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11(IL-1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对大鼠垂体MtT/S细胞中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1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首先建立含hGH基因启动子(-484~30 bp)和荧光素酶融合基因的稳定转化MtT/S细胞系,然后用细胞因子刺激,检测细胞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GH的含量,反映它们对GH分泌和合成的影响;检测MtT/S细胞内荧光素酶的变化,说明细胞因子对hGH基因启动子活性的作用。将Pit-1蛋白表达质粒(pcDNA-pit-1-cDNA)单独转染或与Pit-1反义寡核苷酸(Pit-1OND)共转染于稳定转化的MtT/S细胞中,观察加入细胞因子后荧光素酶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的作用与Pit-1蛋白的关系。结果:IL-11(20 nmol/L)、CNTF(10 nmol/L)能刺激大鼠垂体MtT/S细胞中GH的分泌和合成,增强MtT/S细胞中荧光素酶的表达,分别增加到对照组的134%、122%。TGF-β(5 nmol/L)能减少GH的分泌和合成,抑制荧光素酶的表达到对照组的72%。Pit-1蛋白过表达和表达被抑制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没有影响。结论:IL-11、CNTF和TGF-β通过调节大鼠垂体MtT/S细胞中hGH基因启动子活性影响GH的合成,Pit-1蛋白可能不参与这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2.
潘慧  朱惠娟 《癌症进展》2010,8(4):315-31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临床医师对于生长发育相关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在临床上很多生长发育相关性疾病常常被漏诊和误诊。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是由遗传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另外所有的慢性内科疾病如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哮喘等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而在继发性生长发育障碍的病因谱中,肿瘤是其很重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43.
雷公藤红素是存在于传统中药雷公藤根部的一种苯醌甲基三萜系化合物.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能够减少摄食量、增加能量消耗,从而发挥强效的减重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激活瘦素受体-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和减轻下丘脑内质网应激,从而加强瘦素的作用;通过激活热休克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HSF1-PGC1α)轴,促进能量代谢;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雷公藤红素的上述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肥胖症的一种新药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中国6~18岁年龄段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并探讨其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了大庆市、北京市、上海市不同中小学校的837名体检正常的儿童、青少年(男416名,女421名),由内分泌医师记录其发育状况.用化学发光法(IMMULITE 1000)测定血清IGF-1和IGFBP-3.用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研究IGF-1及IGFBP-3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结果 男孩血清IGF-1于13岁组时出现峰值,女孩11岁组出现峰值;男孩血清IGFBP-3值14岁组时达到峰值,女孩11岁组达到峰值;高峰值出现后,IGF-1和IGFBP-3水平随年龄增长缓慢下降或维持高峰值在平台期;同年龄组相比,男孩血清IGF-1值高于女孩,女孩的IGFBP-3值高于男孩.发育阶段对血清IGF-1水平的影响大于对ICFBP-3的影响,而BMI对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建立了与年龄、性别、发育阶段相关的儿童青少年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的正常参考值,这些数据对于生长监测、临床诊断及GH治疗后随访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管理者为实施管理在德、才、识、学、体等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包括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进取心和廉洁、为人诚恳的良好品德;良好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管理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要有良好的能力素质,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指挥、协调的能力;要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医院管理队伍的素质关系到医院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46.
回顾性总结16例(16眼)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其中药物治疗好转12例.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行氩激光治疗1例、玻璃体腔穿刺引流加前房成形术1例、晶状体切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2例。结果16例随诊6个月至3年,眼压均≤16mmHg。提出应针对各种治疗方法采取不同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重点观察患者前房深度、眼压的变化,做好用药护理。  相似文献   
47.
下丘脑垂体疾病是一类疑难、复杂的罕见病,诊治困难。为了提升各医学中心下丘脑垂体疾病诊治水平,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下丘脑垂体疾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组成及要求和规范,该团队既可以为疑难下丘脑垂体疾病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策略,减少患者就诊负担,使患者受益,也有利于各专科医师总结疑难疾病诊治经验和进行学术研究,开展继续教育,提出规范和指南,进一步促进下丘脑垂体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单中心经手术治疗的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s)的临床特征及依据2017版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类的分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166例临床诊断NFPAs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在1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当(1.05∶1),接受手术的平均年龄为(49.9±12.3)岁,显著高于同期的功能性垂体瘤患者。就诊首要原因以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最为常见。肿瘤最大径均超过10 mm,巨大肿瘤15例(9.0%)。复发病例18例(10.8%)。结合垂体前叶激素及转录因子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病理分型,最常见类型为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50.6%),其次为ACTH细胞腺瘤(24.7%)、多激素细胞腺瘤(11.4%)、嗜酸细胞系来源肿瘤(6.6%)及零细胞腺瘤(6.6%)。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中男性更为多见(男∶女=4.1∶1),ACTH细胞腺瘤中则以女性为主(男∶女=1∶12.7)。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平均年龄最高,而嗜酸细胞系来源腺瘤及不常见免疫组化阳性组合多激素细胞腺瘤平均年龄则显著低于前者。不同病理类型间在肿瘤平均最大径、巨大腺瘤占比及复发病例占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9.
患儿为6岁7月男童, 因"尿崩症原因待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患儿自幼多饮、多尿, 近1年身高增速减慢, 禁水试验和简易去氨加压素试验支持中枢性尿崩症诊断。垂体MRI未见明确占位性病变。基因检测发现AVP基因突变, 符合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诊断。加用去氨加压素替代治疗后, 患儿每日饮水量、尿量及夜尿次数均减少至正常水平。遗传性中枢性尿崩症罕见, 自幼起病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在积极筛查常见病因的同时, 应警惕遗传性尿崩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布鲁氏菌感染患者临床出现低钠血症原因,其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作为主要的低钠血症病因,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确诊或临床诊断为布鲁氏菌病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11例,其中血钠水平小于135 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总结患者病史、生命体征、检验检查结果,分析其低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 111例诊断布鲁氏菌病患者中,14例住院期间存在低钠血症(12.6%),其中3例明确诊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0例疑诊抗利尿不适当分泌、1例诊断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布鲁氏菌病引起抗利尿不适当分泌的患者其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并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贫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低钠血症发生率不低,而其中抗利尿不适当分泌是引起其低钠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