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23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8篇 |
综合类 | 113篇 |
预防医学 | 53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对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的部位、时间及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预防及处理支架外露的方法。方法对32例支架外露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采用带颞浅动、静脉的皮下组织筋膜瓣转移加中厚植皮、带颞浅动脉的耳前头皮瓣及局部皮瓣转移等方法修复支架外露部位。结果全耳再造术后支架外露多出现在术后一个月内,以耳轮后上缘交界处的外露多见,其次是耳轮缘再造耳与残耳连接处。外露部位张力较大,包扎时压力过大,软骨支架边缘不平滑及扩张皮瓣受损是支架外露的原因。经过上述方法处理,所有采用软骨支架行耳再造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及皮片全部成活,未出现再造耳感染及支架再次外露的情况,效果满意。采用Medpor支架行耳再造者6例,其中有2例经两次修复仍出现支架外露,将支架取出后创面愈合,其余4例均一期愈合。结论术中需要特别注意容易出现支架外露部位的处理,术后1月内应对再造耳进行严密的观察,出现支架外露后因地制宜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修复,可以很好地预防并处理再造耳支架的外露。Medpor支架外露的发生率高,处理困难,在肋软骨未钙化的患者中多不主张采用该材料。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微管解聚对线粒体分布、线粒体活性及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成体SD大鼠及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乳)鼠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加任何刺激因素)、大(乳)鼠微管解聚剂组(用含终浓度8μmol/L秋水仙碱的培养液培养,作用30 min).(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和乳鼠心肌细胞聚合态β微管蛋白表达量.(2)取2组大鼠心肌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色素c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聚合态β微管蛋白、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通道(VDAC)分布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内膜电位;噻唑蓝法测量细胞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含量及能荷. 结果 (1)聚合态β微管蛋白表达量:大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52±0.07,较大鼠对照组1.25±0.12明显减少(F=31.002,P=0.000);乳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76±0.12,较乳鼠对照组1.11±0.24显著减少(F=31.002,P=0.000),但明显高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F=31.002,P=0.009).(2)细胞色素c表达量:大鼠对照组为0.26±0.03,明显低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1.55±0.13,t=-24.056,P=0.000).(3)免疫荧光染色:大鼠对照组心肌细胞微管多呈线性管状、与心肌纤维平行分布;VDAC着色显示线粒体呈颗粒状与微管同向分布.大鼠微管解聚剂组微管正常排列规律被破坏,表现为免疫荧光强度减弱,微管结构不清晰、连续性丧失、粗糙;线粒体分布散乱.(4)线粒体内膜电位:大鼠对照组荧光强度为1288±84,明显高于大鼠微管解聚剂组(331±27,t=26.508,P=0.000).(5)细胞活性:大鼠对照组吸光度值为1.75±0.11;大鼠微管解聚剂组为0.81±0.07,较前者明显降低(t=17.348,P=0.000).(6)能量代谢:与大鼠对照组比较,大鼠微管解聚剂组心肌细胞ATP含量下降,ADP、AMP含量上升,ATP/ADP值与能荷均降低. 结论 在正常成体大鼠心肌细胞内,微管与线粒体分布方向一致.微管解聚后心肌细胞线粒体排列紊乱,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漏出,线粒体内膜电位下降、能量供应降低,细胞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钛网颅骨成形术的患者74例,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因并发症导致的钛网摘除情况。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及钛网摘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随访6~22个月,发生感染5例、帽状腱膜下积液3例、钛网暴露3例、排异反应1例、钛网移位1例、运动性失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9%(14/74)。本组患者因感染导致钛网摘除3例、因排异反应导致钛网摘除1例,钛网摘除发生率为5.4%(4/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OR=1.916,95%CI(1.047,3.507)〕和钛网摘除〔OR=1.141,95%CI(1.108,1.280)〕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患者钛网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钛网摘除发生率为5.4%。而年龄是钛网颅骨成形术后患者发生并... 相似文献
104.
张一鸣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3)
德清县属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为科学地评价饮水型地氟病改水降氟预防措施的效果,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方案》的要求,2006 - 2010年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镇、武康镇进行重点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108.
109.
<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危重病人因长期卧床、固定和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可能导致包括ICU获得性衰弱、认知障碍、心里障碍在内的各种问题。即使在出院后的很长时间内,病人仍将持续遭受这些问题的困扰,导致身心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ICU病人的早期活动与康复(early mobilization and rehabilitation,EMR)被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