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本文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盘微绒毛膜,用^125I-Hunter试剂联接标记铁蛋白,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胎盘微绒毛膜铁蛋白受体放射配体分析法,并进行了最适反应条件及铁蛋白受体的特性研究。所标记的^125I-铁蛋白放化纯达95%以上,且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均较好。用放射配体受体分析测定了11例正常足月孕妇胎盘微绒毛膜铁蛋白受体数为(3.534±1.105)×10^12位点/毫克膜蛋白,亲和力常数Ka为(2.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索铁代谢平衡中铁效应元件结合蛋白(IRE-BP)的调节机制。方法:用低铁饮食建立大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模型,分析缺铁性贫血发生过程中IRE-BPmRNA的表达水平及顺乌头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IRE-BPmRNA表达水平在缺铁性贫血发生、发展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而顺乌头酸酶活性明显降低,再经硫酸亚铁处理后活性明显升高。结论:IRE-BP可能通过其内部[Fe-S]基团变构的翻译后调节与转录后调节共同参与铁代谢平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p1 6基因缺失及甲基化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发病中的作用 ,认识p1 6蛋白失活的分子机制。应用差异PCR技术检测 42例初治、1 7例缓解期小儿ALLp1 6基因的纯合缺失及甲基化。结果 42例ALL中p1 6基因纯合缺失率占38.1 % ,T系ALL占 80 % ,显著高于B系ALL2 2 .5 % ,P <0 0 1。 1 7例缓解期ALL均无基因缺失。 9例p1 6基因完整 ,但无蛋白表达的ALL患者 ,无一例发生基因外显子 1的甲基化。结果表明 ,p1 6基因纯合缺失是小儿ALL ,尤其T系ALL最常见的基因缺陷 ,是p1 6蛋白失活的主要分子机制。基因甲基化与p1 6蛋白失活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症过程诱生的一氧化氮(NO)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黄递酶法及Griess法检测可诱导性NO合酶(iNOS)活性、NO2-/NO3-水平,RT-PCR技术分析iNOS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NO产生后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结果:IL-1β2×105U/L、TNF-α5×105U/L、γ-INF2×105U/L联用LPS(10mg/L)可诱导出高浓度NOS合成及NO产生,比单用这些细胞因子或LPS诱导的量高两倍多,iNOSmRNA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同时MDA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并伴随细胞受损的形态学改变。而单用上述细胞因子或LPS,以及降低剂量或缩短处理时间,其诱生的NOS及NO与正常对照相比P>0.05;但MDA及LDH释放率仍增加明显。使用2倍剂量的这些炎性细胞因子或延长处理时间到48h,与标准剂量及24h组相比NOS和NO的增加虽不显著,但细胞生长受限更明显。NOS抑制剂能阻止NO的产生及其对细胞的损伤作用。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及脂多糖可激活iNOS大量表达诱生高浓度的NO,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检测19例ALL和7例AML外周血白血病细胞TfR位点数(TfR)、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和细胞内铁蛋白(CF),发现急性白血病病例SI变化不,SF、CF增加,Tf下降,TfR与SF、CF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铁稳态调节信号分子hepcidin在慢性肾功衰(CRF)肾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铁紊乱相关的肾性贫血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比色法等分别测定30例初治CRF贫血患者(其中11例患者同时检测尿液pro-hepcidin水平)、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epcidin的前体肽pro-hepcidi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相关铁和血液学参数水平。结果:初治CRF贫血组血清pro-hepcidin水平(242.13±96.65n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019.68±388.31 ng/mL)水平(P<0.001)。初治CRF贫血组内尿毒症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氮质血症者(P<0.05)。初治CRF贫血患者血清Pro-hepcidin与铁蛋白、Urea、Crea、MCH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O的自然对数、Hct呈负相关(P<0.05);尿pro-hepcidin和血Urea呈负相关(P<0.05),血尿pro-hepcidin水平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肾功衰肾性贫血时,贫血和缺氧等对hepcidin的下调作用较强,这可能是机体代偿保护性机制的一种反映,但此时相对缺乏的EPO、肾功能损害和炎症等因素削弱了对hepcidin的下调作用,推测hepcidin水平仍是相对升高的,并参与了慢性肾功衰肾性贫血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贫血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建立慢性病贫血(ACD)大鼠动脉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一氧化氮(NO)、铁调节蛋白(IRP)在ACD大鼠肝组织铁代谢紊乱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传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追加注射辐氏佐剂两次,增强其免疫反应,从而诱发贫血的发生;对不同处理组大鼠肝脏铁含量、铁蛋白(Fn)、NO、IRP-2mRNA水平及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 结果 ACD大鼠肝组织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RP-2mRNA水平及IRP结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ACD大鼠肝组织IRP结合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升高,IRP-2mRNA表达下调,硝基精氨酸甲酯(NAME)组大鼠则位于两者之间,NO水平与IRP结合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NO、IRP在ACD大鼠肝脏铁代谢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ATRA对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探讨c-myc基因表达与诱导分化的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及RT-PCR方法,检测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特征及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ATRA诱导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的同时,伴有c-myc基因mRNA水平表达下降。结论ATRA可通过下调c-myc基因表达而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肿瘤细胞具有广泛的抑制增殖、促进分化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检测ATRA对K562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联苯胺染色、瑞氏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硝基四唑氮蓝还原试验4种不同的染色方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经1μmol/L及2.5μmol/L ATRA诱导1d,4d,5d后,K562细胞出现诱导分化特征。结果:1μmol/L及2.5μmol/L ATRA均可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培养4d,1μmol/L ATRA组61.5%的K562细胞、2.5μmol/L组39%的K562细胞显示出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培养5d,处理组的分化细胞数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浓度ATRA的诱导分化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出现向红系或单核细胞方向分化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ATRA诱导前后CD13及CD71的表达,1μmol/L ATRA诱导K562细胞1d,CD1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8.0%,2.5μmol/L组则为6.7%,均高于对照组(2.1%)。培养5d,1μmol/L和2.5μmol/L AFRA组的CD13分别升高到28.1%,37.8%,而CD71则分别下降至1.2%和0.9%。与对照组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ATRA可诱导K562细胞向粒系成熟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