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资料,分析双胎儿脑性瘫痪的患病情况。 方法:收集并分析1999—09/2004—12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412例脑性瘫痪中的40例双胎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生胎龄、病因、分类及合并症等。 结果:此组病例中双胎儿脑性瘫痪构成比为9.71%。①40例中出生顺序为第一产儿16例,第二产儿14例,剖腹产儿10例。男24例,女16例。②140例中出生胎龄为28~32周12例,~37周20例,~42周8例。出生体质量:1500~2000g18例,~2500g12例,~3000g6例。3000g以上4例。③40例中为双胎之大22例,为双胎之小18例,且双胎之大者较双胎之小者病情重;并有20例双胎均患脑瘫,且均为同性双胎。患脑瘫者其同胞为正常儿6例,其同胞宫内死亡4例。④致病因素为早产32例,窒息16例,未发现家族史及遗传病史。⑤40例中痉挛型脑瘫32例,手足徐动型6例。混合型2例。双瘫10例,四肢瘫26例,偏瘫4例。合并智力低下16例,语言障碍6例,视力障碍14例,听力障碍10例,小头畸形4例,癫痫8例,营养不良8例,佝偻病14例。⑥头颅CT正常12例,异常28例;脑电图正常16例,异常24例。 结论:双胎儿脑性瘫痪多为同性双胎,窒息、早产、低出生体质量为双胎儿易患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双胎之大较双胎之小病情重,同性双胎较异性双胎易患脑性瘫痪。临床分型以痉挛型为主,且有多种合并障碍如智力低下等,头颅CT和脑电图异常率较高。提示双胎是脑性瘫痪的独立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双胎妊娠的围产期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72.
963例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96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发生率,以及与性别、脑瘫分型及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963例脑瘫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4.5%(236/963),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不同脑瘫分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P〈0.01),病理性黄疸是造成脑瘫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OR=2.029,95%CI:1.483~2.774)。结论脑瘫患儿多合并听神经通路损伤,其发生率与性别无关,与脑瘫分型有关,手足徐动型与混合型脑瘫发生率最高,病理性黄疸是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3.
小儿脑性瘫痪合并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及其与性别、年龄、脑瘫分型、脑瘫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872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脑瘫中合并视神经萎缩的占17.1%,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率在性别、年龄、脑瘫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窒息(OR=1.787)、早产(OR=2.074)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视神经萎缩发生率较高,窒息、早产是脑瘫合并视神经萎缩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对脑瘫患儿常规进行眼底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刘氏小儿推拿对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运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伴轻度智力障碍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和刘氏推拿组,基础治疗组40例,刘氏推拿组43例,刘氏推拿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刘氏小儿推拿,治疗3个疗程,以贝利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分为依据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智力量表粗分经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3月:0.00;4月:0.00);智力量表发展指数经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3月:0.03;4月:0.00);运动量表粗分经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3月:0.03;4月:0.00);运动量表发展指数经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3月:0.04;4月:0.00)。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的结果均与之类似。治疗结束时各指标两组配对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粗大运动功能评分经成组t检验显示翻身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值3月:0.03;4月:0.00);坐位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值3月:0.02;4月:0.01);爬与跪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值4月:0.02);站立评分与行走、跑、跳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的结果与之类似。治疗结束时前三项指标经配对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两组均能够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运动水平及粗大运动功能。刘氏推拿组智力水平与运动水平在3月后提高更显著,刘氏推拿组在3月后翻身、坐位评分显著提高,在4月时爬与跪评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和中枢协调障碍(Centralcoordinationdisturbance,CCD)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0~9个月的100例脑性瘫痪患儿和中枢协调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干预,采取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早期干预的患儿经过3~6个月,平均4个月规范化治疗,总有效率达96%,年龄越小正常化率越高.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正规康复方法可以减少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76.
金科  谭利华  陈桦  张惠佳  谭泽兵  马聪  贺忠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6,5(3):193-196,214,F0004
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锥体束的扩散特征。方法2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和21例正常儿童进行DTI检查。采用Functool2和DTIStudio软件处理原始图像。采用脑白质纤维束示踪法显示三维锥体束,分别在大脑脚、内囊及放射冠层面测量患儿和正常儿童锥体束的平行于锥体束方向的扩散率(E0)、垂直于锥体束方向的平均扩散率(λT)、平均扩散系数(D)、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相对各向异性值(RA)。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检验脑瘫患儿锥体束与正常锥体束的各项指标差异有无显著性,并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彩色FA图和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结果患儿组与对照组锥体束在大脑脚平面感兴趣区(ROI)的E0、λT、D、FA及RA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内囊后肢平面两组ROI的E0、λT、D值无明显差异,但患儿组FA、R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放射冠平面两组ROI的各项测量值均有明显差异,患儿组E0、λT、D显著高于对照组,FA及R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脑白质彩色FA图上红色及黄色区域较对照组减少。三维彩色编码张量图显示患儿组锥体束内囊后肢及放射冠脑白质颜色较为混杂,边缘不清。结论锥体束扩散率及各向异性指标结合彩色FA图及彩色编码张量图,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7.
【目的】通过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骨盆平片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测定来分析脑瘫患儿髋脱位的发生风险。【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本中心确诊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规行双髋关节的X线正位摄片,由放射科专业医师作出诊断报告并测量股骨头外移距离;同时对他们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估。【结果】96%偏瘫患儿其MP值25%,属正常发育范围之内,且未发生髋关节脱位;双瘫患儿中存在髋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主要为半脱位;四肢瘫患儿中髋关节半脱位(10%)和全脱位(12.9%)的比例明显较偏瘫和双瘫大,且全脱位的比例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发现GMFCS与MP值具有相关性(r=0.25,P0.001)。【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存在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内在因素,对其应重视髋关节发育情况的动态评测。  相似文献   
78.
应用Rood技术改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Rood技术合并传统运动疗法训练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与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相比较。方法:选择2004—06/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0-1岁脑损伤综合征患儿70例,随机分为Rood疗法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运动疗法(Bobath,Vojta法)进行训练.Rood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Rood技术,包括经皮易化技术、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和特殊抑制技术,严格一对一训练,每周一至周六,1次/d,40min/次,1个月为1个小疗程,3个月为1个大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时采用盖塞尔智力量表中适应性和大运动行为(每项得分〉85分为正常)评价患儿运动功能。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盖塞尔智力量表适应性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5.18&;#177;9.03,84.73&;#177;6.56,t=3.107,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②盖塞尔智力量表大运动行为得分: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时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时Rood疗法组得分高于对照组(96.26&;#177;8.80,85.64&;#177;6.53,t=3.219,P〈0.05),且两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1)。结论:联合应用Rood技术和传统运动疗法及单用传统运动疗法训练都能显著提高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运动功能,但合并应用Rood技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双瘫前后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方法 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于小腿三头肌注射BTX-A,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sEMG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小腿三头肌的肌电积分值降低,测试足背屈角减小。结论 sEMG可以客观评价BTX-A注射后痉挛型双瘫患儿肌张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学龄前生长痛患儿与非生长痛儿童下肢痛阈是否存在差异,为明确生长痛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痛觉传感器,测量135名生长痛患儿和133名非生长痛儿童下肢相关部位的压痛阈,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与χ2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痛阈值和压痛点人数。结果生长痛儿童股骨外上髁、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与髌骨中间处痛阈值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水平<3kg/cm2时,生长痛组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与髌骨中间处压痛点数目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痛患儿更容易产生膝关节周围疼痛并出现相应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