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对产程及新生儿出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55例初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选择同时期分娩的55例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产程、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出生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对照。结果产程时间镇痛组较对照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率镇痛组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出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CSEA)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缩短产程,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率,对新生儿出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2.
PICC置管送入困难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入导管困难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41例置入PICC的恶性骨肿瘤病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对出现导管送入困难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送入困难10例(7%),其中到达上腔静脉4例,异位4例,失败2例。结论血管选择不当、体位的影响、情绪紧张、评估欠充分是导管送入困难的原因,护理对策重点在于充分评估血管条件及选择合适的血管。  相似文献   
53.
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附2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下手助丝线结扎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两孔法腹腔镜下手助丝线结扎精索内静脉26例,其中左侧23例,右侧1例,双侧2例。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8min,平均住院4.8d,疗效满意。结论:两孔法腹腔镜下手助丝线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具有患者损伤小,康复快,疗效确切,术后不遗留金属异物等优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应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4.0版和5.0版支持软件采集机采血小板,比较两者在采集机采血小板时的效率。方法选择75人次和88人次,分别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4.0版和5.0版软件采集机采血小板,对在采集过程中献血者采集前血小板计数、采集前血细胞比容、全血处理量与产品血小板计数、产品白细胞计数、采集时间、采集过程中报警次数等数据采用SPCC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应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4.0版和5.0版软件采集机采血小板,采集产品血小板量后者高于前者;后者采集时间缩短,采集过程中报警次数减少。结论 应用Trima血细胞分离机5.0版软件更适合广东汉族人群的机采血小板的采集。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先行常规CR/DR检查,然后经多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结果常规CR/DR检查均未显示骨折。多层螺旋CT扫描确诊60例隐匿性骨折,其中肋骨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腰椎骨折8例,踝关节骨折7例,骶尾骨骨折6例,腕骨骨折5例,髋臼骨折4例,肘关节骨折3例,距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1例,鼻骨骨折1例。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多层螺旋CT对临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为临床的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失语症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4月本院120例脑外伤失语症患者,在尊重患者或其家属治疗意见的基础上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高压氧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分及干预后各种失语症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CRRCA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CRRCA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性失语、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命名性失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压氧治疗失语症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失语症状,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7.
我科从2000年5月开始 ,将收治的60例经头颅CT确诊的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金钠多组和灯盏花素组 ,对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均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微循环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资料60例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 ,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除外其他脏器严重合并症。随机分成两组 :金钠多治疗组30例 ,男18例 ,女12例。年龄42~78岁 ,平均60岁。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250ml加入87.5mg金钠多静滴 ,1次/d ,共14d。灯盏花素治疗组30…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解毒方对K562/A02多药耐药移植瘤的逆转作用。方法:建立K562/A02裸鼠移植瘤多药耐药模型;选用维拉帕米作阳性对照,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组移植瘤耐药细胞P糖蛋白(P-gp)与bcl-2的表达情况和移植瘤细胞内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ADM)蓄积浓度及移植瘤耐药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移植瘤P-gp表达与维拉帕米组相比,生理盐水组与中药小剂量组有差异(P<0.05);bcl-2的表达与维拉帕米组相比,中药大剂量组有差异(P<0.05);益气养阴解毒方能使移植瘤耐药细胞内ADM的浓度升高。结论:益气养阴解毒方具有部份逆转白血病K562/A02移植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其逆转移植瘤裸鼠多药耐药性的机制不是通过下调肿瘤细胞膜上P-gp的表达实现的,而与降低bcl-2的表达、促进耐药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东莞市横沥医院常见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以某院2018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00例存在大肠埃希菌感染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致病菌的耐药率以及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结果 环丙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以及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随着年份处于上升的状态,而庆大霉素、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呋辛随着年份处于下降的状态,阿米卡星在2018~2020年处于上升的状态,但在2021年大幅度下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几乎为0,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头孢呋辛耐药率逐年上升;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用药频度与耐药率呈负相关,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用药频度与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 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与抗生素应用频度具有相关性,为此临床用药时,应积极监测细菌耐药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院内感染,禁止泛用广谱抗生素,以此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分析和监控。  相似文献   
60.
目的:考察挤出-滚圆的工艺参数对番泻苷微丸性质的影响,优化番泻苷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挤出速度、滚圆速度、滚圆时间为自变量,得丸率、圆整度、归一化总值为因变量,采用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进行试验,借助Minitab 14拟合评价指标对自变量的效应面,分析工艺参数对微丸性质的影响,优化微丸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工艺参数:挤出速度为17 r·min-1,滚圆速度为740 r·min-1,滚圆时间为3 min。该工艺制备的微丸得丸率(84.71±2.38)%,水平面临界角(9.38±0.60)°,总分(0.90±0.04),实测值与预测值(0.86)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能够快速得到番泻苷微丸制备工艺的优化模型,实现了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