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冽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50±0.293)×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10^10/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入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自动和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 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冈素.方法 将200例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朱服用过阿斯旺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 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人量为(2.50±0.293)×109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8)×109/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人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简称甲流)疫苗的效果,为临床采集、储备甲流抗体血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2月的1027名东莞市无偿献血者分为甲流疫苗接种组(n=899)和对照组(n=128),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的人H1N1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1N1阳性率:甲流疫苗接种组为77.53%(697/899),对照组为15.63%(20/128),2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χ2=203.76,P<0.01);抗-H1N1阳性结果S/CO值,甲流疫苗接种组为1.27±0.18,对照组为1.08±0.07(t=4.71,P<0.01);甲流疫苗接种者中,接种时间71—80d组的抗-H1N1阳性率、S/CO值均高于接种时间小于70d的各组。在甲流疫苗接种组中37例自诉有接种副反应,占4.12%,但无严重副反应。结论无偿献血者接种甲流疫苗安全且能有效产生抗-H1N1IgG,建议在接种疫苗70d后采集甲流抗体血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肝样细胞自主分化的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 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SD大鼠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肝脏局部注射移植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给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造模后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6只模型鼠,取肝脏切片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类特异性ALB、AFP、HepPar的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类特异性ALB、AFP、CK19、CK18的表达,测序扩增产物。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脐血来源细胞符合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处死移植模型鼠,肝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人类特异性ALB、AFP、HepPar在接受移植的模型鼠体内呈阳性表达;实时荧光RT-PCR检测显示:人类特异性ALB、AFP、CK19、CK18在接受移植的模型鼠体内呈阳性表达,扩增产物序列与GENEBANK对应序列一致。结论无外部诱导干预,人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体内已具有肝样细胞自主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是一种敏感、特异性反映缺血 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增加的生 化指标。抗氧化剂N 乙酰半胱氨酸(NAC)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实验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 与心肌8 iso PGF2α相关性以及NAC的治疗效果,探讨血浆8 iso PGF2α反映心肌氧自由基损伤程度的可能性和 NAC的干预效果。方法 45只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缺血组和NAC组。缺血 组和NAC组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20U/kg)制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心电图上ST段的抬高作为心肌缺血 的指标。对照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AC组缺血前2周开始用NAC(每日0.1g/kg)灌胃,共3周。应用ELISA 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8 iso PGF2α含量。结果 缺血组大鼠的血浆和心肌组织含量分别为(187.1± 45.8)pg/mL和(259.3±47.5)p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0.4±13.7)pg/mL和(88.6±16.9)pg/g (P<0.01);NAC组的血浆和心肌组织8 iso PGF2α含量为(88.2±16.4)pg/mL和(109.4±24.7)pg/g明显低于 缺血组(P<0.01)。血浆与心肌8 iso PGF2α水平相关(r=0.856,P<0.01)。与正常组比较,缺血组的心电图 ST段明显抬高(心肌缺血45min时抬高最为明显,达0.34±0.05mV)(P<0.05);NAC组大鼠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现居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系统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并建立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频率数据库。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结果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6a、16a基因:HPA-4a、5a、16a呈现纯合子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750、O.9625,没有b/b纯合子出现。结论HPA血型系统多态性具有人群特征。与其他人群相比。现居东莞人群HPA血型系统中a基因频率较高.b基因频率较低,提示在现居东莞人群中由b基因不合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要低于其他种族人群。现居东莞人群HPA-1、-2、-3、-6系统具有多态性,HPA-2、-3抗原杂合率比较高,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居东莞人群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1-6,16基因系统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现居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PA)系统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并建立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频率数据库。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结果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6a、16a基因;HPA-4a、5a、16a呈现纯合子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750、0.9625,没有b/b纯合子出现。结论HPA血型系统多态性具有人群特征。与其他人群相比,现居东莞人群HPA血型系统中a基因频率较高,b基因频率较低,提示在现居东莞人群中由b基因不合所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要低于其他种族人群。现居东莞人群HPA-1、-2、-3、-6系统具有多态性,HPA-2、-3抗原杂合率比较高,提示在临床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居东莞人群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表达分子DC-SIGN在HIV-1感染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SIGN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Ⅱ型跨膜蛋白,它可以通过识别人HIV-1包膜糖蛋白gp120介导DC与HIV-1特异性粘附,并增强HIV-1感染力,在HIV-1水平和垂直传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分析DC-SIGN影响HIV-1传播过程的分子机制有利于探讨HIV-1感染的免疫和基因治疗,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现居东莞人群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 HAP) 1-6系统基因分型及其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标本中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扩增HPA等位基因。结果80名健康、无血缘关系的现居东莞人群每个样本均检测到HPA-1a、2a、4a、5a、6a基因;HPA-4a、5a呈现纯合子单态性,未检测出相应的等位基因HPA-b;对于HPA-1、-2、-6主要以a/a纯合子为多,a/a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975、0.725、0.9625,没有b/b纯合子出现。结论HPA血型系统多态性具有人群特征。与其他种族相比,现居东莞人群HPA血型系统中a基因频率较高,b基因频率较低,提示在现居东莞人群中由b基因不合所引起的同种免疫病理反应要低于其他种族人群。现居东莞人群HPA-1、-2、-3、-6系统具有多态性,HPA-2、-3抗原杂和率比较高,提示在临床输血实践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同时,在此次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现居东莞人群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血小板基因型已知供者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