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顶叶癫癎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和总结顶叶癫癎的临床特征、发作间歇期和发作期的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6例顶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46例患者,首发年龄8个月至75岁,其中首发年龄≤14岁者29例,占 63%。症状性32例,其中肿瘤、脑外伤和皮质发育异常是最常见病因,隐源性14例。顶叶癫癎临床发作形式主要为躯体感觉性发作且多表现为麻木,继发全身化多见,局灶运动发作、视觉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表现提示发作向顶叶以外部位传导,顶叶发作缺乏明确的时间分布规律,脑电图也表现为在清醒、睡眠中均出现异常放电。对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5年的随访,大部分临床得到很好控制,仅5例有难治性趋势(均为症状性)。结论顶叶癫癎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有特征性的综合征,正确认识临床特征和脑电图特点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各类癫痫和癫痫综合征在就诊人群中的分布,以利于癫痫患者的诊治。方法 按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1989年推荐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方案对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191例患者中,部分性癫痫和综合征766例(64.3%),全面性癫痫和综合征240例(20.2%),不能确定为部分性或全面性的癫痫及综合征79例(6.7%),特殊综合征16例(1.3%),其他非癫痫疾患90例(7.6%)。在部分性癫痫和综合征中,症状性者占了绝大多数,而全面性癫痫和综合征中,特发性者占绝大多数。结论 正确地进行癫疴分类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种癫痫综合征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 相似文献
23.
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是特发性全面性癫痫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在癫痫总数所占比例为5%~10%[1],但因临床医生对其特征认识不足而其误诊率相当高,我们将本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近年来收治的18例JME患者的就诊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疾病有所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本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收治的18例JME患者的临床及EEG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2方法按照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对癫痫发作的分类与1989年癫痫与癫痫综合征的定义,对18例JME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分析,包括首次发作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影响儿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预后因素,探讨儿童HSE预后差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纳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儿童HSE 21例,除2例自动出院外,余19例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HSV) DNA-PCR检测均阳性.所有病例发病48 h内均未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临床及检查数据包括脑电图(EEG)、改良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脑磁共振成像(MRI)的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住院时和起病1个月后进行至少2次MRI的平扫和增强扫描,然后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分组,进行多因素和单因素预后分析,以Logistic回归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统计分析,计算OR值.结果 本组病例年龄(2.03 ±2.23)岁,GCS评分(9.68±2.65)分,18例患儿存活,5例(27.8%)没有后遗症,3例(16.7%)轻度损害,这8例属于预后好.6例(33.3%)有中度神经系统损害,4例(22.2%)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预后好,11例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EEG、影像学病灶性质分布、年龄、GCS评分与预后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4岁(OR=30,95% CI 2.066~366.510,P=0.002),GCS评分≤10分(OR=27.518,95% CI2.066~306.510,P=0.004),MRI显示广泛坏死性异常(OR=12,95% CI1.294 ~ 111.323,P=0.017)是预后差的高危因素.结论 年龄、GCS评分、MRI的病变性质和损害程度是儿童HSE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童HSE容易累及广泛甚至深部核团或白质,坏死性损害为主,是儿童HSE预后差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 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GFAP-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7月诊断为GFAP-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儿诊断为GFAP-A,男3例、女2例,起病年龄11.0(5.0~13.5)岁。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发热(4例),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头痛(5例)和颈抵抗伴克氏征阳性(5例)。急性期脑脊液检查显示4例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升高,1例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中位滴度1∶10(1∶10~1∶100),1例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最常见磁共振成像(MRI)改变为大脑半球柔脑膜强化(4例)。急性期所有患儿首先接受一线免疫治疗(静脉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4例反应良好,1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者治疗无反应,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好转。随访8.0(4.0~36.0)月,未监测到与该病相关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儿童GFAP-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MRI以柔脑膜强化最常见,多数患儿一线免疫治疗效果好且在随访期内预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脑电图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med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术前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8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前颞区发作间期放电(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s,IEDs)棘波次数,区分单侧放电(≥90%的IEDs局限于一侧)与双侧放电、单侧优势(双侧独立IEDs在每侧均<90%,且一侧独立IEDs≥75%),并将其与发作期脑电图,MRI结构异常以及术后结果比较。结果发作间期放电(IEDs)明确单侧者比有双侧放电表现为IEDs单侧优势者显示更好的预后;对于有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rosis,HS)的患者,与IEDs一致均有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术前发作间期脑电图有助于MTLE的术前定位以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额叶癫痫(FLE)与颞叶癫痫(TLE)在临床特征上的不同。方法:按国际抗癫痫联盟1989年癫痫综合征分类对门诊病例进行诊断筛选。对382例TLE和167例F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χ^2。检验及比值比(Odd值)统计数据。结果:TLE与FLE在发病年龄、发作表现、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双侧放电、多脑叶放电、同步化和睡眠中放电增多)、发作频率和预后上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FLE和TLE的临床诊断对于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一组特殊的良性儿童部分性癫(癎)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一组特殊的良性儿童部分性癫(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对在我院癫(癎)中心门诊就诊的儿童部分性癫(癎)进行随访观察,纳入符合良性部分性癫(癎)诊断者,排除能够分类的其他类型,分析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结果 入组的44例患者中,38.6%(17/44)的患儿每天均有发作,额叶失神、偏转是最常见的发作症状,觉醒脑电图有局灶、多灶、全面性棘慢波爆发3种表现,且以额部为著;睡眠时双侧同步化.截止随访日,88.6%(39/44)完全无发作,22.7%(10/44)脑电图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有一组特殊的良性儿童部分性癫(癎),可能是起源于额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