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5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35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626篇
内科学   240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007篇
预防医学   478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06篇
  9篇
中国医学   398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黄芪山甲方(HQSJ)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纤维黏连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UUO)、中药组(UUOA)、西药组(UUOE)、中西药组(UUOAE).治疗第14天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结果:经过2周的处理,各组BUN及Scr与Sham组分别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免疫组化观察:Sham组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内几乎无TGF-β1、FN表达.其他各组14天时大鼠TGF-β1、FN在肾小管、肾间质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肾小球分布相对较少,表现为黄褐色颗粒状沉积,尤其在UUO组.UUOAE组、UUOA组、UUOE组表达均较模型组轻.UUOAE组最轻、UUOA组其次、UUOE组最差,与Sham组比较,UUO组及各治疗组大鼠Scr、BUN、TGF-β1、FN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UU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E组与UUO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组与UUO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AE组与UUO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QSJ可能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FN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RIF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患者女,69岁.发现左手掌部逐渐膨隆3年,并伴有手指麻木、无力入院.临床检查:左手掌大、小鱼际隆起(图1),可触及肿块,质软,无明显压痛,边界不清晰,无波动感,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桡侧三指半掌侧感觉减退,以中指为著,中、环指不能完全伸直,夹指试验阳性.B超显示:回声不均质,可见两处实性高低相间混合回声团,似椭圆形,周边尚清,其内可见稀疏点条状血流信号.X线片检查:左手掌、指骨骨质结构完整,大鱼际肌及小鱼际肌处软组织见大片状低密度影.MRI检查:左手掌指间隙内见不规则形短T1长T2信号,边界较清,内见纤维分隔影,压脂序列病灶呈低信号,考虑脂肪瘤.术前诊断:左手掌部脂肪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手掌部脂肪瘤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3.
124.
目的:将我院2015年职业暴露从年龄、职业、科室、类型、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如下:暴露的高峰年龄在20-26岁,护士居多,其中实习护士占一定比例,占职业暴露总人数的22.8%.暴露人数排在前三位的科室有:消化肝病科、手术室、泌尿外科,其中消化肝病科暴露人数占本年度职业暴露人数的25.7%,转变内科是职业暴露低风险科室的观念.从职业暴露类型来看:针刺伤仍然为主要损伤类型,且以空心针刺伤为主.拔针及穿刺是职业暴露居于首位的操作.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是乙型肝炎.针对以上方面,我院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以待来年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中成药生血宁片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对铁代谢指标、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维持性腹膜透析肾性贫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生血宁片,对照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两组均同时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针。治疗12周后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肌酐、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贫血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及8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贫血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贫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有7例不良反应,而治疗组患者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其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生血宁片可有效纠正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状态,改善铁代谢和营养不良,同时并未增加腹透患者体内微炎症状态。采用生血宁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提高糖尿病人群健康管理效率。方法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糖尿病诊疗服务平台,组建专业化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团队,实施院前预防管理、院中健康管理、院后康复管理的闭环式信息化管理模式。结果 450例糖尿病患者注册成为健康管理会员,368例糖尿病患者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团队日均通过QQ、微信完成糖尿病疾病相关的健康咨询分别为106次、137次。结论基于互联网的糖尿病人群闭环式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糖尿病人群健康管理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及免疫组化方法在浆膜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34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制作液基细胞学及细胞蜡块,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R,Vim,CK5/6及D2-40在间皮瘤中有重要价值,CK7,CK20,Villin,TTF-1,NapsinA,CDX-2,MUC-2,CA125,ER,PR,GCDFP-15及mammaglobin在判断肿瘤来源有特异性作用。结论:细胞蜡块在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ADH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2015年400例ADHD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20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予所有入组对象常规脑电图描记,对所得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DHD组儿童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HD组儿童脑电图α节律的平均频率较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4岁年龄组别间,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特征可反映ADHD儿童脑功能异常变化;随年龄增长,α节律频率的异常对于ADHD的临床参考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建立多菌灵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损伤模型,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多菌灵致小鼠TM4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TM4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1、2、5、10、20μmol/L多菌灵溶液和10μmol/L SB203580抑制剂溶液及10μmol/L SB203580+5μmol/L多菌灵溶液染毒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TM4细胞分别暴露于0(对照)、5μmol/L多菌灵溶液和10μmol/L SB203580抑制剂溶液及10μmol/L SB203580+5μmol/L多菌灵溶液染毒48 h,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TM4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10、20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的存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多菌灵暴露浓度的升高,TM4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5μmol/L多菌灵组比较,10μmol/L SB203580+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的存活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0μmol/L SB203580抑制剂组TM4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的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0μmol/L SB203580抑制剂组的凋亡率无明显改变。与5μmol/L多菌灵组比较,10μmol/L SB203580+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的凋亡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G_1/G_0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而G2/M期和S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0μmol/L SB203580抑制剂组各期细胞所占比例均无明显改变。与5μmol/L多菌灵组比较,10μmol/L SB203580+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仅G_2/M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的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0μmol/L SB203580抑制剂组的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与5μmol/L多菌灵组比较,10μmol/L SB203580+5μmol/L多菌灵组TM4细胞的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TM4细胞的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菌灵通过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抑制TM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为基础,依托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分析新生儿死亡现状,研究自2010年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以来,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新生儿死亡数逐年下降,总死亡率由2010年的8.94‰下降至2016年的3.87‰,下降幅度为5.07‰,农村下降幅度(5.77‰)大于城市(1.8‰)。导致新生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为: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其他先天性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2010、2011、2013年的顺位第一,自2015年开始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顺位第一,2012年顺位第一为先天性心脏病。7年间共评审病例66例,参评专家83人,其中11(16.7%) 例“不可避免”死亡;37(56.0%)例 “创造条件可避免”, 18(27.3%)例“可避免”死亡。结论 应加强化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以降低陕西省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开展早产儿救治技术、新生儿危重症识别及救治技术的培训;建立并规范全省范围内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