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45篇 |
预防医学 | 10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外显子2上存在而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这一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维生素D受体氨基酸的结构,与骨密度变化相关。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1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对比观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选择2002—01/06解放军总医院及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门诊就诊的26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70&;#177;5)岁。腰椎骨密度均低于峰值骨密度2.0~2.5个标准差。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老年男性66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3&;#177;4)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且相互无血缘关系,汉族,北京地区居民。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确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布情况。
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26例及健康老年人6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别为FF,Ff,ff基因型。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频率与骨质疏松组(42%,42%,15%;15%,50%,35%)比较,差异明显(x^2=12.078,P〈0.01),等位基因F,f频率与骨质疏松组(64%,36%;40%,60%)比较,差异也明显(x^2=-8.232,P〈0.01)。
结论:正常老年男性与骨质疏松症老年男性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结构的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室完成。选择约2月龄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乙醇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每组18只。以无水乙醇溶液腹腔注射(13mL/kg,1次/d,连续8d)诱导大鼠脑损伤。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腹腔注射山莨菪碱3mL/kg,1次/d,连续8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3mL/kg,1次/d,连续8d。分别在大鼠给药的第1,3,5,7天称量体质量,观察4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1min内在4个象限找到平台的时间、流动路程和速度等各项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CA1,CA3,DG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胶质细胞的计数和平均面积百分比,以定量分析乙醇对海马及齿状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实验过程中生理盐水组1只大鼠和乙醇组2只大鼠死亡、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无脱失。4组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数量分别为17、16、18、18只。①乙醇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时间、流动路程明显长于较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26.14±21.68)s,(14.48±13.63)s,(16.22±14.89)s,(18.49±16.21)s,P<0.05];[(367.19±334.31)cm,(229.87±236.13)cm,(260.22±269.68)cm,(298.52±272.88)cm,P<0.05]。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计数:乙醇组在海马CA1、CA3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22.83±2.41),(18.39±3.38),(19.39±2.91),(19.03±3.19),P<0.05];[(25.97±2.50),(22.17±3.31),(21.67±2.33),(23.40±2.85),P<0.05];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平均面积百分比:乙醇组在海马CA1、CA3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6.26±0.20)%,(4.12±0.20)%,(4.11±0.19)%、(4.14±0.20%)P<0.05];[(6.37±0.18)%,(4.03±0.17)%,(4.06±0.13)%,(4.10±0.12)%,P<0.05]。而在DG区乙醇组与其余3组无差别(P>0.05)。④大鼠体质量的改变:乙醇组的体质量增长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并在第5天后呈下降趋势;山莨菪碱 乙醇组的体质量增长也较生理盐水和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低,但仍为上升趋势。结论:腹腔注射乙醇能损害大鼠海马CA1、CA3区,而DG区无明显变化。山莨菪碱可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对乙醇诱导脑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Alzheimer病红细胞电泳行为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Alzheimer病 (AD)患者红细胞电泳指标的改变。方法 用实验条件下的红细胞电泳系统分别测定 AD、血管性痴呆(VD)及老年组红细胞电泳时间的数值。结果 AD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缩短。如以红细胞电泳时间小于 1 2 .74s(老年组数据 90 %的单侧下限值 )为阳性界限 ,则 AD、VD及老年组的红细胞电泳指标阳性率分别为 81 .82 % (P<0 .0 0 1 )、76.92 % (P<0 .0 0 1 )和 7.55%。结论 红细胞电泳时间的缩短与 AD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4.
碱性电解水对大鼠抗氧化及抗纤维蛋白原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碱性电解水抗氧化及抗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方法 W istar雄性大鼠 36只 ,分三组 ,每组 1 2只。A组 :空白对照 ,B组 :高脂模型组。 C组 :高脂 +碱性电解水组。实验结束后 ( 30 d) ,乙醚麻醉 ,腹主动脉取血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在日本岛津 UV— 36 0分光光度计上测定丙二醛 ( MDA) ;上海斯隆纤维蛋白原测定仪测定纤维蛋白原。结果 A、B、C三组 M DA分别为 3.39± 0 .50 ( nmol/ m1 )、4 .1 0± 0 .37及 3.6 8±0 .4 6 ;纤维蛋白原分别为 1 94 .6 3± 2 3.6 3( mg/ d1 )、2 0 1 .2 2± 2 4 .32及 1 6 9.50± 1 1 .1 7。 C组比 B组显著下降 ( P<0 .0 5)。结论 碱性电解水具有一定抗氧化及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脾氨肽佐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对血浆白细胞介素及肺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哮喘患者9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按照哮喘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治疗,每个月前15 d 每日2支,后15 d 不用,连续应用2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以及 IL-5/ IL-10水平比与 FEV1%及 ACT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后 IL-5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或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 FEV1%和 ACT 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 IL-5/IL-10水平比与 FEV1%呈负相关(r =-0.6217,P =0.024),与 ACT 评分呈负相关(r =-0.6831,P =0.019)。结论脾氨肽佐治哮喘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 IL-10水平、下调 IL-5水平,从而抑制嗜酸粒细胞在气道聚集,减少 IgE 的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海马中钙结合蛋白 (CalbindinD 2 8K ,CaBP)的分布及表达 ,并分析其在人衰老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 12例 6 0岁以上老年人非脑部疾病尸检左侧大脑半球的海马组织 ,经病理常规处理后 ,切片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检测海马CA1与CA3区CaBP的分布。结果 CaBP阳性产物出现在神经元的细胞质中 ,CA1区的CaBP免疫阳性细胞数多于CA3区。结论 CaBP在老年人海马CA1、CA3中均有表达 ,但有差别。提示CaBP在老年人海马的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准确的人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型的检测方法,以利于VDR基因变异在骨质疏松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VDR基因序列,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smⅠ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图谱。结果应用PCRRFLP法检测了110名健康汉族人VDR基因型,bb、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是94%(103例)、6%(7例)、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入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及血浆VCAM-1水平;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ICAM-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及核内蛋白表达.结果 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淋巴细胞表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单个核细胞核内PPARγ蛋白表达增加.血浆VCAM-1水平、单核细胞表面ICAM-1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舒伐他汀抑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ICAM-1的表达,上游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9.
笔者近年来以自拟利湿祛浊汤内服、坐浴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阳痿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脾肾双调饮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腹泻是较常见的糖尿病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自拟脾肾双调饮治疗2型糖尿病性腹泻4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8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全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修改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腹泻。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