至正常,余7例术后1年仍合并肺动脉高压。结论 CAVSD早期修补术安全、有效。术前PAR > 8 Wood 单位患儿术后易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评估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代谢的变化.方法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9例,按不同的血氧饱和度(SaO2)分为紫绀组14例(SaO2为76% ~ 85%)、严重紫绀组15例(SaO2为65% ~ 75%);另选血氧饱和度正常、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儿童30例.应用场强为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分别对这些儿童的右侧基底核区(感兴趣区20 mm × 20 mm × 20 mm 范围)进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图像采集.检测指标为N-乙酰天冬氨酸(NAA)、乳酸(Lac)和肌酸(Cr),计算并比较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对照组儿童、严重紫绀组与紫绀组患儿之间的NAA/Cr和Lac/Cr比值的差异.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NAA/Cr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Lac/Cr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严重紫绀组患儿的NAA/Cr比值也较紫绀组低(P < 0.001),而Lac/Cr比值则较紫绀组高(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组织存在NAA及Lac代谢异常,其改变程度与缺氧严重程度相关,提示慢性缺氧影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脑代谢.这将有助于阐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脑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为早期诊断、及时干预,进而提高这些患儿的远期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