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脑室炎的细菌学、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1例急性化脓性脑室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中,3例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例表皮葡萄球菌感染,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2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临床治愈,4例死亡;治愈率为63.6%(7/11),病死率为36.4%(4/11)。结论 急性化脓性脑室炎应早期明确病原菌、及时拔出原引流管、持续引流脑脊液,静脉或脑室予以敏感足量抗生素,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退素D1(resolvin D1,RvD1)在小鼠主动脉夹层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SPF级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RvD1组、β氨基丙腈(BAPN)组和BAPN+RvD1组,每组10只,BAPN组和BAPN+RvD1组构建BAPN饮食诱导的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对照组和RvD1组饲喂普通的小鼠维持饲料,RvD1组和BAPN+RvD1组腹腔注射RvD1 3μg/(kg·d),对照组和BAPN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苏木精-伊红和血管弹力纤维染色(EVG)观察主动脉和弹力纤维的形态和结构,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主动脉组织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和RvD1组均未出现主动脉夹层,而BAPN+RvD1组小鼠主动脉夹层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BA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vs 70.0%,10.0%vs 40.0%,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VG结果提示,BAPN组小鼠血管壁增厚,伴假腔形成,同时中膜弹力纤维出现明显的断裂或中断,而BAPN+RvD1组血管壁仅轻度增厚,未见假腔形成;与对照组比较,BAPN组小鼠血清IL-1、IL-17、TNF-α、γ干扰素和主动脉IL-1、IL-17、TNF-α、γ干扰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而BAPN+RvD1组血清IL-1、IL-17、TNF-α、γ干扰素水平和主动脉IL-1、IL-17、TNF-α和γ干扰素mRNA表达明显低于BA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RvD1可显著降低循环和主动脉炎症,防止中膜弹力纤维和主动脉的断裂,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根治术+m FOLFOX6静脉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术后1、2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比较两组毒性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性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能够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时不加重患者化疗毒性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把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加减升阳益胃汤药,同时,配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21d为一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对照组30例单纯XELOX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为33%,高于对照组的27%,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升阳益胃汤用于晚期胃癌化疗的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转移性肝癌在癌症远处转移中的发生率较高,是癌症晚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预示着患者生存期较短。笔者通过研究转移性肝癌的发生机制及中医病机,确立健脾补肝消癥治法,积极防治转移性肝癌。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本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转移性肝癌患者42例,KPS评分均≥60分,治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资料52岁男性,因头痛伴恶心、呕吐20 d入院。头痛主要表现为钝痛,疼痛部位以左侧枕部为主,与体位的关系明显,坐立位时加重,平躺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入院体格检查未法线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MRI检查显示双侧额颞顶枕部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小脑扁桃体低位(图1A~D)。核素显像检查显示C1~2水平后方放射性分布浓聚影,多系脑脊液漏出(图1E~H)。入院后,经绝对卧床休息、大量补液等治疗,无明显好转。腰椎穿刺术测定颅内压,因无明显脑脊液流出,未能检测出准确颅内压。综合评估病情后,诊断为自发性低颅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B超诊断小儿肠套叠并在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肠套叠患儿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经B超诊断为肠套叠,然后观察组应用B超监视下行水压灌肠治疗,而对照组应用X线监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治疗,记录B超检查小儿肠套叠的有效性,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结果本组90例B超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确诊率为100%。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复位成功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套叠的患儿来说,应用B超进行诊断确诊率高,且无辐射,并在B超引导下进行水压灌注整复,成功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转移以肝内播散转移为常见,肝外转移可至肺、肾上腺及全身其它部位。骨转移在肝癌病人中并不少见,其常见于体轴骨骼发下肢骨,而首发症状颅骨转移的文献报道极少。我们遇1例以头颅肿块为首发表现的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54名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平均随机分为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组和医学模拟教学(simulation based medical education,SBME)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相结合的SBME-PBL组,采用问卷调查及考试测评的方法评估2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SBME-PBL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绩两方面都明显优于PBL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BME-PBL组相结合的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结论 SBME-PBL教学法能提高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盐酸格拉司琼对于预防肝介入化疗栓塞术后引起的患者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将 64例肝介入化疗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格拉司琼治疗组 ( 3 2例 )和胃复安 安定对照组 ( 3 2例 )。格拉司琼组 ,即在介入术中未灌注治疗药物前 ,通过导管向动脉内注射盐酸格拉司琼 3mg。胃复安 安定组 ,即在介入术前 3 0min肌注胃复安 2 0mg和安定 10mg。观察 2组术后 3天内患者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格拉司琼组与胃复安 安定组止吐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他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组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格拉司琼对肝介入化疗栓塞术患者是有效的止吐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