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内脏利什曼病(VL)又被称为黑热病,是人体被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的播散性原虫病。VL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及进行性贫血与消瘦等。我国治疗VL的临床药物以5价锑剂为主。目前临床治疗VL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少。笔者拟就VL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耐药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家医院血流和脑脊液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98例住院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感染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组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组;根据感染可能的来源,分为医院感染组和社区感染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侵袭性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患儿中男56例、女42例,发病年龄8(2,24)月龄,62例(63%)来自农村。87例(89%)为血液感染,12例(12%)为脑膜炎(1例同时合并血流感染)。66例(67%)接受了侵袭性操作或手术,54 例(55%)接受了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CRAB组24例、CSAB组74例。CRAB组患儿起病年龄低于CSAB组[4(1,9)比10(4,24)月龄,Z=-2.16,P=0.031],CRAB组患儿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接受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合并肺炎及发生不良预后的比例均高于CSAB组[6例(25%)比 4例(5%)、18例(75%)比36例(49%)、17例(71%)比 17例(23%)、6例(25%)比4例(5%),χ2=5.61、5.09、18.32、5.61,均P<0.05]。医院感染组77例、社区感染组21例。医院感染组患儿在院内感染高危病房住院的比例、住院时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种类、抗菌药物治疗时间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农村地区居住(OR=8.42,95%CI 1.45~48.88)、先前机械通气(OR=12.62,95%CI 1.31~121.76)、先前的抗菌药物治疗(OR=4.90,95%CI 1.35~17.72)是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SAB菌株庆大霉素耐药率为20%(13/6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而CRAB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20/20)、头孢吡肟(23/23)、派拉西林(17/17)、美罗培南(23/23)和亚胺培南(24/24)耐药率均为100%,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高达42%~96%。结论我国儿童侵袭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数为医院感染。侵袭性CRAB感染患儿预后更差,分离到的CRAB菌株耐药率高。农村地区居住、先前机械通气和先前抗菌药物治疗是侵袭性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院感防控和抗菌药物管理,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23.
目前,许多病例对照研究对P2X7基因多态性与结核易感性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但由于入选病例有限,造成了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可信。本文应用主题词和关键词“gene”、“P2X7”、“tuberculosis”和“结核”,检索了1998年1月至2009年8月MEDLINE、PUBMED、OVID及CBMdisc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手工检索相关的参考文献,试图通过Meta分析,探讨人群P2X7基因2个多态性位点与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与1513A和-762T等位基因相比,P2胛基因上1513C和一762C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合并OR值分别为1.43(95%CI为1.21—1.69;P〈0.0001)和0.88(95%CI为0.65—1.20;P=0.43)。研究结果提示,人群P2胛基因1513多态性位点与结核易感性相关,而一762多态性位点与结核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24.
肾上腺能β2受体激动剂对婴幼儿反复喘息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喘息是婴儿常见的一个症状,婴儿喘息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上下呼吸道的病毒感染、遗传性过敏症,后者通常与哮喘有关。母亲孕期吸烟可导致婴儿罹患阻塞性肺病和先天性小气道病。生后被动吸烟,可使婴儿因为反复罹患下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反复喘息。一些慢性肺部疾病,如囊性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也可以表现为喘息。病因学的多样性造成了治疗反应的不同。由于早期认为喘息是哮喘的一种发病形式,因此肾上腺能β2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治疗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对86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4 g口服,每天3次.治疗后第14天观察患者头晕、失眠、头重症状改善情况,做血液流变学、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比较.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头晕、失眠、头重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血液流变学与脑血流动力学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明显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儿童耐锑剂黑热病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耐锑剂黑热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5个月。1年半前因发热、血三系降低、肝脾肿大等经骨髓检查确诊黑热病,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以后复发2次,均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第3次复发,考虑为耐锑剂黑热病,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第1天1mg/kg,第2天2 mg/kg,第3~7天及第10天3 mg/kg,累计剂量21 mg/kg)治疗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治疗儿童耐锑剂黑热病。  相似文献   
28.
正1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发热持续时间和对解热镇痛药的治疗反应是否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发热持续时间和对解热镇痛药的治疗反应与严重疾病的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医护人员和发热儿童家长关注的问题。尽管有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高热(肛温≥41.1℃)儿童中严重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0/103)较高[1],但限定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其体温高低是否与严重疾病存在相关性时,仅检  相似文献   
29.
第一次查房 主治医师查房,入院后第2天。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男,6岁3个月,因“反复发热1个月,意识障碍6d”入院。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9.6℃,伴头痛头晕,无抽搐,当地医院考虑“脑炎”转入市儿童医院,头颅CT提示脑积水, PPD皮试阴性,6天前转入传染病院并出现意识障碍,反应差,少语,并呈逐渐加重趋势,嗜睡。院外脑脊液有核细胞数420×10^6/L,淋巴细胞占65%,糖0.49 mmol/L,蛋白621 mg/L,氯化物122.6 mmol/L,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qPCR阳性。故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每日予异烟肼0.15 g,利福平0.2 g,吡嗪酰胺0.5g口服,以及应用地塞米松,甘露醇对症抗炎治疗,患儿体温高峰有所下降。3d前患儿左侧肢体活动减少,意识障碍有所加重,故转入我院。患病期间,体重下降5 kg。无特殊个人史,否认结核患者接触史,无家族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谱及病原流行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院)确诊的CAP患儿,采集性别、年龄、入院前抗病原治疗情况、入院时间、病原学诊断等资料,分析不同年龄、季节病原构成及流行特点。结果 1 853例CAP患儿总体病原检出率为781%,入我院前均有抗生素应用史。细菌检出率270%,前3位依次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病毒检出率为225%,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最常见;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为487%;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30%,以细菌合并病毒感染最多见。②随着年龄增长单一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无明确病原感染比例随年龄增长亦有所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759%);流感嗜血杆菌(750%)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84%)多见于婴儿。RSV感染多见于婴儿(762%),AD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822%)。③单一细菌感染春季最多见,冬季次之;单一病毒感染冬季多见;单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秋季最多见,夏季次之;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以冬春季多见;无明确病原感染在春季最高。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冬春季,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春季,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于冬春季,RSV感染多见于冬季,ADV感染以冬春季多见。结论 CAP的病原谱构成存在显著的年龄和季节分布特点。细菌、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以上患儿,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以婴儿最多见。细菌感染冬春季多见,病毒感染冬季多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生于夏秋季;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多见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