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芦竹根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芦竹根药材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芦竹根药材薄层色谱图中,生物碱类成分斑点圆整、清晰、分离度好.结论:所建方法耐用性好,为芦竹根药材的定性鉴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儿童肝衰竭病因及病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肝衰竭的病因和病理特征。方法应用Excel2000软件和χ2检验分析了本院1986年1月-2006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儿童肝衰竭临床资料。结果①急性肝衰竭10例,亚急性肝衰竭45例,慢性肝衰竭65例。在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中,半数以上病因不明。②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学龄期7~14岁组(70例,58.3%);其次是婴儿组(32例,26.7%)。③婴儿组中13例(40.6%)病因不明,占第一位;其次为CMV感染(11例,34.4%)。1岁以上组病因以病因不明最多(27例,30.7%),HBV感染24例(25.0%),肝豆状核变性17例(19.3%),HAV感染10例(11.4%)。④HBV感染、肝豆状核变性与病因不明引起的肝衰竭存活率相比无显著差异。⑤本组肝衰竭临床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88.9%。一些病例通过肝脏组织的铜染色、CMV免疫组化和HBVDNA原位杂交明确了病因。结论①儿童肝衰竭病因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在婴儿组中,主要是由CMV感染引起,但近一半病因不能明确。年长组在已知病因中以HBV和HAV感染为主,但在引起儿童肝衰竭的其他因素中,肝豆状核变性是最常见的。②诊断肝衰竭须临床与病理有机结合起来,才不至于诊断失误。通过肝组织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可以明确一些病例的病因,但还有一部分病原不明的病例尚须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73.
采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PU)预聚体,用该预聚体对已合成的三官能度环氧树脂(TEP)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动态热力学分析(DMA)表征了交联物(TEP-PU)的基团变化、断面形貌、热性能和动态性能。研究表明:PU链段成功连接到TEP分子链上;当m(PU)∶m(TEP)=5%时,TEP-PU固化物的巴氏硬度为41.4 HBa,冲击强度为23.32 kJ/m2,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明显提升,改性的TEP断面呈现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74.
戊二酸尿症Ⅱ型(glutaricaciduriatype11,GAⅡ)是一种脂肪酸氧化代谢障碍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率低,到目前国内报道约100例[1-3]。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大,累及多脏器,极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肝病为首发表现的GAⅡ,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5.
心脏前负荷在临床应用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监测方法各有利弊,单一温度稀释法PicCCo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较Swan-Ganz导管技术更敏感,可较准确监测心脏前负荷的变化,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因临床上受多种因素所影响,PiCCO所测得的胸腔内血容积等参数作为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仍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目前在临床上还不能忽视传统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以肝病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3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1992年5月~1999年4月收治30例以肝病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误诊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6~14岁。病程4d~3年。(2)家族史:有家族史的4例,3例为父辈,1例为同胞,主要表现均为肝病。(3)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病例为隐性起病,多因查体发现肝功异常,肝脾肿大或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就诊,以尿少、浮肿最多,占60%(18/30)。乏力、纳差占53.3%(16/30),合并症中腹膜炎占总数的13.3%(4/30)。伴随症状中,出现血尿1例;溶血性贫血2例;手颤2…  相似文献   
77.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重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认为 ,甲型肝炎病毒 (HAV)感染在发展中国家多发生在幼儿和儿童期 ,多为亚临床型 ,不易被发现 ,病死率也较低〔1 ,2〕。现将我科 1990~ 1999年收治的 9例由HAV感染引起的儿童重型肝炎分析如下。1 一般情况1990~ 1999年共收治甲型肝炎 875例 ,其中甲、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 78例。诊断为重型肝炎 9例 ,5例死亡 ,病死率为 5 5 6 % ,在同期甲型肝炎中病死率为 0 5 7%。其中急性重型肝炎 2例(2 2 2 % ) ,全部死亡 ,病死率为 10 0 % ;亚急性重型肝炎 7例 (77 8% ) ,3例死亡 ,病死率为 42 9% ;9例中 1例 (11 1% )重叠HBV感染…  相似文献   
78.
α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肝炎副作用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应用基因工程α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近、远期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 261例慢性肝炎随机分组,用α干扰素治疗,以114例同期治疗的成人病毒性肝炎做对照,观察副作用。观察时间平均5~6年,最长10年。结果 近期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小儿发热≤38℃组比成人少(χ^2=22.3,P〈0.001),流感样症状也少于成人(χ^2=16.1,P〈0.001)。长期观察部分类风湿因子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者(2%)未影响治疗。治疗对甲状腺功能(血清T3,T4,TSH)和肾功能(BUN,Cr)也无影响。不同的肝病病因(乙型和丙型)、病理改变(≤G2组和≥G3组)患儿发生副作用无差别。结论 α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肝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
为探讨小儿丙型肝炎(简称丙肝)临床及免疫病理改变相互间的关系,对8例小儿丙型肝炎在进行临床、病理及超微病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抗丙型肝炎病毒C33c2B6株单克隆抗体,对其肝脏做相应丙肝抗原(HCAg)的检测。结果表明,肝脏HCAg检出率较高(8/8例),但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成人。阳性产物多定位于胞浆内。同期检测血清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各为50%(4/8例)。提示肝脏免疫病理与超微病理改变无相关性。肝脏HCAg阳性细胞数少者较多者似肝功异常及病理改变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80.
趋化因子与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密切关系。它主要是通过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而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MIP 2在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以探讨其作用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提供方法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