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4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32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85篇 |
内科学 | 51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28篇 |
综合类 | 169篇 |
预防医学 | 78篇 |
眼科学 | 13篇 |
药学 | 88篇 |
中国医学 | 43篇 |
肿瘤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31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口服中药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很多,该文从单味药、中成药、复方煎剂3个方面展开论述和分析,指出单味药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值得关注,可从某味药的有效单体或有效部位入手;中成药复方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较多,但是缺少系统评价,临床研究文献规范化不足,适用证型多局限于气滞血瘀型和寒凝血瘀型;复方煎剂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较为全面,各种证型和治法的研究具有多样性,但是规范性、深入性不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10年间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方案及相应结局的变化。方法近10年我院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共计56例,将其分成两组,前5年(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22例患者作为A组,后5年(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34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资料中孕妇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结局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手术率小于B组,但A组住院平均时间及随访时间大于B组;A组因子宫瘢痕部位妊娠二次入院治疗率22.73%(5/22)较B组11.76%(4/34)明显升高,A组单次阴道出血率27.27%(6/22)较B组2.94%(1/34)高。结论近年来妇科领域随着微创观念的深入,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微创治疗,其治疗时间及随访时间短,相对安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调查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生涯高原和知识分享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分析影响护士知识分享行为的因素,为提高护士知识分享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北京4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46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生涯高原总均分为(3.22±0.84);知识分享行为总均分为(6.07±0.83);职业生涯高原与知识分享行为呈负相关(P0.01)。其中年龄、工作年限、层级高原、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是影响知识分享行为的因素。结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整体处于潜高原状态,知识分享行为处于较高水平;职业生涯高原对知识分享行为有一定的预测性,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有效措施来改善职业生涯高原现状,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知识分享行为,稳定护理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14.
SARS病房工作护士身心感受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 drome ,SARS)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较重、进展快、危害大。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各年龄组病人皆可发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医务人员、探视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1] 据卫生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 0 0 3年SARS暴发初期,全国报告病例数中,医护人员的比例为18.9% ,居各类人群第1位。[2 ] 护士在护理病人的时候,需长时间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工作中需给病人进行治疗,如静脉穿刺、吸痰,与病人… 相似文献
115.
返回式卫星搭载肿瘤细胞和生物工程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空间环境对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生存装置将肿瘤细胞及生物工程细胞于我国第 18颗返回式卫星返回舱内进行无源搭载。对返回细胞进行单克隆化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空间飞行后 ,肿瘤细胞与生物工程细胞存活率相比明显不同 ,均出现多种细胞形态 ;单克隆株与地面对照相比 ,倍增时间及增殖速度出现快慢不一的变化 ;细胞周期分布改变 ,G1期细胞增多 (P <0 0 5 ) ,S期细胞减少 (P <0 0 5 )。结论空间环境可导致细胞产生多种变异 ,但并非均为可遗传性变异 ,是否能够筛选出所需要的细胞株 ,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结合自护模式对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出院的175例行动不便需长期卧床的患者,根据患者出院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服务结合自护模式,在患者出院前制定相应的出院计划,定期上门随访,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并予以健康宣教,比较2组患者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防治知识、用药知识、自我管理、运动、心理、饮食、按时复查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的自护能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15.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57.47%(P0.05);实验组患者访问门诊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压疮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压疮再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服务结合自护模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不仅能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还能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7.
人体核心温度的正常范围在36.5~37.5℃,通常将核心温度在34.0~36.4℃时称之为轻度低体温.正常情况下,体温的维持是产热和散热2个过程的动态平衡[1].在麻醉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围手术期机体的产热过程被抑制,散热增加,体温调节机制被破坏,导致患者普遍存在体温下降现象,轻度低体温的发生率为50%~70%[2]. 相似文献
118.
双语教学改革的实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在康复医学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用性分析。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1998—2005级康复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第四学年开展16学时康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课前检索相关英文资料,并安排学生自行翻译、学习,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课后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表问卷调查,学生根据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部分进行评估,A、B、C、D划分等级。随机选择1998、1999、2002、2003级4个年级的学生,对其课前英文资料完成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量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个年级学生课前翻译英文资料所得分数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均较高,各年级选择A等级占多数,处于上升趋势,尤其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满意更为明显。结论: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说明在康复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具有可行性,同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9.
两种不同保温措施对开腹手术病人体温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使用加温纯棉线毯、电加温毯两种不同的保温措施对病人体温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病人6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双层纯棉线毯组采取覆盖加温至50℃线毯的方法保温;电加温毯组采取覆盖调至42~46℃电热毯的方法保温,手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直肠温度变化,记录病人入室时、麻醉后、切皮时、切皮后30、60、90、120、150、18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温度。结果(1)线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7.0±0.26)℃,麻醉后温度为(36.8±0.38)℃,与入室温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切皮时、切皮后30min及以后各时间点与入室温度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加温毯组中,入室温度为(36.7±0.24)℃,麻醉后及其后各时间点温度与入室温度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温度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麻醉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切皮时及之后各时间点间,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加温至50℃的双层纯棉线毯对体温变化没有影响,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温度为42~46℃的电加温毯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病人体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一氧化氮起始治疗浓度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1、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直至某个时间点一氧化氮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则将浓度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一氧化氮24 h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一氧化氮浓度降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h一氧化氮浓度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