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构建人整合素 β3亚基真核表达载体 ,并探讨如何使人整合素αIIbβ3在CHO细胞表面有效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整合素β3亚基作为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受体的特异性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编码人整合素 β3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β3。将其与编码人整合素αIIb亚基真核表达载体 ,分别及共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 (Chinahamsterovary ,CHO)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 :共转染组目的蛋白呈高效的细胞膜表达。pcDNA3.1 β3单独转染组 β3亚基在细胞膜的表达较共转染组弱 ;而pBJ1 αIIb单独转染组则未见有效的细胞膜表达。结论 :人整合素αIIbβ3在CHO细胞表面的有效表达需要两个亚基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82.
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 2 6例治疗前AIH患者的血清和穿刺肝组织进行血清学、病理学及临床观察分析 ,并采用IAIHG(1999年 )标准进行评分 ;采用多种树突状细胞 (DC)标志性抗体 ,以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组织中DC的变化进行观察 ,并对肝星状细胞 (HSC)的活化与增殖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作观测 ,另取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组织各 10例 ,正常肝组织 5例作对照。结果  2 6例AIH中Ⅰ型和Ⅱ型分别占 80 8% (2 1 2 6 )和19 2 % (5 2 6 ) ,累计评分均值分别为 18 6± 1 4和 19 1± 2 1。Ⅰ和Ⅱ型比较 ,平均年龄、血清平均ALT、AST及γ Glo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或P <0 0 1或P <0 0 5 )。 2 6例AIH肝组织均呈活动性慢性炎症改变 ,其中界面炎 碎屑坏死 (PN) 10 0 % ,桥接坏死 (BN)Ⅰ型 5 7 1% ,Ⅱ型 80 0 % (P <0 0 5 ) ,显著性小叶内炎Ⅰ型 95 2 % ,Ⅱ型 10 0 % ,玫瑰形肝细胞Ⅰ型 71 4% ,Ⅱ型 10 0 % (P <0 0 1) ,小叶中央区融合性坏死Ⅰ型 33 3% ,Ⅱ型 80 0 % (P <0 0 0 1) ,明显的浆细胞浸润Ⅰ型 95 2 % ,Ⅱ型 2 0 0 % (P <0 0 0 1)。阳性DC弥散或聚集分布于汇管区及肝小叶内 ,尤其在AIH肝组织活动性病变区 ,Ⅰ型85 7% (18 2 1) ,Ⅱ型 5  相似文献   
83.
儿童肝衰竭临床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肝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EXCELL 2000软件和t检验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05例儿童肝衰竭临床资料。结果 (1)急性肝衰竭9例,亚急性肝衰竭38例,慢性肝衰竭58例。(2)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学龄期7-12岁儿童组43例(41.0%);其次是婴儿组30例(28.6%)。(3)婴儿组中13例(43.3%)病因不明,占第1位;其次为CMV感染9例(30.0%)。1岁以上组病因以HBV感染最多,有22例(29.3%);病因不明21例(28.0%);肝豆状核变性15例(20.0%);HAV感染10例(13.3%)。(4)合并症中71例(67.6%)合并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34例,占有腹水病例的47.9%。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有35例(33.3%),感染最多的是肺部感染,其次则是败血症。51例(48.6%)合并电解质紊乱,低钾见于所有电解质紊乱的病例。48例(46.2%)合并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在儿童中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5)本组77.2%(71/92)患儿合并低血糖。结论 儿童肝衰竭病因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在婴儿组中主要是由CMV感染引起。但近一半病因不明。年长组以HBV和HAV感染为主,但在引起儿童肝衰竭的其他因素中肝豆状核变性是最常见的。在临床中必须注意儿童肝性脑病的特殊表现,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腹膜炎及除自发性腹膜炎以外的其他部位感染、电解质紊乱和低血糖等肝衰竭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研究小儿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小儿慢性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1)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2)将慢性丙型肝炎患儿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72h后,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和TNF-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浓度。结果(1)CD4 细胞无明显变化。CD8 细胞与正常对照比较明显升高(P<0.05)。CD3 细胞升高,CD4 /CD8 比值下降,但与正常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没有检测到IL-2、IL-4、IL-12的基础分泌。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存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CD8 细胞数升高,CD4 细胞功能异常,表现在以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为主。这可能与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人整合素β3亚基真核表达载体,并探讨如何使人整合素αIIbβ3在CHO细胞表面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整合素β3亚基作为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受体的特异性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编码人整合素β3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β3。将其与编码人整合素αIIb亚基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及共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China hamster ovary,CHO)细胞中进行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共转染组目的蛋白呈高效的细胞膜表达。pcDNA3.1—β3单独转染组β3亚基在细胞膜的表达较共转染组弱;而pBJ1—αIIb单独转染组则未见有效的细胞膜表达。结论:人整合素αIIbβ3在CHO细胞表面的有效表达需要两个亚基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8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后 ,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的水平 ,以反映HCV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方法 :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IL 12、TNF γ、TNF α)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 :(1)HCV感染患者的PBMC培养 72h后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HCV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TNF γ、IL 10和TNF α的水平明显升高 ,而没有检测到IL 2、IL 4、和IL 12的分泌产物。 (2 )轻、中度慢性肝炎 ,以及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间细胞因子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HCV感染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分泌倾向于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 (2 )HCV感染患者PBMC分泌IL 2水平的降低可能是HCV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增生性烧伤瘢痕的超微病理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子显微镜对4例正常皮肤,20例增生性烧伤瘢痕进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增生性烧伤瘢痕与正常皮肤在超微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增生性烧伤的超微病理变化表现为:瘢痕上皮细胞间水肿;皮肤附件缺如;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功能活跃;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致密分布,其胶原纤维表面有粘多糖沉积,毛细血管管腔闭塞或半闭塞。研究增生性烧伤的超微结构对于阐明其瘢痕增生的机理及探索其防治方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在医学生物学电镜技术中,因树脂包埋块的非水溶性质,其半薄切片染色仍是一十分困难而重要的环节。迄为今止,仅单色染色解决较好,多色染色或特殊染色仍较困难。我们以本室常规的 Giemsa 单色染色为对照,选用 Weigert 铁苏木素—伊红、亚甲兰—碱性复红等多色染色法,对国产环氧树脂618包埋的各种组织进行了半薄切片染色,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们体会到:Giemsa 染色简便、快速。各组织成分虽仅兰色即淡兰或深兰反应,但组织结构仍较清晰分明。本法对一般修块作选区定位基本满足要求,作为常规染色是可取的。Weigert 铁苏木素—伊红染色核质分明,类似石腊切片 HE 染色效果。本法的特点是:染色前须用饱和氢氧化钾脱树脂618和用双氧水氧化组织;室温下即能染色;酒精分化时间(1—2分钟)和伊红染色时间(5—10分钟),均较树脂812切片或石腊切片 HE 染色时间为长。本法虽较 Giemsa 染色法繁琐,但细微结构较 Giemsa 法为清,因此,对此需进一步研究,摄片与电镜照片对照的半薄片,拟用此法为宜。对于结缔组织较多、成份较复杂的切片,用亚甲兰—碱性复红浸染法(Jha 法改良法)染色,能获得较满意的对比染色:结缔组织为红或深红色,余为兰或淡兰色。本法也具快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甘草酸单胺半胱氨酸氯化钠注射液(阿普甘安)在成人肝病临床应用中具有确切的保肝降酶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观察儿童慢性肝病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开展此项研究,现将初步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通辽市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通辽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通辽市2006年麻疹发病606例,发病率为20.19/10万,是该市2000年以来发病最高年,各旗(县、市、区)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4~6月发病516例,占85.15%.发病年龄从2月龄到58岁.其中,<8月龄110例,占18.15%;8月龄至7岁172例,占28.38%;8~14岁74例,占12.21%;15~60岁250例,占41.25%.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159例,占26.24%;免疫1剂的179例,占29.52%;免疫≥2剂的95例,占15.73%;免疫史不详的173例,占28.51%.男性发病351例,女性发病255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366例经血清学检测,麻疹IgM均为阳性.[结论]通辽市2006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