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实验观察了~(60)Co照射后组织5—羟色胺含量、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以及抗微一号对照射后组织5—羟色胺和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 照射后小鼠全血、脾脏和大脑5—羟色胺含量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均明显降低,而小肠5—羟色胺含量则增加;抗微一号通过对造血干细胞增殖池的作用而加速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并明显提高照射后各测定组织5—羟色胺含量,从而明显提高机体固有的天然抗辐射能力,发挥其有效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榄香烯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胶质细胞瘤的U251细胞株做体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榄香烯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增生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内钙离子(IECa^2+)含量、Fas、bcl-2、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的恶性增生,MTT法检测榄香烯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的半数生长抑制剂量(IC50),24、48、72h其IC50分别为40.60、38.14、34.35μg/ml。经榄香烯作用后,细胞周期可阻滞在S期和G2/M期。用异硫氰酸胍荧光素(Annexin V FITC)染色检测发现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榄香烯还可下调PCNA、Fas蛋白的表达,上调细胞内Ca^2+(IECa^2+)含量,对bcl-2蛋白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榄香烯有显著的抗胶质瘤细胞增生作用,并能通过下调PCNA蛋白的表达,上调细胞内Ca^2+含量,诱导细胞凋亡,对Fas表达也有影响,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SPARCL1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54例肝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石蜡切片组织中SPARCL1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肝癌组织中SPARCL1的水平具有差异;SPARCL1表达下调与门脉癌栓、病理分化差、TNM分期晚和BCLC分期晚等恶性指标显著相关;SPARCL1表达下调的肝癌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40.6个月 vs118.7个月,P=0.002).结论 SPARCL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提示肝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4.
齐墩果酸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免疫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去TX划基因骨髓成功地重建了致死量照射小鼠的免疫功能,但移植后受体免疫功能恢复缓慢。给齐墩果酸(OLA)后,受体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空斑形成细胞(PFC)反应增强,明显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迟生性超敏反应(DTH)也有增加趋势,受体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游人液有明显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去T细胞后抑制作用消失,给OLA后,这一抑制作用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5.
西北五省区1991年解剖学学术年会于1991年8月15日至18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161篇,会上交流35篇,书面交流126篇。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宁夏医学院和宁夏卫生学校,并开展了中专解剖教学座谈和高等院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成年小鼠自反应T细胞的清除机制,阐明成年小鼠自身耐受的发生方法胸腺摘除成年小鼠静脉注射MLs+的活化B细胞.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淋巴结中CDVβ6+CDVβ8+、CDVβ6+、和CDVβ8+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局部GVHR和抗活化B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在胸腺摘除的成年小鼠中静脉注射MLs+的活化B细胞可诱导MLs特异性免疫耐受.来源于CDF1小鼠的脾脏B淋巴细胞经抗IgM抗体加IL—4刺激,静脉注射给摘除胸腺的成年BALB/C小鼠(ML-Ib)后第7、11、15天,淋巴结中CDVβ6+细胞显著减少,而CDVβ8+细胞数无明显改变;在注射后第3无CDVβ6+细胞增加,但对MLS抗原的反应性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反应T细胞不但在胸腺被排除或功能性“排除”,而且在外周通过同样的机制维持自身耐受.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调查潍坊市中学生碳酸饮料的消费现状,探讨不同频率的碳酸饮料摄入与中学生BMI的关系。方法 在2019年7月 - 2019年12月期间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潍坊市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3 210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碳酸饮料消费情况、个人基本情况、膳食摄入情况、体育运动活动量,通过体格检查计算中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多层回归分析评估不同频率饮用碳酸饮料对中学生BMI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碳酸饮料饮用的低频率、中等频率、高频率的发生率分别为 51.31%、32.34%、16.36 %,男生的中等频率碳酸饮料饮用率高于女生(χ2 = 5.406,P<0.05),高频率碳酸饮料饮用率则更高于女生(χ2 = 15.643,P<0.001);在控制年龄阶段、家族肥胖史、居住地、过去1周进食油炸食品、过去1周进食高糖食品、体育运动活动量后,中等频率的碳酸饮料饮用可以预测男生BMI(β = 0.201,P<0.05),高频率的碳酸饮料饮用可以预测女生的BMI(β = 0.280,P<0.05),高频率的碳酸饮料饮用则更能预测男生的BMI(β = 0.375,P<0.001)。结论 潍坊市中学生的碳酸饮料的饮用率较高,过度的碳酸饮料饮用可以预测中学生尤其是男生的BMI水平。学校和家长应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引导中学生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调查潍坊市中学生的肥胖流行情况,探讨不同肥胖程度中学生运动后心血管反应的特点。方法 在2017年7月—2019年8月期间抽取潍坊市中学生3 210名,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选取435名肥胖者组成肥胖组, 420名超重者组成超重组,400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采用方差分析对比三组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心血管反应。结果 潍坊市中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4.33%(460名),超重检出率为25.13%(810名),其中肥胖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混合型47.83%(220名)、外周型31.09%(143名)、腹型21.09%(97名)。女生肥胖及腹型肥胖的比例高于男生(χ2 = 10.047,P = 0.002;χ2 = 4.137, P = 0.042);15~17岁学生的肥胖及腹型肥胖的比例高于12~14岁学生(χ2 = 13.048、15.771,P均<0.001)。轻度运动后,肥胖组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高于正常组 (t = 2.654,P = 0.008;t = 2.608,P = 0.009);中等强度运动后,肥胖组的SBP、MAP、心率(heart rate,HR)、心功能指数(rate - pressure product,RPP)高于正常组(t = 2.494,P = 0.013;t = 3.489,P<0.001;t = 4.211,P<0.001;t = 4.627,P<0.001),超重组的HR、RPP高于正常组 (t = 3.181,P = 0.002;t = 3.880,P<0.001);高强度运动后,肥胖组的HR、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MAP、RPP均高于正常组(t = 4.261,P<0.001;t = 4.652,P<0.001;t = 3.385,P<0.001;t = 5.146,P<0.001;t = 6.025,P<0.001),超重组的HR、SBP、DBP、MAP、RPP均高于正常组(t = 3.135,P = 0.002;t = 3.891,P<0.001;t = 2.806,P = 0.005;t = 4.450,P<0.001;t = 5.028,P<0.001)。结论 潍坊市中学生的肥胖超重检出率较高,肥胖及超重者运动后都表现出敏感的心血管反应,学校和家长应及早干预,降低肥胖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相似文献   
39.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为临床少见疾病,我科于2002年、2003年确诊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全身各系统代谢率增高的一组综合征,在儿科较少见,现总结3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