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郭茜  何萍  韩文  曾慧慧  王爱花 《四川医学》2003,24(6):601-602
目的 讨论癫痫患儿临床发作特点及发作危险。方法 对78例住院癫痫患儿进行1-6年随访。结果 癫痫发病与性别、族别有关,大多数发病年龄小,能找到病因,神经系统常见病或智力、精神状态异常,抗癫痫疗效差。结论 小儿癫痫发作与病因,起病年龄、发作类型及治疗有关,也可能与性别、族别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运行现状.方法 对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设置率87.5%,45.8%设有病房.83.3%科主任为感染性疾病专业,91%感染科医师接受培训.感染专科门诊29 895.10人次/年,发热门诊15 173.45人次/年;肠道门诊6 343.43人次/年;平均出院患者711.56人次/年,床位使用率121.62%.院内感染科会诊平均367.95人次/年,院外会诊48人次/年.收治病种以非法定传染病为主,法定传染病/非传染病比例为0.56:1.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科支持不足,仅54.5%有专项经费支持,仅10家有传染病补贴;感染科医师(中级)收入占其它科室收入87.4±15.2%.结论 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感染科运行状况良好,但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时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1月31日住院的31例高胆新生儿作为高胆组,再根据黄疸程度分为重度黄疸组和轻度黄疸组;将其中16例随访病例按照病程分为黄疸高峰期与黄疸恢复期.选取同期与高胆组日龄相匹配的32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无黄疸或血清胆红素水平≤204.0 μmol/L)作为与高胆组相对应的对照组(对照组Ⅰ);选取同期与黄疸恢复期病例日龄相匹配的26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日龄>7 d)作为与随访病例相对应的对照组(对照组Ⅱ).采用方差分析及两两检验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T淋巴细胞亚群、sIL-2R水平,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胆组新生儿的CD3、CD4、CD4/CD8比值分别为(54.0±5.1)%、(26.8±5.0)%和0.8±0.1,较对照组Ⅰ[(62.0±4.7)%、(43.0±4.7)%和1.4±0.2]降低(P<0.01);而黄疸恢复期较黄疸高峰期增高[(62.4±3.3)%和(55.1±4.2)%、(43.6±2.5)%和(26.1±4.4)%、1.4±0.1和0.8±0.1](P<0.01);黄疸高峰期血清sIL-2R水平[(319.4±185.2)kU/L]高于黄疸恢复期[(129.7±99.3)kU/L]和对照组Ⅱ[(171.9±102.2)kU/L](P<0.01).总体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99,P<0.01),与sIL-2R水平呈正相关(r=0.95,P<0.05),sIL-2R水平与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92,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状态,该抑制状态有随着黄疸消退而逐渐减轻的趋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cell subsets and serum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in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Methods Thirty-one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Decembr 1,2006 to January 31, 2007,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severe jaundice group and mild jaundic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bilirubin level. Thirty-two age-mached healty newborns were as controls(control group Ⅰ). The T-cell subsets and sIL-2R of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samples from these neonate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Sixteen of these 31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were followed up and another twenty-six age-mached healty newborns were as controls(control group Ⅱ ). The level of serum bilirubin in convalescence of sixteen hyperbilirubinemia neonates and control group Ⅱ were tested and analyzed also. Results The levels of CD3, CD4, CD4/CD8 in the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lower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 Ⅰ [(54.0±5.1)% vs (62.0±4.7)%, (26.8±5.0)% vs (43.0±4.7)%, 0.8±0.1 vs 1.4±0.2] (P<0.01), but was higher in convalescence than in peak phase[ (62.4±3.3)% vs (55.1±4.2)%, (43.6±2.5)% vs (26.1±4.4)%, 1.4 ± 0.1 vs 0.8±0.1] (P<0.01). The peak level of sIL-2R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group was (319.4± 185.2) kU/L,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alescence [(129.7±99.3) kU/L]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Ⅱ [(171.9±102.2) kU/L] (P<0.01). The serum bilirubin level showe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CD4/CD8 ( r = -0.99, P < 0.01 )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IL-2R (r=0.95, P<0.05). The sIL-2R level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D4/CD8 (r=-0.92, P<0.05). Conclusions Neonates, when suffering from hyperbilirubinemia, are immunosuppressed which may recover with the alleviation of jaundi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急性期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布病急性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青少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共5组。 结果 不同年龄组布病患者的急性期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在临床症状体征中乏力(P=0.015)、多汗(P=0.048)、腰痛(P<0.001)、肝脾肿大(P=0.013)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淋巴细胞计数(P<0.001)、谷丙转氨酶(P=0.024)、谷草转氨酶(P<0.001)、白蛋白(P<0.001)、C反应蛋白(P<0.001)、红细胞沉降率(P<0.001)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儿童患者发生乏力和多汗较成年患者少,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出现肝脾肿大,而累及脊椎。 临床表现为腰痛者以中老年患者最多,中老年患者组C反应蛋白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 结论 不同年龄组布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差异性,临床诊治中需要注意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14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分型和处置方案,提高重症HFMD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对149例重症HFMD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情动态变化、实验室检查及物理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9例重症HFMD患儿,男98例(65.8%),女51例(34.2%);年龄5个月~13岁,﹤3岁者92例(61.7%),平均年龄3.3岁。依据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分为两组:Ⅰ组,并发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者,140例(94%),均存活;Ⅱ组,并发神经、循环、呼吸等系统多器官损害者,9例(6%),3例死亡。存活患儿目前无后遗症出现。结论 HFMD重症病例分为重型和危重型两型,危重型可引起死亡。在临床工作中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危重型倾向的病例,正确及时治疗,能提高重症HFMD患儿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新药乙烷硒啉(BBSKE)对肿瘤H-22引起的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含量及其主要亚型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H-22荷瘤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BBSKE 10d后,提取肝微粒体,Omura法测定CYP450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CYP1A,CYP3A和CYP2E1活性。结果:肿瘤H-22能引起CYP1A活性升高(P<0.01),CYP3A活性降低(P<0.01);BBSKE能明显下调荷瘤鼠CYP1A活性,上调CYP3A活性作用(P<0.05)。肿瘤H-22和BBSKE对CYP450含量和CYP2E1均无明显影响。结论:BBSKE对荷瘤鼠CYP1A活性有下调作用;对CYP3A有诱导作用;对CYP2E1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全世界肿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全球有超过8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癌症已取代心血管类疾病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病症存在。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诊治方面的重要作用被公认且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re—ductase,TR)活性检测是针对体内异常增生的酶活性进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新型有机硒化合物双硒唑烷-1(Ethaselen-1, Eb1)的动物体内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Lewis lung cancer, LLC)皮下移植瘤C57/BL鼠动物模型,选取25.0 mg/kg 和12.5 mg/kg两个剂量的Eb1作为实验药物,以左旋咪唑(levamisole,LMS) 2.0 mg/kg作为阳性对照,以溶剂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为阴性对照,于接种肿瘤后第2天开始向C57/BL鼠腹腔连续注射7 d药物,探讨Eb1对正常及肿瘤鼠的相对脾重、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活性、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CD4+,CD8+亚群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影响.结果:高剂量Eb1能够使正常鼠和肿瘤鼠的相对脾重增加150.59%和122.55%,脾淋巴细胞转化活性增加162.25%和561.98%,NK细胞活性增加78.60%和219.42%,脾淋巴细胞CD4-CD8+亚群阳性细胞百分含量增加104.72%和105.87%,高剂量Eb1亦能使肿瘤鼠的LAK细胞活性增加195.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有机硒化合物Eb1在C57/BL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母亲孕产期因素及其对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录入晚期早产儿的临床数据,以2015年10月23日至2016年4月30日来自北京地区25家医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高胆组,无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母亲孕产期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晚期早产儿815例,男449例,女366例,其中高胆组患儿340例,发病率41.7%,男198例,女142例,出生体重(2502.6±439.6)g;对照组475例,男251例,女224例,出生体重(2470.2±402.9)g,两组出生体重(t=1.811,P=0.172)、性别(χ^2=2.330,P=0.1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胆组与对照组比较,各胎龄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8,P=0.5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龄增加(OR=1.044,95%CI:1.010~1.080,P=0.011)、妊娠次数增加(OR=1.365,95%CI:0.989~1.883,P=0.048)、胎膜早破(OR=2.350,95%CI:1.440~3.833,P=0.001)、剖宫产(OR=1.540,95%CI:0.588~4.031,P=0.014)是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母亲年龄增大、妊娠次数增加、胎膜早破、剖宫产是晚期早产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应提高对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高危因素的认识以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20.
迷迭香总二萜酚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迷迭香提取物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及其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运动性氧化损伤模型,测定并比较给药组(迷迭香总二萜酚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心、肝、脑及股四头肌等组织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给予迷迭香总二萜酚提取物的中、高剂量(分别为250和500mg/kg体重)组的小鼠除脑外其他各组织内的MDA含量都有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性都有明显升高。结论:迷迭香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内抗氧化作用,其中的二萜酚类化合物可能是其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