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7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口腔科共有医生17人,护士8人,门诊每日接诊患者260人左右。由于就诊患者多,门诊区域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在就诊时因反复排队不满情绪较多。为了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我科从2014年3月起改进了门诊就诊流程,通过半年实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原因分析1.1候诊时间长:口腔科门诊与其他科门诊不同,就诊与治疗是一体的,如:做一例根管治疗一般需要40分钟,有时需要1小时;拔一颗牙也需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5方案对儿童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源自5所儿童血液病治疗中心的2005年5月1日—2009年9月30日初次发病,并纳入ALL-2005方案治疗的53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按照中危和高危进行分组后接受不同强度的化疗。回顾性分析诱导缓解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T-ALL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3例T-ALL患儿,剔除1例患儿(确诊后2 d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男44例,女8例;诊断中位年龄为8.1岁,年龄≥10岁的患儿16例(19.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儿35例(67.3%)。治疗后第35日的诱导缓解率为88.5%;复发病例为7例(13.5%),复发中位时间为8.3个月,其中骨髓复发4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3例。随访中位时间为62.0个月;8年总体生存率为(82.6±5.2)%,其中中危组为(91.1±3.2)%,高危组为(51.5±1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8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8.4±6.1)%,中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74.6±5.8)%和(36.9±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ALL可获得较好疗效。诱导期是否获得完全缓解以及危险度分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儿临床特点,以减少早期误诊。方法收集本院收治44例不典型AA和48例ITP病儿的临床资料,对初诊时的外周血常规、骨髓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4周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AA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664~-2.459,P<0.05)。不典型AA组中31例行骨髓涂片检查,其中2例为增生降低性骨髓,余为增生活跃性骨髓,而ITP组中38例均为增生活跃性骨髓。不典型AA组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者多于ITP组(χ2=16.048,P<0.05)。不典型AA组骨髓巨核细胞数、CD3+T细胞比例、CD19+B细胞比例与IT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7.383~-4.979,P<0.05)。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4周后,ITP组的治疗效果较不典型AA组好(Z=-3.455,P<0.05)。结论不典型AA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MCV、MCH、RDW、PDW增高,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数增高不明显甚至降低,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比例增高,CD19+B细胞比例不增高甚至降低,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不佳,与ITP鉴别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分别对裸鼠及同系小鼠致瘤性、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瘤苗对L1210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BCG HSP70成功表达在转染后的L1210细胞表面,并具有与野生型细胞同样的致瘤性。同系小鼠DBA/2皮下接种L1210-HSP70细胞后肿瘤生长缓慢或不成瘤;相对于L1210组和L1210-neo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针对L1210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切片示彻底凝固性坏死,周边可见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示大量CD8+T淋巴细胞浸润。L1210-HSP70细胞瘤苗具有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抗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均表现为肿瘤出瘤时间明显延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瘤体平均直径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1210组、L1210-neo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 HSP70基因转染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特异性T细胞,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并具有提高宿主抗瘤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为了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保障全市供水安全及饮用水水质符合法定的质量标准,确保饮水安全,进一步理顺监管机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解决监管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力量薄弱及监管缺失等问题,大同市将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纳入网格化管理。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总结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CCCG-RMS-2016方案中期研究数据.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新确诊RMS患儿,按照CCCG-RMS-2016 方案进行治疗、评估及随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13例新诊断的RMS患儿纳入研究,男122例(57.3%),女91例(42...  相似文献   
57.
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12月,对6O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吟十鞘内注射十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HDMTX+IT十FC)方法预防髓外白血病,大大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6%)。但有1例患儿在第3次采取常规剂量和方法的HDMTX+IT+FC化疗时,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毒性。一旦发生CNSL后,即使重新加强全身化疗、头颅放疗及HDMTX应用,仍出现高CNSL复发率和骨髓复发。结论:①HDMTX+IT+FC方法预防髓外白血病效果肯定,但应警惕中枢神经毒性的发生。②CNSL重在预防,一旦发生,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8.
患儿男,49d。因发现颈部肿块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患儿母亲偶然发现其右颈部有一肿物,并逐渐长大。体检:右颈部肿物约5cm×6cm×4cm大小。表面皮肤呈暗蓝色,边界清楚。上极达乳突部,后至胸锁乳突肌,前至气管旁,下极至甲状软骨水平。气管居中,未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胸、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8.1×109/L,中性粒细胞0.34,单核细胞0.06;红细胞4.46×1012/L,血红蛋白128g/L;血小板515×109/L。外科手术切除肿物,因肿物在大动脉周围未能被完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家属放弃化疗,自动出院。脂肪肉…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经治疗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血小板功能、巨核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通过玻璃柱法测定血小板粘附功能;用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1)骨髓内巨核细胞总数、幼巨核数、过渡型及裸核数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少,分别由治疗前的150±85降至68±25;50±35降至5±1;80±44降至17±12;66±40降至10±5,而成熟型由7±5升至38±15(P<0.001)。(2)血小板粘附率在血小板计数正常后为(25.5±10.1)%,而正常对照组为(56.6±11.1)%(P<0.001)。(3)76.2%的ITP患儿出现T4/T8比值倒置,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TP患儿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后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6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和2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前及后(3、6、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q=34.12 P<0.01);2.吸入糖皮质激素后3、6和12个月血清sICAM-1水平逐渐降低,各治疗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其中治疗后3、6个月患儿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12个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黏附分子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抑制sICAM-1水平升高而起到缓解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