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回顾空军飞行人员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资料,为飞行人员AIS的诊治和航空医学鉴定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飞行人员AIS病例,总结分析飞行人员AIS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 总共检索到9例飞行人员AIS病例,均为男性,年龄36~50岁,其中飞行员6例,领航员1例,空中通信员1例,空中机械师1例。所有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Scale,NHISS)评分均≤3分。按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TOAST)分型,2例为小动脉闭塞型,2例为心源性栓塞型,1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4例因存在多种病因或检查不全面而归因为不明原因型。共8例飞行人员经过航空医学鉴定,4例随访后无复发和后遗症,结论为特许飞行合格;2例暂时飞行不合格仍在地面观察;2例鉴定结论为飞行不合格。结论 飞行人员AIS多为轻型卒中,其预后航空医学鉴定应结合...  相似文献   
72.
人β防御素4(Humanpdefensin4,HBB4)是一种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抗菌肽。在人体先天免疫尤其上皮及黏膜防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用重叠延伸PCR扩增合成HBD4cDNA全长,并克隆人pMD18-T载体,用PCR法扩增HBIM成熟肽mamreHBD4,mHB4)编码序列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2中,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下,表达HBD4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融合多肽。用酶切鉴定、核酸测序、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合成了HBD4全长编码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pMD18-T/HBIN和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mHBD4,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GST—HBD4。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Smith-Magenis综合征(SM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SM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9个月,因动作智力发育落后就诊。患儿自幼入睡困难,易醒,动作多,有撞头、抓伤皮肤、拔甲等自我伤害行为;面容特殊,发际低、前额宽阔、面部平、低鼻梁、上唇外翻、牙釉质发育不良,手指短,手短而宽。头部磁共振成像示脑室扩大,透明隔间腔增宽。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显示17p11.2存在缺失,缺失长度为3.07Mb,分子核型为46,XY. Arr 17 p 11. 2 (17, 143, 150-20, 213, 815)×1,确诊为SMS。结论 SMS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睡眠障碍、行为异常等,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甘珀酸对大鼠热痛刺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向实验组大鼠鞘内注射一种缝隙连接的阻断剂甘珀酸;对照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在注射前和注射后2 h测定热痛刺激大鼠缩足潜伏期(PWTL)的变化,并观察对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阻断后PWTL测定值明显延长,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阻断后Fos阳性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数量明显减少,GFAP阳性细胞则未见明显增加或减少.结论:本研究表明大鼠鞘内注射甘珀酸后①痛阈升高;②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信息的反应程度减弱,而AS的GFAP表达反应并未受影响.这提示,缝隙连接在疼痛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AS有可能是通过缝隙连接参与对疼痛反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75.
MR弥散加权成像对AICA与PICA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在小脑前下动脉(AICA)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AICA供血区梗死5例和PICA供血区梗死7例.临床表现为典型或部分的AICA综合征与PICA综合征.全部行MRI检查.包括SE、FLAIR和DWI序列。结果:MRI可以良好显示AICA和PICA供血区梗死的部位与形态.其中DWI序列具有更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与SE/FLAIR序列的对照,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鉴别病灶的新鲜程度。结论:MR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帮助;住确地诊断和鉴别AICA与PICA供血区梗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人β防御素4(HBD4)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HBD4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HBD4多肽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并纯化获得,NB细胞来源于临床病理诊断为NB的女性患儿肿瘤标本,经细胞培养传代获得。将HBD4作用于NB细胞,根据HBD4终质量浓度将NB细胞分为A、B、C、D 4组,质量浓度分别为0μg.L-1、20μg.L-1、40μg.L-1、100μg.L-1;根据HBD4作用时间又分为Ⅰ、Ⅱ、Ⅲ3组,时间分别为6 h、12 h、24 h。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B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法测定HBD4对NB细胞的杀伤作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变化。结果 HBD4处理6 h后细胞大小、形态和贴壁能力与A组有明显差异:B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贴壁尚可;C组细胞明显皱缩,突起少见,细胞内颗粒颜色加深,折光性增强,大量细胞脱落。D组作用12 h后,大部分细胞死亡。MTT结果显示:D组随HBD4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Ⅰ、Ⅱ、Ⅲ组:随HBD4浓度增加,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1),提示HBD4对NB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结果提示:NB细胞经HBD4作用12 h,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出现不规则孔洞细胞膜骨架严重破坏,而A组细胞膜结构完整无损。结论 HBD4对NB细胞具有杀伤作用;HBD4可通过破坏细胞膜的结构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77.
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影响脑膜癌病脑脊液细胞学诊断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脑膜癌病的脑脊液中,38例发现瘤细胞(约82.6%);40例腰穿脑脊液中,35例检到瘤细胞;6例脑室穿刺脑脊液中,3例检到瘤细胞;35例腰穿脑脊液检到瘤细胞中,26例为第一次检到瘤细胞,5例第2次检到瘤细胞,3例第3次检到瘤细胞,l例3次以上检到瘤细胞;6例硬脑膜-蛛网膜强化者仅l例脑脊液细胞学检到瘤细胞;4例软脑膜-蛛网膜强化者脑脊液细胞学均检到瘤细胞;38例原发肿瘤中,19例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均检到瘤细胞,7例肺癌检出4例,5例胃癌检出3例,4例乳腺癌检出2例,1例室管膜瘤全部检出,1例脑淋巴瘤全部检出。结论常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脑脊液的来源、腰穿检查的次数、脑膜癌病病变的位置、原发肿瘤及组织类型均为影响其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MCAO/R)后 ,DNA修复酶非嘌呤非嘧啶核酸内切酶 /氧化还原因子 1(APE/Ref 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PE/Ref 1在缺血再灌注早期损伤脑组织中的变化。结果 自再灌注 2h起 ,损伤侧APE/Ref 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和正常组显著下降(P <0 .0 1) ,至 48h各手术组间APE/Ref 1表达并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72h时损伤区域APE/Ref 1表达较其他手术组减少 (P<0 .0 1) ;2~ 48h ,损伤侧及损伤对侧相应区域部分APE/Ref 1的表达出现于胞质 ,72h时损伤对侧恢复为胞核表达 ,且无细胞减少。结论 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 ,DNA修复酶APE/Ref 1在损伤区域的表达水平降低 ,并出现该蛋白的胞质滞留现象 ,说明再灌注早期DNA修复功能下降可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区域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脑卒中大鼠脑梗死区域内谷氨酸、IL-1β和IL-6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制备急性脑卒中模型,90 min后再灌注。线栓封堵大脑中动脉后,静脉一次性注射rhG-CSF(60 mg·kg~(-1),治疗组,n=10)或0.3mL生理氯化钠溶液(对照组,n=8)。采用微透析法,检测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ELISA法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清的IL-1β和IL-6含量。结果:脑卒中发生后0.5~3 h,治疗组梗死侧纹状体内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梗死侧(P<0.01);脑卒中后6 h,治疗组梗死侧脑组织内IL-1β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1.38±5.54)vs(21.15±9.57)ng·g~(-1),P<0.01];治疗组血浆内的IL-1β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74.26±26.47)vs(122.88±29.10)ng·mL~(-1),P<0.01]。脑卒中6h后,两组大鼠的血浆和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IL-6。结论:rhG-CSF能明显抑制脑卒中后的谷氨酸毒性和IL-1β反应。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简称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巢式PCR和ELISA法对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B19-DNA及IgM检测;对B19-IgM阳性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比较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结果1.病例组75例中B19-DNA阳性26例(34.67%),B19-IgM阳性21例(28.0%);健康对照组32例中B19-DNA、B19-IgM阳性各1例(3.13%),两组B19-DNA和B19-IgM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2.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各型间B19-DNA及B19-IgM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B19-IgM阳性患儿中混合型所占比例最大,皮肤型次之。3.激素组和丙种球蛋白组治疗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肾损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皮疹消退方面,后者疗效优于前者。4.激素组B19-DNA清除率25.0%,丙种球蛋白组B19-DNA清除率为81.82%,两组清除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19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原体之一;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进行B19病毒检测;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