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欧阳同伟  戴慧寒 《新医学》2000,31(9):538-539
1引言 脑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能力,该病病人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我们对36例脑梗死病人予早期康复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ADL能力,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2资料与方法2.1病例选择 随机选择1998年1至199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6例,其中男 20例,女 16例、年龄 57岁至 76岁,中位年龄 64岁,对照组 34例,男 18例,女 16…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sEMG信号MF和MPF值的变化特征.为康复治疗疗效评定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并在康复治疗前采集健侧及患侧下肢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时股直肌和半腱肌的肌电信号,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收集MF和MPF值.经过30d至45d的综合康复治疗后,再次采集相同条件下股直肌和半腱肌的MF和MPF值。结果:股直肌和半腱肌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时M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主动运动时MF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的MP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信号可反映脑梗死偏瘫患者患侧下肢在康复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MPF值优于MF值,sEMG可作为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5例老年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清皮质醇测定。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对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及其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出血量越大,意识障碍越重,并显示丘脑出血时浓度升高明显,随治疗好转其浓度下降。提示对皮质醇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病情,了解预后,掌握老年人脑出血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恢复的时间和速度。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遗传因素在重症肌无力(MG)病因中的作用,作者对44例MG患者及其家族作了HLA抗原单倍体(haplotype)和疾病间关系的研究.病人临床分级依据Osserman和Genkins分类法.家族史由专科医生经交谈来确定.至少在一、二级亲属中证实有自身免疫情况时才认定该家族史为阳性.应用国家标准的HLA血清对44例患者及148名亲属进行了试验.并组成385人的对照组进行平行研究.临床特点;44例MG患者中,29例(66%)是女性(OR,1.9),40岁前发病者中78%是女性,40岁后发病者中性别相近.在非胸腺瘤病人中,青年发病组86%是女性.患有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占9%,均为40岁前发病的女性,亦无胸腺瘤.家族史;13人有自身免疫病家族史,2个家族中有2名亲属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的特征.方法 对24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7例正常对照组在被动、助力和主动抗阻等动态运动负荷下诱发双侧下肢屈伸髋及膝关节,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 偏瘫组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均值明显减小,平均肌电值(AEMG)均值显著增大(P<0.001);活动侧的MF、MPF显著小于非活动侧(P<0.001),MF、MPF均值助力>被动>抗阻活动(P<0.05),AEMG均值抗阻>助力>被动活动,MF、MPF均值协同肌增大,AEMG均值拮抗肌及拮抗协同肌>主动肌及主动协同肌(P<0.01);健侧活动侧MF、MPF均值明显增高,患侧活动侧和健侧非活动侧明显下降;活动侧MF、MPF均值股外侧肌(VL)最大而非活动侧股内侧肌(VM)最大,活动侧、非活动侧AEMG均值股二头肌(BF)最大;偏瘫组双下肢四组肌肉MF、MPF均值减小,患侧以股直肌(RF)最小,健侧以BF最小(P<0.01),双下肢的AEMG均值明显增大,尤以BF增高最明显,特别是健侧下肢;四组肌肉AEMG均值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渐增大,其中BF始终是最大,而VM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增大最明显.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MF、MPF均值明显减小,而AEMG均值增大;活动侧的MF、MPF小于非活动侧,其中健侧活动侧明显增高,而患侧活动侧和健侧非活动侧明显下降;MF、MPF均值助力>被动>抗阻活动;AEMG均值抗阻>助力>被动活动,MF、MPF均值协同肌增大,AEMG均值拮抗肌及拮抗协同肌>主动肌及主动协同肌.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的脑血流变化 ,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及其机理。方法  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 ,治疗前用TCD测定被动运动肘关节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后 ,进行 12周康复治疗。并在治疗前、治疗后 6周和 12周时用Fugl Meyer量表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根据 12周后运动功能评分 ,分为A组、B组及健康对照组 (C组 ) ,分别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前上肢Fugl Meyer量表得分近似 ,而于 12周时B组得分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两组脑梗死患者在被动运动健侧肘关节时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和健康对照组类似 ,仅表现为健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 (A组 :9.2 5 %± 1.99% ,B组 :9.45 %± 1.3 3 % ) ;而被动运动患侧肘关节时 ,却表现为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 (A组 :健侧 6.0 7%± 1.3 5 % ,患侧 9.48%± 1.84%。B组 :健侧 9.86%± 1.78% ,患侧 10 .11%± 1.88% ) ;而且健侧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快的程度 ,B组明显大于A组 (P <0 .0 5 )。康复 12周时上肢的Fugl Meyer评分 ,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的比例均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康复治疗前瘫痪肢体肘关节被动运动时脑血流的激活程度 ,对预测患者的康复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其机  相似文献   
27.
欧阳同伟  戴慧寒 《现代康复》2000,4(8):1156-1157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塞的康复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Bobath技术,辅以针灸、按摩等综合方法,对38例复发性脑梗塞(复发组)进行康复治疗。另择48例首发性脑梗塞患(首发组)进行对照,并以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作为评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两项评分接近(P均>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以上),但首发组的两项评定结果均显优于复发组(P均<0.01)。结论复  相似文献   
28.
脑卒中患者不同强度随意运动时的sEMG反应特点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静态及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sEMG信号变化的影响,研究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活动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与其神经运动控制的关系。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参加本项研究,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实验方法设计,采用上肢屈肘和下肢伸膝静态运动,以及肘关节和膝关节动态屈伸运动负荷试验,采集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信号振幅和拮抗比值等sEMG信号活动特征。结果:最大用力收缩时,上、下肢患侧主动肌AEMG小于健侧,而拮抗比大于健侧;小强度静态运动负荷过程中,患侧上肢主动肌的AEMG略高于患侧,拮抗比明显大于健侧。患侧下肢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和股内侧肌(VM)的平均AEMG、?T标准化值大于健侧,拮抗比小于健侧;小强度动态运动负荷过程中,上肢患侧主动肌AEMG明显高于健侧。下肢患侧VL、RF和VM的AEMG均值具有增大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而患侧拮抗比明显小于健侧。结论:脑卒中患者由于高位神经元和运动控制功能受损,导致其患侧在最大随意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而在轻负荷运动时运动单位募集过度。  相似文献   
29.
Background:Wetreated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withsmallbonewindowopencranialhematomclearance.Theearlierre-habilitationtreatmenttocerebralhemorrhageafteroperation,thebettereffectscangain.Andcomparedwithtraditionalmethods,itscurativeeffectsweremuchbetter.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earlyrehabilitationonrecoveryoflimbfunctionin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Unit:SundeFirstPeople'sHospital.Subjects:Therewere76cerebralhemorrhageinpatientswhocoincidewiththeclinicaldiagnosisstand…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膝关节被动运动、主动-辅助和抗阻屈伸运动状态下正常受试者和脑卒中患者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探讨其是否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方法:24例脑卒中患者(实验组)和17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实验研究,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在被动运动、主动-辅助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状态下,分别诱发的屈伸膝关节双侧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的sEMG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对活动肢体、活动方式、患侧肢体和肌肉等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多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结果显示:活动肢体MF、MPF、活动方式,患侧肢体和肌肉的MF、MPF、AEMG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交互效应结果显示:对照组4组肌肉MF、MPF均表现为活动侧小于非活动侧;偏瘫组偏瘫侧活动时,双侧肢体4组肌肉的MF、MPF明显减小,健侧活动时健侧4组肌肉的MF、MPF明显增大(P<0.01)。结论:正常受试者的sEMG信号有很好的规律性,双侧MF、MPF变化具有同步随变性;偏瘫组患者健侧活动时可增加双侧肢体运动单位的募集,患侧活动时可减少双侧肢体运动单位的募集,表明sEMG信号能反映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