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8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6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57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187篇
外科学   400篇
综合类   969篇
预防医学   462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62篇
  3篇
中国医学   274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术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80例分为3组,均行EST联合LC,随机并按其EST术后手术时间分为3组。分别于EST术后3d(A组),7d(B组),30d(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和术后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EST术后7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间(51.00±2.31)min明显较A组(34.70±2.24)min、C组(34.43±2.51)min延长(t=0.002,P〈0.01);中转开腹率10.0%(6/60)较A组1.7%(1/60)、C组1.7%(1/60)明显增高(t=0.028,P〈0.05);术中出血量(50.43±3.90)ml较A组(28.86±3.35)ml、C组(28.57±3.40)ml明显增多(t=0.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T术后30d组腹腔镜胆囊切除住院总费用(15250.57±1006.67)元较A组(10093.29±496.05)元、B组(10845.86±744.27)元明显增加(t=0.002,P〈0.01)。结论EST术后3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可降低手术难度与中转开腹率,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有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间接测热法测定机械通气患儿静息能量消耗,研究其能量代谢特点和喂养状态,为改进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入住PICU,符合间接测热条件的37例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自符合测定条件起第1、4、7、10、14和21天测定静息能量消耗( measurement of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MREE),运用Schofield-HTWT公式计算预测静息能量消耗值( predicted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PREE),并统计每日热量摄入值。按MREE/PREE比值评定代谢状态:低代谢(<90%)、正常代谢(90%~110%)和高代谢(>110%)。按热量摄入值/MREE 比值评定喂养状态:喂养不足(<90%)、喂养适当(90%~110%)和喂养过度(>110%)。结果37例危重症儿童机械通气第1天,15例(40.5%)为低代谢,9例(24.3%)为正常代谢,13例(35.1%)为高代谢;机械通气第7天,呈高代谢状态患儿比例增加至46.7%,但较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χ2=0.516,P=0.972)。营养支持应用率为81.1%;实施营养支持者,累计实施间接测热82次,每日热量摄入值为(33.4±22.2)kcal/(kg?d),显著低于MREE水平[(53.7±17.4)kcal/(kg?d)](t=6.505,P<0.01)。在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机械通气患儿有62 d(75.6%)喂养不足,8 d(9.8%)喂养适当,12 d(14.6%)喂养过度。结论 PICU滞留期间机械通气患儿能量代谢状态不断变化,且PICU滞留期间有近90%的时间里患儿喂养不达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134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0例,女4例;年龄18~52岁,平均37.4岁;左侧93例,右侧4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平均2.5d。133例患者断裂部位分布在跟腱止点近端4.5—6.3cm,1例患者在1.2cm处。患足充分跖屈后,于断端凹陷中点做1.0—1.5cm的横行手术切口,手术钳腱周膜下钳夹梳理远近断端,根据MRI间接标定的腓肠神经走行位置确定安全穿刺点,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远近端分别经皮交叉置入EthieonMB66不可吸收缝线,切口处打结,直视下消除两断端间隙达紧密接触。术后基于跟腱残端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48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腓肠神经损伤3例;跟腱再断裂4例,其中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一后足评分平均为99.6分,优133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根据Amer—Lindholm评定法:优99例,良34例,差1例,优良率为99.3%。结论应用新型小切口微创缝合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操作简便、可靠,腱周血供损伤小,粘连轻,并发症少,运动功能恢复快,可以完全避免腓肠神经损伤,并最大程度防止再断裂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以来50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组)及50例既往行传统根治术患者(传统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计量数据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淋巴结转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0.5±30.6)min,较传统组时间显著延长(t=24.459),但术中出血量少(t=2.10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χ~2=2.214),住院时间短(t=16.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微创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腔镜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其手术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在大动物中观察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健康实验犬12只,应用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进行单侧肾动脉封堵,封堵后即刻行肾动脉造影评估封堵效果,并于术后1、3及6个月复查肾动脉造影.复查造影结束后处死实验犬,观察肾脏大体标本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观察封堵器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 12只实验犬均成功实施单侧肾动脉封堵,其中1只因麻醉药物过量死亡,其余11只存活良好.6只实验犬在植入封堵器后即刻完全封堵,全部实验犬均在植入封堵器后12 min内完全封堵肾动脉血流.封堵器释放后,封堵器位置均固定良好,未见明显封堵器移位.所有实验犬复查肾动脉造影均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大体观察发现封堵侧肾脏较对侧肾脏明显缩小,肾脏表面凹凸不平,质略硬.内皮细胞在术后1个月即开始覆盖封堵器表面,3个月时内皮细胞完全覆盖.结论 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及有效性,由于其优异的通过性,在小外径鞘管内即可完成封堵器输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抗感染督导疗法对烧伤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烧伤脓毒症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抗感染治疗依据临床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进行,试验组抗感染治疗依据《烧伤脓毒症抗感染督导疗法指导方针》进行,采集两组患者标本,检测病原菌,评价两组抗感染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记录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d死亡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sTNFR-II)。结果试验组检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2.13%,革兰阳性菌28株,占29.79%,真菌17株,占18.09%,对照组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50.00%,革兰阳性菌27株,占30.00%,真菌18株,占20.00%,两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细菌清除率、抗感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4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IL-2、IL-6、TNF-α、CRP、sTNFR-I和sTNFR-I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2、IL-6、TNF-α、CRP、sTNFR-I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sTNFR-II水平无变化。结论抗感染督导疗法可有效降低烧伤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水平,提高抗感染疗效和细菌清除率,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8.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由于时代的进步以及学生对教学方式需求的改变,线上教学已成为发展趋势,本团队经过一年的线上教学,总结出线上立体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方案用于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20年10月的86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作为本研究基本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膝关节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0.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17例患者。男4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4)岁;单节段固定13例,两节段固定4例。单一终板损伤15例,融合节段上下终板均发生损伤2例。观察其临床和影像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无椎弓根骨折、硬脊膜损伤,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8.2±15.3)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恢复良好,但随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融合器均有沉降,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94.1%。融合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无法避免终板的损伤,损伤原因包括: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操作因素、香蕉型融合器的应用。只要处理得当,终板损伤并不影响预后,亦未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不融合等并发症。但可能加速椎间隙高度丢失,增加融合器沉降,需要加强终板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