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8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8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39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头痛、呕吐易误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脑膜征发生率低.结论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应高度重视,及时作脑CT及腰穿检查,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22.
胰岛素抵抗的传统意义是胰岛素敏感组织和细胞如肝、骨骼肌以及脂肪等受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能降低所导致的维持正常血糖能力下降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即这些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实际上,胰岛素抵抗的后果绝不仅仅是对糖代谢影响,它对脂代谢的影响同样重要。胰岛素抵抗对脂肪细胞的作用是导致血脂紊乱,是脂肪性肝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脂肪细胞分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重点阐述运动与脂肪细胞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比分析在异氟烷麻醉患者中使用氟马西尼对其麻醉后苏醒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进行异氟烷吸入性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使用氟马西尼静脉推注,对照组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苏醒及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实验组在10、30、60 min各时点清醒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马西尼能够对使用异氟烷麻醉患者的术后苏醒产生理想的作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苏醒质量及其神经功能状况,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TFH)与传统疝修补术(TH)治疗腹股沟疝(IH)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及复发。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份入院治疗的280例 IH 患小手术包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 TFH,对照组采用 TH,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40.5±10.6)min、术后疼痛时间(2.4±0.8)d、住院时间(5.8±1.4)d、下床活动时间(8.5±3.2)h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8.6)min、(3.2±1.1)d、(8.4±2.5)d、(18.7±6.4)h 术后并发症尿潴留发生率为5.71%、切口感染率0.00%、阴囊水肿率0.71%(1/140)术后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43%(23/140)、3.57%(5/140)、5.71%(8/140)、10.71%(15/140)。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机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青年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探讨自发性气胸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36例自发性气胸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结果肺复张最短为一天,最长为16天,患者住院7~23天,气胸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专科护理及胸腔闭式引流及心理护理,加快气体排出和吸收,使肺复张良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6.
张振华 《山东医药》2002,42(12):44-45
近年来 ,保守治疗逐渐成为早期异位妊娠的重要治疗手段。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11月 ,我院采用氨甲蝶呤 (MTX)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 39例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9例 ,年龄 19~ 38岁 ,平均 (31.2± 3.0 )岁 ,均根据病史、体检、B超及血β- h CG值测定 ,确定为异位妊娠。 39例中有停经史 36例 ,停经时间为 31~ 5 2天。伴下腹隐痛 2 5例 ,阴道流血 2 1例 ,均为不规则少量流血。 39例血β-h CG值均升高 (5 2 .0~ 97.2 m IU/ L )。B超检查 39例宫腔内均无孕囊 ,其中 2 6例可见附件区包块 ,直径均≤ 5 .0 cm。 12例…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1例临床疑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C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变异,为临床诊断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方法抽提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技术对疑似为MCCD疾病的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筛查。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位点的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变异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变异位点的性质。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为MCCC2基因c.1342G>A(p.Gly448Ala)纯合错义变异,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先证者母亲为c.1342G>A(p.Gly448Ala)杂合变异携带者,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用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CCC2基因c.1342G>A(p.Gly448Al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P2~PP5)。结论先证者MCCC2基因c.1342G>A(p.Gly448Ala)纯合错义变异是其分子发病机制,基因变异分析有助于明确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对250例老年人进行心脑血栓病预防。方法 采用体外模拟血栓指标Q值作预测指标。以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作预测手段。对250例老年人进行3年跟踪监测。结果 在治疗组162例老年人中,采用中西医抗凝活血药物治疗后,血栓指标Q值明显下降;而非治疗组88例老年人,由于未采用药物干预治疗,不仅血栓阳性指标无明显变化。而且先后有3例脑中风发生。结论 在乡镇社区采用简便体外血栓指标预测和抗凝活血药物预治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心脑血栓病(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献血员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从S基因变异角度探讨隐匿性HBV感染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594份,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套式PCR检测血清HBV DNA.对筛查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再次用雅培试剂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S区进行测序,发现可能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随机收集11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作为阳性对照,对其S区进行测序,比较其与隐匿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94例献血员中有15例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5%.未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关性.1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有10例进行了S区测序,结果HBV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3例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突变,分别为1126T(1例)、T140I(2例).与隐匿性HBV感染者相比,阳性对照在“a”决定簇内仅出现了1例T131N变异.结论 常规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这些病毒可能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非编码区及编码区的微卫星不稳定.方法:选取50例新鲜CRC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及短重复序列位点扫描的方法,对线粒体DNA编码区及非编码区微卫星不稳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出19例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tMSI),发生率为38%(19/50),线粒体非编码区微卫星与编码区微卫星不稳定有显著相关性(重要数据列出来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肠黏膜细胞mtDNA中存在较高频率的微卫星不稳定,在一些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