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双极射频消融术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双极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62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行瓣膜手术但未行射频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13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患者心律转复及维持、心脏结构及心脏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比例为90.32%(56/62),对照组为77.08%(8/113),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00)。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液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均较术前减小(P0.05);实验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左室射血分数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瓣膜手术的同时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能有效转复患者心房颤动心律为窦性心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297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全组共297例,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6例(其中主动脉根部拓宽主动脉瓣置换8例)、双瓣膜置换术(DVR)9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rR)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术中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4例、行射频消融Maze手术治疗房颤1例。结果早期死亡10例,死亡率3.4%,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2.6%、6.5%和3.1%。结论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积极处理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置换时,尽可能置入大一号的瓣膜,减少跨瓣压差,以利术后左室重构,可提高远期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重症瓣膜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人工瓣膜瓣开面积与患者的体表面积匹配影响手术的远期临床疗效,因此,对于主动脉根部狭小患者,常需行主动脉窦部或瓣环加宽以置换直径较大的人工瓣膜。从1998年1月到2007年12月,我们共实施21例小主动脉根部加宽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景:B型脑钠肽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重要的血清标志物,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层的重要因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前后B型脑钠肽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行冠脉旁路移植患者,分为左室射血分数≥ 50%心功能正常患者13例;左室射血分数< 50%心功能不全患者17例。观察患者移植前1 d、移植后7 h、移植后1,3,5,7 d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趋势,分析移植前后B型脑钠肽与心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与结论:左室射血分数≥ 50%组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显著低于左室射血分数< 50%组;组内比较移植后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均显著高于移植前(P < 0.05或P < 0.001)。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B型脑钠肽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呈正相关(r=0.61;r=0.34;r=0.67);与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呈负相关(r=-0.75;r=-0.70)。患者移植后B型脑钠肽峰值浓度与出院前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72;r=0.70;r=0.45)。结果说明冠心病患者冠脉旁路移植前血浆B型脑钠肽质量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准确反映冠脉旁路移植前后的心功能状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开胸术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开胸术后45例ALI/ARDS患者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同步间隙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SIMV PSV PEEP),潮气量6~8ml/kg,PEEP8~15cmH2O.结果 全组死亡16例(35.5%),机械通气时间3~23天,平均13.3±2.4天,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发生并发症23例次.结论 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ALI/ARDS最重要、最具肯定疗效的方法,早期介入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同期3D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和常规开胸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3D胸腔镜在二尖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接受3D胸腔镜技术治疗(n=35)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n=127)的二尖瓣病变患者临床资料,35例3D胸腔镜患者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2~54(21.2±19.5)岁;体重32.2~76.5(40.3±16.4)kg。其中二尖瓣狭窄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5例,术前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14例。均采用胸壁3孔入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常规组患者总计127例,男53例、女74例,年龄32~66(47.2±14.6)岁,体重36.2~80.7(65.3±17.9)kg。其中二尖瓣狭窄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3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62例,术前心功能Ⅱ级73例,Ⅲ级54例。均采用正中开胸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顺灌冷心脏停搏液行心肌保护完成手术。结果 35例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30天内),手术并发症2.9%(1/35)。对比常规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体外循环预充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ICU滞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存活患者术后随访6~38(10.5±12.7)个月,无明显瓣膜返流及瓣膜功能障碍,心功能I~Ⅱ级。结论 3D胸腔镜技术在二尖瓣手术微创外科治疗中安全可靠,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左侧腋下纵行小切口手术治疗管型和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4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42例手术的患儿。术中显露清楚、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左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管型和漏斗型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实用、经济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96年3月~2002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5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5.26岁;体重13~30kg,平均16kg。查体:蹲踞48例,发绀46例,缺氧发作3例,杵状指(趾)43例,部分患儿发育不良。本组50例在胸骨左缘第2~4肋间扪及收缩期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处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95年3月~2002年12月肺切除术16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0例支气管残端全层间断结节缝合法,术后支气管残端漏3例;35例支气管残端全层结扎法,术后支气管残端漏2例;86例支气管残端全层结扎加全层间断结节缝合法,术后支气管残端漏2例;14例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缝合法,术后无支气管残端漏发生。全组无死亡。结论: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处理最科学的方法是支气管残端全层结扎加全层间断结节缝合或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缝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