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子彦  王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329-2329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治疗有效,尚有部分属于难治性CITP,虽然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CITP,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采用胸腺肽和达那唑联合治疗CITP,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血幼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幼素(HJV)是一种糖化磷脂酰肌醇锚连的膜蛋白,血幼素与neogenin相互作用,可能是上调hepcidin表达的上游分子.可溶性血幼素与膜型竞争结合 hepcidin,在机体铁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幼素基因缺陷鼠表现类似青年型血色病,血幼素基因突变是青年型血色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53.
蛋白C系统是机体重要的抗凝系统,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我们观察了二者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变化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ITP患者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66岁,中位年龄36岁,诊断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检测前1周患者未服用影响止凝血功能的药物。正常对照组为正常人16名,其中男9名,女7名,年龄19~42岁,中位年龄25岁。2 蛋白C和P选择素测定2.1 蛋白C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09例T2DM患者(T2DM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N-UAlb)尿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Mi-UAlb)尿组(UAER20~200μg/min)和大量白蛋白(Ma-UAlb)尿组(UAER〉200μg/min)。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sEPCR和TAFI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浆sEPCR和TAFI浓度T2DM组显著高于NC组(P〈0.01),其中N-UAlb组明显高于NC组(P〈0.05),Mi-UAlb组、Ma-UAlb组明显高于N-UAlb组(P〈0.05)。尿UAERMi-UAlb组和Ma-UAlb组明显高于N-UAlb组(P〈0.05)。患者血浆sEPCR和TAFI浓度与尿UAER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EPCR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情况,TAFI水平增高参与糖尿病患者凝血与纤溶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55.
本文作者收集了2002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升高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13例,除2例在首诊时确诊外,余11例均在首诊时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丙戊酸、沙利度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丙戊酸、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治疗23例PMF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部分患者贫血改善,血小板减少者血小板计数增高,肿大的脾脏、肝脏回缩;外周血幼稚红、幼稚粒细胞明显减少;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治疗PMF患者效果好,患者可以耐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变化与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和蛋白Z的关系。方法初诊原发性MDS患者78例,其中血小板减少59例,血小板正常19例。另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TAFI和蛋白Z浓度。结果 MDS患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正常及对照组血浆TAFI、蛋白Z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D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血浆TAFI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68,P〈0.01),血浆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924,P〈0.01)。MDS患者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血浆TAFI及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关。结论初诊MDS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时血浆TAFI和蛋白Z水平的变化是一种代偿性的改变,有利于减轻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58.
前列腺素I2(PGI2)和血栓烷A2(TXA2)在调节机体正常血管功能、控制局部血流量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两种因子与龋病、牙髓炎的关系研究不多,两者半寿期很短,故测定其稳定代谢产物的水平以探讨其在牙髓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属于羧肽酶家族成员。血液凝固时,TAFI可以被凝血酶激活,特异性裂解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下调纤溶系统。在动物实验中,抑制TAFI可以缩短血凝块溶解时间,增强溶栓药物的作用,TAFI抑制物有可能成为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一类新的药物。  相似文献   
60.
先天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缺乏症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诊断 1例先天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缺乏症患者并研究其基因异常。方法 用发色底物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α2 纤溶酶抑制剂因子(α2 PI )与PAI 1的活性和 (或 )抗原 ,PCR法与DNA测序分析患者的基因异常 ,用限制性内切酶PshAⅠ对患者和 6 0名正常人PCR产物酶切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 患者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LT) 70min ,血浆中加入生理浓度的PAI 1(5 0ng ml)后ELT延长至 12 0min ,PAI 1活性 0 .0 4AU ml,PAI 1抗原 5 .6ng ml,α2 PI活性、F活性及tPA抗原和活性均正常。PCR测序证实患者PAI 1基因外显子 2第 4 3位核苷酸G→A杂合性改变 ,导致信号肽第 15位的丙氨酸突变为苏氨酸。酶切鉴定排除了多态性。结论 报道国内首例PAI 1缺乏症患者 ,其基因改变可能为复合杂合子 ,其中之一为Ala15Thr,该突变为一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