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目的楔形胃代膀胱术与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根治膀胱癌的远期功能评价与并发症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2008年159例膀胱癌根治原位新膀胱患者临床资料,其中83例行楔形胃代膀胱术(胃代膀胱组),76例行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结肠代膀胱组),比较两组患者新膀胱远期贮尿功能和远期排尿功能,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结肠代膀胱组患者新膀胱远期贮尿功能优于胃代膀胱组(P<0.05),胃代膀胱组新膀胱远期排尿功能优于结肠代膀胱组(P<0.05),胃代膀胱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结肠代膀胱组(P<0.05)。结论楔形胃代膀胱术储尿功能较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稍差,但排尿功能参数更接近于生理膀胱,远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02.
目的 制备白细胞介素12(IL-12)锚定修饰肿瘤源性外核体(EXOs)的肾癌疫苗,探讨其体外对肾癌细胞特异性杀伤效应.方法 将精基化磷脂酰肌醇(GPI)信号肽序列与IL-12基因融合,构建真核双表达质粒pBIG,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蛋白(GPI-IL-12)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用超滤和蔗糖/重水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EXOs,透射电镜鉴定其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性分子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肾癌特异性抗原G250和GPI-IL-12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XOs负载IL-12的量,干扰素γ(IFN-γ)释放试验检测IL-12修饰EXOs(EXO-IL-12)的功能,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和碘化丙啶(PI)双标的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肾癌细胞的诱导杀伤效应.结果 EXOs为类圆碟形、双层膜结构,直径30~80nm,表达HSP70、ICAM-1、G250和GPI-IL-12.ELISA测定结果显示,10μg/ml EXOs含约(80.0±9.6)pg/ml的IL-12.EXO-GPI-IL-12疫苗能显著地促进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在体外对肾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率为53.7%,明显高于对膀胱癌细胞(9.8%)和结肠癌细胞的杀伤率(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XO-GPI-IL-12疫苗能够在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产生较强的抗原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可望成为治疗肾癌的新疫苗.  相似文献   
403.
目的研究荷瘤小鼠脾脏中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er-cell,MDSCs)的分选与鉴定方法。方法常规培养小鼠肾癌细胞(Renca细胞),于Balb/c小鼠皮下建立小鼠肾癌模型;分离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磁珠分选Gr-1+CD11b+双阳性的MDSCs;台酚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其细胞纯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测其表面Gr-1、CD11b荧光表达情况;RT-PCR检测Cox2和Arg-1的m RNA的表达情况;小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MDSCs促肿瘤生长。结果成功建立小鼠肾癌模型,磁珠分选后经FCM检测Gr-1+CD11b+双阳性的MDSCs细胞可达92.3%,显著高于分选前(P0.01);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分选后的细胞形态完整,Gr-1和CD11b的荧光表达于细胞膜且2种荧光可以融合;RT-PCR检测分选后的MDSCs细胞群的Cox2和Arg-1的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分选前(P0.05);小鼠皮下成瘤观察到MDSCs组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免疫磁珠从荷瘤小鼠脾脏中成功分选得到MDSCs,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生物活性,为后续实验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404.
405.
406.
白藜芦醇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和PRL合成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雌激素诱发的垂体腺瘤细胞系(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PRL)合成的拮抗作用。方法在无血清无酚红的条件下,将雌二醇(E2)单独或与白藜芦醇联合作用于培养的GH3细胞,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生长,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GH3细胞增殖和PRL的表达情况。结果白藜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细胞增殖和PRL合成均有拮抗作用,其中对PRL合成的拮抗作用较强。结论白藜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细胞增殖和PRL合成均有拮抗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7.
肾细胞癌MMP-9、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尧  吴小候  孙先禹  何俊  曾定胜  康川疆 《重庆医学》2007,36(13):1298-1300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肾细胞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特性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肾癌MMP-9、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9在浸润进展期肾癌组(T3~T4)的阳性表达率为87%,明显高于局限性肾癌组(T1~T2)的50%(P<0.01);MMP-9和VEGF同时表达阳性者,其血管密度为140.86±24.87,明显高于仅MMP-9或VEGF表达阳性的:99.3±47.97(P<0.01),亦明显高于二者都表达阴性的:80.16±33.83(P<0.000 1);肾癌MMP-9、VEGF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409 66,P<0.001),MMP-9、VEGF在肾癌的血管生成中有协同作用.结论 MMP-9、VEGF联合检出有助于预测肾癌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08.
目的 分析许昌市2019—2020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间许昌市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粪便、肛拭子、咽拭子、疱疹液标本的病毒核酸,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共检测标本540份,阳性409份,总阳性率75.74%,其中CA16阳性81份(占19.80%),EV71阳性11份(占2.6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80份(占68.46%),轻、重症病例肠道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P>0.05),不同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05)。结论 许昌市2019—2020年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是3岁以下年龄组幼儿,优势毒株是其他肠道病毒,EV71型肠道病毒的阳性占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09.
目的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临床、内镜下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内镜或手术诊治,经病理证实为GCP患者40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对其人群构成、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以男性为主(75.0%,30/40),平均发病年龄为61.2岁,好发部位为贲门(32.5%,13/40)及胃窦(30.0%,12/40),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规胃镜诊断GCP困难,内镜下多表现为0-Ⅱ型(50.0%,20/40)。病理证实GCP合并有肿瘤性病变者占55%(22/4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P=0.013,OR=31.093,95%CI:2.079~464.976)及幽门螺杆菌感染(P=0.041,OR=10.225,95%CI:1.096~95.411)为GCP合并肿瘤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GCP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白光内镜下表现不一,并非单纯良性病变,可合并有肿瘤性病变,多为分化型黏膜内癌。  相似文献   
410.
小儿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和总结暂时性小肠套叠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月经超声诊断为暂时性小肠套叠的23例住院或门诊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3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7例,呕吐6例,腹泻13例,其表现可独立存在或合并存在。在超声表现上,套叠平均长度为(2.8±0.6)cm,范围1.6~3.9cm。平均直径为(1.7±0.2)cm,范围1.3~2.2cm,外层肠壁的平均厚度为3.4mm,范围2.9~4.3mm。所有患儿经超声检查证实均具有自发复位的特性。结论:暂时性小肠套叠的超声特点为同心圆直径较小(<2.2cm)、套入长度较短(<4cm)、无肠壁水肿和病理性先驱物。因其均具有自发复位的特性,临床上可采取保守治疗,重复超声检查,而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