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0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440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11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595篇
口腔科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732篇
内科学   914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251篇
特种医学   5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28篇
综合类   3346篇
预防医学   1235篇
眼科学   198篇
药学   1365篇
  28篇
中国医学   1322篇
肿瘤学   504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705篇
  2012年   819篇
  2011年   902篇
  2010年   852篇
  2009年   773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39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目前眼科临床较常见,感染性角膜病变中致盲率高,治疗棘手的眼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及角膜接触镜的出现,真菌性角膜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真菌性角膜感染占化脓性角膜感染的46.7%。我院收治病历中,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4例(32只眼);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2只眼中视力﹤0.1者1只眼(3.13%),0.1~0.3者2只眼(6.25%),0.3~0.8者25只眼(78.12%),其中〉1.0者4只眼(12.5%);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1 mm Hg)者30只眼;2只眼术后术后出现浅前房伴低眼压(〈9 mm Hg),经积极治疗后明显改善。结论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联合手术操作简便、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93.
设计了一种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装置,采用非色散红外线NDIR技术获取麻醉气体浓度信息,旁气流式测量,再用微控制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送PC机显示,可实现手术过程中对病人呼吸中的麻醉气体含量的无创、实时和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994.
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型杀菌剂烯肟菌胺(SYP-1620)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方法 ,将受精后2 h内的斑马鱼鱼卵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烯肟菌胺(0.1、0.2、0.4、0.8、1.0 mg/L)及其混配制剂爱可(1.0、2.0、4.0、8.0、16.0 mg/L)。观察烯肟菌胺和爱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及孵化率、死亡率的影响。用线性拟合法计算斑马鱼胚胎发育到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烯肟菌胺和爱可暴露主要造成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孵化率和存活率明显降低,同时,还出现了胚胎卵黄膜外凸、仔鱼心包水肿和尾巴弯曲等形态的畸形以及仔鱼存活时间缩短;斑马鱼胚胎暴露于烯肟菌胺原药和爱可96 h的LC50分别为0.43和10.27 mg/L。结论烯肟菌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提示其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多黏菌素E给小鼠灌胃诱导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肠道菌群失调对肠黏膜屏障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采用多黏菌素E按0.2 g/kg加入0.2 ml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对照组用等剂量等渗盐水灌胃,1次/d,连续7 d。实验结束次日观察两组小鼠回肠黏膜病理形态、肠道菌群、回肠黏膜组织紧密连接(TJ)蛋白表达和器官(肝、脾、肾、淋巴结)细菌易位率等。结果:实验组小鼠盲肠黏膜和盲肠内容物的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常规病理检查发现,实验组小鼠回肠黏膜充血明显,绒毛稀疏,尖端有少量上皮坏死脱落,与对照组比损伤明显。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小鼠回肠上皮TJ的电子致密物质明显减少,TJ破坏。回肠黏膜组织中TJ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的表达显著下降,器官细菌易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多黏菌素E灌胃能够诱导肠道菌群失调,且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和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评价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是否早期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将112例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分为早期机械通气组(36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76例),比较2组患者血脑钠尿肽值、症状缓解对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痛死率.结果 与常规机械通气组比较,早期机械通气组症状缓解时间快[(4.3±1.1 )h vs(7.3±2.1)b,P<0.01)],机械通气时间短[(66.4±12.4)h vs (78.3±15.6)h,P<0.01)],入院7d血脑钠尿肽浓度低[(452±112) ng/Lvs (634±232)ng/L,P<0.01)],住院时间短[(15.3±5.1)d vs (21.1±7.1)d,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低(8.3% vs 27.6%,P<0.05).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能较快缓解急性重疰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997.
介绍新型全身立体放射治疗设备---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CYBERKNIFE)的设备结构,技术特点及医疗优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胱抑素(Cys C)及尿蛋白的动态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分析3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以8周后存活为标准,于患者中毒的第1、3、7、14、21天及8周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5ml,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BUN、Cr、Cys C,并留取中段晨尿测尿蛋白的水平;同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并排除肾脏疾病及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史,于查体当天采取静脉血5 ml并留取尿液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观察期前21d中毒存活组血清BUN、Cr、Cys C的水平[(9.08±3.37) mmol/L、(169.3±21.3) μmol/L和(2.01±0.83) mg/L]较对照组[(4.57±1.45)mmol/L、(68.8±15.0) μmol/L和(0.81±0.26)mg/L]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草枯中毒第14天,各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且血清Cys C下降的幅度低于血清BUN、Cr.第21天,35例存活患者中有29例上述肾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8周后有31例恢复至正常范围,尿蛋白的阳性率在肾损伤早期相对较高(76.9%).结论 血清Cys C是反映百草枯急性中毒肾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其灵敏度优于BUN、Cr和尿蛋白,百草枯中毒所致的肾损伤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999.
张伟  叶军  付虹 《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320-320
卫生资源的配置与优化问题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宏观上要优化调整,微观上也必须重视。随着医疗竞争的日趋激烈,卫生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医院床位配置与利用效益分析,供卫生改革和领导决策参考。资料与方法本文利用某院1996~1998年的住院统计年报,分析床位的配置和利用情况及其与医院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与分析一、医院床位配置与使用情况分析医院床位使用效率的高低与实际配置床位数、出院病人数和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有密切关系。在医院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增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静脉灌流毒毛花苷G诱发豚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双苯氟嗪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双苯氟嗪对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子浓度([Ca2 +]i)的影响。结果双苯氟嗪20mg·kg-1能提高毒毛花苷G诱发豚鼠室性早搏、室速、室颤和死亡的剂量;10 mg·kg-1提高诱发室性早搏的剂量。双苯氟嗪20 mg·kg-1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大鼠室速、室颤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10mg·kg-1减少室颤发生率及动物死亡率。双苯氟嗪预先给药可降低豚鼠正常心室肌细胞[Ca2 +]i,并抑制细胞外高钙诱发的细胞[Ca2 +]i升高;在细胞外高钙已诱发细胞[Ca2 +]i升高的条件下,仍可降低[Ca2 +]i升高的程度。结论双苯氟嗪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保持细胞内钙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