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扫描CT征象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22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CT增强检查资料,对临床资料与影像学征象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全部参数建立模型1(综合模型),基于内部成分与强化特征建立模型2(密度模型),基于形态学特征建立模型3(形态学模型),分析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综合模型对腹膜后肿瘤良恶性预测性能最佳,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1.3%、86.4%、83.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预测准确度及AUC高于密度模型(74.5%和0.799)和形态学模型(75.8%和0.849)。结论 综合临床与CT增强征象有利于提高良恶性肿瘤鉴别能力。鉴别腹膜后肿瘤良恶性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性别、不明显-轻度强化、脂肪密度、周围肿大淋巴结、周围器官推压以及血管侵犯。  相似文献   
22.
23.
随着骨关节外科手术的广泛开展,对术后影像检查与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身骨、关节数目繁多、疾病多样、手术类型迥异,多数手术需植入不同类型、用途的天然或人工材料,用于骨关节的替代、修复、充填、连接或固定等.手术后的临床表现各异,且缺乏特异性,对其疗效的判定需有赖于精确的影像检查.这方面我们了解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应当重视学习和研究骨关节疾病术后的影像检查与评价.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低磷酸酶血症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5例低磷酸酶血症中男3例、女2例,年龄5个月至23岁,婴幼儿1例、儿童3例,成人1例.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结果、骨病变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5例患者生化检查结果: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分别为8、20、13、21、18 U/L.血清磷酸氨基乙醇水平升高,分别为16.5、13.5、21.6、18.7、28.9 μmol/L.尿中磷酸氨基乙醇水平升高,分别为2350、9120、3520、5280、1820 μmol/L.血钙升高,分别为4.2、5.6、4.9、6.1、3.5 mmol/L.X线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低5例,干骺端增宽凹陷4例,临时钙化带变薄或消失4例,长骨弯曲4例,病理性骨折1例.结论 低磷酸酶血症相对特殊的X线表现对诊断有提示作用,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与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鉴别并确诊.  相似文献   
25.
我国著名放射学家、原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曹来宾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2年1月22日凌晨1:30分不幸逝世,享年86岁。曹来宾教授(1926~2012年),山东省昌邑市人,放射学教授。1946年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195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先后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后改为青岛医学院,现为青岛大学医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ABC患者的CT和MRI图像,发生于脑颅骨者5例,其中枕骨3例,顶骨1例,颞顶枕骨1例,发生于颌骨2例,发生于颅中凹1例、累及蝶骨、颞颌关节。对8例均行CT平扫和MRI常规平扫,位于脑颅骨的5例同时行MR常规增强扫描,位于颅中凹的1例加做MR动态增强扫描、并后处理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其半定量参数。结果 CT表现:8例均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区伴内部骨质分隔影,其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区。位于颅中凹的1例骨质破坏范围较大,对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MRI表现:8例病变均表现为病变主体呈等长T1长T2信号,病变内部含有数量、大小不等的囊性部分,信号不均一,其中5例病灶囊内可见液-液平面,8例病变边缘均可见低信号界线。位于颅中凹的1例TIC呈平坦型,峰值信号强度(SIpeak)为1080,峰值时间(Tpeak)为第9个时相,最大上升斜率(MSI)为0.81%。结论 颅骨ABC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27.
Grntzig球囊导管除已成功地应用于脉管系统狭窄的扩张外,亦用于其他系统不同类型的病理性狭窄,如胆道,输尿管,鼻泪管,消化管等,应用于食管,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以它特有的力学原理,更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现已得到普遍公认。本文根据近期文献,对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高红  徐文坚 《重庆医学》2008,37(13):1497-1499
主动脉夹层、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壁内血肿是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病变,近几年来有人提议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描述主动脉的这组病理改变[1]。这几个病变各自的病理生理不同,但有些患者表现为其中的2个或3个病变共存,证明三者之间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29.
【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和超声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痛风的诊断效能,并分析二者诊断不同时期痛风的差异,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专病门诊、同时接受双源CT和超声检查的326例患者,根据改良的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联盟痛风分类标准(排除双源CT及超声),搜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计算双源CT和超声单独或联合应用诊断痛风的准确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诊断效能,同时比较二者诊断不同时期痛风的差异。结果:326例患者中,痛风患者243例,非痛风患者83例。双源CT和超声诊断痛风的准确率分别为84.1%、77.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796(t=2.323,P=0.020)。将双源CT与超声联合使用诊断痛风,双阳性(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单阳性(至少一种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准确率分别为77.6%、83.7%,AUC值分别为0.850、0.812,与单独使用双源CT相比,诊断效能没有提高。双源CT和超声诊断早期痛风(病程<1年)阳性率42.9%、71.4%,中期痛风(病程1~3年)81.8%、66.9%,晚期痛风(病程>3年)93.3%、80.0%,且二者在检测不同时期痛风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8.100、16.056,P值均<0.05)。结论:双源CT对痛风的诊断效能高于超声,应作为首选检查用于痛风的诊断;与超声联合应用无法提高诊断效能,无需进行联合检查。超声诊断早期痛风比双源CT敏感,推荐早期痛风患者首选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肉芽肿性血管炎(GPA)的 CT 和 MRI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GPA 的 CT 和 MRI 征象。其中8例均行 CT 平扫,7例行 MRI 常规平扫,3例同时行 MRI 动态增强扫描,后处理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半定量参数增强前信号强度(SIpre ),最大信号强度(SImax ),峰值信号强度(SIpeak ),峰值时间(Tpeak ),最大上升斜率(MSI)。结果 CT 表现:8例双侧中鼻甲、钩突、部分鼻中隔缺失,双侧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余上颌窦窦壁骨质增生硬化;6例上颌窦体积减小;6例筛骨迷路缺如;4例鼻骨扁平、鼻背塌陷;2例鼻咽软组织增厚,1例眼眶受累;8例鼻窦黏膜增厚。MRI 表现:7例平扫示病变区周围黏膜呈等、稍长 T1及稍短 T2信号;3例动态增强示病变周围黏膜明显不均匀强化,TIC 整体呈平缓型,于第1~4期有1段缓升。SIpre 平均为1030;SImax 平均为2500;SIpeak 平均为2353;Tpeak 平均为100 s;MSI 平均为1.28%。结论鼻腔、鼻窦GPA 具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 CT 和 MRI 表现,有助于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