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T2DM)在代谢综合征(MS)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4例高尿酸血症和56例血尿酸正常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组的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血糖正常组,且BMI、总胆固醇(TC)、TG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对照组。结论(1)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2)高尿酸血症加重了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T2DM也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两者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河南省1例来自柬埔寨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血清型和基因型及其序列特征和传播来源。方法患者血液标本来源于2019年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疑似病例。样品经快速检测DENV 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再提取血清中核酸,应用荧光RT-PCR法进行DENV血清型鉴定,同时用Vero和BHK-21细胞对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扩增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病例实验室确诊为DENV 1型感染,并从血清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株,测序后拼接成全长10670 nt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株属于DENV 1型基因Ⅰ型,与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亲缘关系。结论2019年河南省来自柬埔寨的输入性病例的病原体为DENV 1型基因I型,此为近年来东南亚输入我国的常见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调查河南省信阳市2022年连续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 分析其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影响因素及病毒遗传变异特征。根据病例定义展开病例搜索, 采集病例、家属、邻居血液样本和生物媒介样本, 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通过全基因组测序, 构建系统进化树, 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位点。两起聚集性疫情涉及首发病例2例, 续发病例10例, 均涉及家庭聚集性病例, 其中9例续发病例曾直接接触首发病例血液, 判定直接接触血液是两起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 本次聚集性疫情SFTSV基因型为A型, 与该地区既往流行株亲缘关系近, 病例的SFTSV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 共9个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 不排除其变异位点对疫情暴发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设护理团队就是充分发挥护理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组织效能和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团队建设更是护理团队精神是护士与团队在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凝聚和整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队意识不是自发产生的,需要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识,自觉的来培养,要从改变观念开始,最大的意义所在就是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集体智慧,提升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一起思考,集合团队成员间的优秀点子,取长补短,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完成同一个目标,从而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全面质控,提高护理质量,最终目的就是把我们的护理工作做的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erba epimedii,HETF)经胃肠道给予及体内局部释放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趋向的影响;利用组织工程手段,建立一种研究药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半体内实验方法。方法:去卵巢建立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将体外培养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载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胶原(collagen,COL)三维多孔支架,构成组织工程化MSCs,以扩散盒封闭后植入模型大鼠肌内,并以灌胃或局部释放给予HETF。测定受试动物骨密度的变化,以确定HETF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整体作用;对植入体内的MSCs进行组织学观察,以了解HETF对MSCs分化趋向的影响;测定受试动物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 in 2,BMP-2)的浓度,以初步了解HETF诱导MSCs成骨分化与体液中成骨相关生长因子的关系。结果:HETF灌胃给予或局部释放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且以200mg/kg和局部释放组作用最强;200mg/kg灌胃给于或局部释放均可显著诱导MSCs的成骨分化,且在支架中形成类骨组织;灌胃及局部释放均对TGF-β1和BMP-2的血清浓度有一定影响,仍以200mg/kg和局部释放组作用为强。结论:HETF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一定剂量和适宜的条件下均可能诱导MSCs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与提高相关成骨生长因子体液浓度有关;剂量较低时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不明显;负载于组织工程支架中的MSCs植入体内后,可用以为药物影响MSCs的研究提供一种便于实施、易于表征和观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中医临床控制药物毒副作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中药临床毒副作用的报道屡见不鲜,这使人们对中药“无毒”的安全性问题产生了严重质疑,针对中医临床如何控制药物毒副作用的方法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7.
参附注射液的抗休克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的抗休克作用。方法:(1)采用内毒素攻击正常大、小鼠。(2)予D-半乳糖胺、放线菌素D和行去甲肾上腺手术等方法敏化小鼠后再以内毒素攻击。观察参附注射液的抗休克作用。结果:参附注射液静脉给药能明显减少实验动物的休克死亡发生率,延迟死亡时间。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有良好的影响,表明其可用于多种休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静息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简便常用方法,但缺乏特异性。更年期女性常出现心电图ST—T异常改变,易误诊为心肌供血不足。为了解患者静息心电图异常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我院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50例静息心电图ST—T异常改变的女性住院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安徽省皖北地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效果,为改进培训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安徽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设计培训课程,内容包括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全科医疗服务心理伦理相关技能、全科教学技能、全科临床技能、全科医学政策共32学时。通过自行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前和培训后的问卷调查。参加培训学员共118人,培训前109人参与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4%,培训结束后一开始参与调查的109名学员全部接受了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所有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c ±s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培训后学员各项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自评分值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课程满意度调查:组织与管理、培训设施、教师学识水平、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及技巧方面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培训内容、帮助胜任教学工作方面平均分在4分及以下。 结论 本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应加强师资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根据学员需要,合理设计培训内容,注重提升单项课程培训质量与培训效果,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学师资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6个佩梅病(Pelizaeus-Merzbacher disease,PMD)家系进行蛋白脂蛋白1(proteolipid protein 1,PLP1)基因突变分析,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并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6年7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6例佩梅病先证者及其家系.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检测PLP1重复突变;应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LP1点突变,确定基因突变类型,明确基因诊断.对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所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通过绒毛活检或羊膜腔穿刺采集标本,提取胎儿的基因组DNA进行PLP1突变分析.结果 先证者1、2、3、4为PLP1重复突变,4例先证者的母亲和先证者1的姨母均为PLP1重复突变携带者;先证者5和6为PLP1点突变,基因突变的位点分别为c.96C>G(p.F32L)和c.623G>T(p.G208V),其母亲均为相应位点基因突变的携带者.7例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均再次妊娠,共9例胎儿接受了产前诊断,发现PLP1重复突变与点突变患儿各1例(均为男性),PLP1重复突变携带者1例(女性),PLP1野生型6例(男性3例、女性3例).1例男性PLP1野生型胎儿存在X染色体部分交换. 结论 对佩梅病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进行PLP1突变分析,可明确基因诊断,检出家系中的女性PLP1突变携带者,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并进一步实施产前诊断,对于预防患儿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