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41.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开展概况及运行现状。方法采用从主管部门收集相关信息和现场抽样检测的方式,2010年11月对20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及其受治者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服药剂量,维持率及毒品滥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美沙酮维持治疗受治者人日均服药剂量69ml,保持率73.8%;艾滋病检测累计阳性率为0.4%,丙肝阳性率为75.1%,梅毒粗筛阳性率为2.8%;海洛因尿检阳性率为18.68%,苯丙胺阳性率为10.9%,氯胺酮阳性率为6.6%。结论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要继续提高海洛因依赖患者服药保持率、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率和减少非法物质滥用。  相似文献   
442.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溃疡发病的重要因素,虽然根除Hp有助于胃溃疡愈合,但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除Hp感染外,仍有诸多胃溃疡致病因素值得关注。目的:探讨根除Hp后胃溃疡复发的非再感染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的Hp阳性胃溃疡初发患者164例,对其根除Hp并治疗胃溃疡。对Hp根除成功且溃疡愈合的患者,于溃疡愈合后的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集可能与胃溃疡复发相关的因素,分析其与溃疡复发的关系。结果:共123例Hp阴性患者完成12个月的随访,其中18例(14.6%)溃疡复发。χ2检验显示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不良情绪、不良饮食习惯与胃溃疡复发相关(P0.05);在不良饮食习惯中,饮食不规律、喜食不易消化食物、喜食快餐/碳酸饮料与胃溃疡复发相关(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用药、调节心理状态以及合理饮食,从而避免胃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44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IL-32、8-iso-PGF2α水平,观察其在COPD不同时期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0例COPD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AECOPD、稳定期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32及8-iso-PGF2α变化水平。结果:检测者血清中IL-32、8-iso-PGF2α水平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期、AECOPD患者三组数据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即急性加重期高于稳定期,稳定期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中IL-32及8-iso-PGF2α在COPD的动态变化参数,为判断该疾病严重程度,并为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及出院后是否继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4.
张尧  靳风烁  兰卫华 《重庆医学》2008,37(20):2299-2301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COX-2抑制剂塞莱西布和免疫佐剂CpG-ODN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研究其生物效应.方法 分离和培养人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按分组进行预处理和诱导成熟,光镜及电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CD1a、CD83、HLA-DR的表达情况以及进行细胞因子IL-10、IL-12水平测定(ELlSA).结果 按预定方法诱导成熟的DC,其形态学无明显异常,流式细胞检测证实了其正常成熟并具有生物活性,细胞因子的测定表明实验组IL-12含量明显增高,IL-10含量明显降低,Th1/Th2应答平衡出现明显的免疫漂移现象.结论 联合应用COX-2抑制剂和CpG-ODN可明显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为建立基于DC的肿瘤生物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5.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低氧血症时的救治作用.方法 通过临床对于AMI患者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导致严重低血压、低氧血症,给予积极救治原发病的同时,实施机械通气,改善灌注,纠正组织缺氧.结果 通过机械通气,提高了AMI抢救成功率.结论 机械通气能够通过纠正低氧血症,尽早稳定由AMI发生的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46.
目的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之间凝血和纤溶状态的差异及其和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队列研究27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性别分层分析凝血和纤溶状态的改变和炎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但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是男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ESR(β=1.316,P=0.000)和CRP(β=1.233,P=0.015)的线性相关因子;血小板(β=0.436,P=0.037)和凝血酶原时间(β=0.810,P=0.000)是女性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的线性相关因子。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状态异常和疾病活动性相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是炎症活动性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47.
<正>1病例资料男,5岁,19 kg。因左锁骨骨折2 h入院,拟行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查体:体温36.5℃,呼吸22/min,脉搏117/min,血压90/52 mm Hg,脉搏氧饱和度(Sa O2)0.99。咽部无充血,气管居中,发音功能良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术前常规检查无特殊。有慢性扁桃体炎病史3年,近2个月未发作。入室后患儿不配合,予氯胺酮100 mg、阿托品0.4 mg肌内注射,麻醉诱导予咪达唑仑1.5 mg、芬太  相似文献   
448.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长期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方法选择101例椎动脉颅内段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70%)患者,分为支架置入组47例和药物治疗组54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再发脑血管事件、死亡及神经功能恢复等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23.3±19.9)个月。支架置入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6例(12.8%),药物治疗组10例(18.5%,HR=2.65,95%CI:0.84~8.33,P=0.095)。2组30 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但30 d至随访结束的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23,95%CI:0.07~0.81,P=0.022)。支架置入组临床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95.7%vs 87.0%,P=0.021)。结论椎动脉颅内段成功置入支架对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药物治疗,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449.
目的 探讨尿硫化氢(H2S)在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儿尿液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6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20例MMA 患儿作为病例组(男13例,女7例),同时将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留取所有儿童新鲜尿液。采用自由基检测仪检测正常儿童与MMA 患儿尿液中的H2S浓度,对照病例组与对照组尿H2S浓度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MMA患儿尿H2S浓度(64.9±52.0) μmmol/L高于对照组尿H2S 浓度(43.9±40.0) μ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435,P=0.001);尿H2S浓度辅助判断MMA的ROC 曲线分析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以尿H2S浓度47.72 μmmol/L为界值,辅助判断MMA 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60%。结论 MMA 患儿尿液H2S含量高,尿H2S浓度检测有助于MMA的尽早诊断,或可作为新生儿筛查、MMA 患儿动态观察和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5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合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T)的难治性癫病例的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优化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难治性癫病人的临床资料,经评估后行左额颞枕开颅左颞病变及癫灶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为GG合并DNT,术后脑电图无癫样放电,病人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癫发作。结论 GG合并DNT的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临床少见,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一般无复发,预后良好,无需进一步的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