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19篇
预防医学   8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11篇
  3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CDC)是全身性侵袭性深部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一种特殊的临床和病理类型,最常见受累的靶器官为肝脾,又称肝脾念珠菌病(hepatosplenic candidiasis, HSC)。急性白血病化学治疗(化疗)后CDC的发病率为3%~29%[1]。本院2013年1月收治此类病例1例,现将其诊断与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率偏高的原因,探讨改进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医生访谈、病历抽查等,对2013年653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收治病种诊治难度高、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患者多、病案管理水平与医疗质量不高等.结论 建议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建立临终关怀病房,加强与社区医院的合作;提高对老年疾病的重视程度,加强老年患者管理;强化病案管理,提高诊断与编码的准确率等.  相似文献   
43.
菌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肝硬化菌血症的发生率随肝病严重程度递增,一旦发生菌血症,则提示预后较差。叙述了肝硬化并发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及预后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早期防治菌血症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不同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妇年龄、分娩孕周、总产程、产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在孕产期间年龄、分娩孕周、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2 24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范围为1 650~4 480 g;平均为(3 257.55±390.230)g,其分布以3 000 g~组占多数(49.73%)。新生儿出生体重随产妇年龄和分娩孕周增加而增大。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产妇分娩总产程时间延长,产妇分娩时产后出血量亦增加。结论:2 248例新生儿出生体重以3 000 g~组占多数,随着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增加,产妇年龄、分娩孕周、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也随着增加。  相似文献   
45.
目的:对自然分娩的1 787例汉族初产妇进行临床综合分析。了解不同年龄组产妇在分娩孕周、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流行病学方法,查阅2007年1月~2013年10月自然分娩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情况。结果:1 787例汉族初产妇中分娩年龄以25岁~组为多数,其次为20岁~组,30~40岁组初产妇仅为少数。25岁~组产妇分娩孕周大于30~40岁组产妇(P<0.05)。20岁~组和30~40岁组产妇总产程均长于25岁~组产妇(P<0.05)。年龄25岁~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20岁~组和30~40岁组产妇(P<0.05)。25岁~组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20岁~组产妇和30~40岁组产妇(P<0.05)。结论:汉族初产妇中分娩年龄以25岁~组为多数,25岁~组分娩孕周最大,分娩总产程时间最短,产后出血量最少,新生儿出生体重最大。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CapeOX)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予以新辅助化疗并接受标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  相似文献   
47.
阐述微课的内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其资源构成,探讨“微”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如何为微课教学提供优质的资源以及利用微课开展服务,包括个性化信息服务、嵌入式教学服务等,指出图书馆员应加强新学科、新技术的学习。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器在缓慢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共85例患者,起搏器包括双腔起搏器DDD[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60例,双腔起搏器VDD[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双重(1抑制+T触发)(感知后反应方式)]3例,双腔起搏器VVIR[心房+心室(起搏心腔);心房+心室(感知心腔)十(1抑制)(感知后反应方式);R频率调整(程控功能)]22例。结果8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测得心室起搏阈值为(0.42±0.13)V/0.5ms,阻抗(560±130)Ω,R波振幅(9.8±2.2)mV;右心房起搏阈值为(0.89±0.27)V/0.5ms,阻抗(670±180)Ω,P波振幅(2.8±1.2)mV,P波感知灵敏度(0.48±0.3)mV。A—V间期程控在140-160ms,频率适应参数程控为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取中档值,增益取低档值,下限频率程控为60-70次/min,上限频率程控于110-130次/min,感知阈值取中档,频率适应档次取4~5。随访4-50个月,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生理性起搏可产生较好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对有适应证的起搏器患者应首先推荐使用各类生理性起搏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检测胃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 PD-L1)蛋白的表达,总结其在癌组织及癌间质中肿瘤浸润单核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mononuclear cells, TIMCs)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探讨影响胃癌PD-L1蛋白表达的病理学因素,以提高其判读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15~2019年期间110例行胃癌根治切除术标本,运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观察其在癌组织及TIMCs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计算并比较不同判读方法下PD-L1蛋白表达及其检测阳性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运用CPS、TPS及MIDS三种不同的判读方法,胃癌中PD-L1蛋白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6.4%、24.5%、42.7%,三者一致性较好(P0.05)。其中运用CPS检测的阳性率最高,且呈高表达者最多。CPS、TPS及MIDS三者检测阳性率与胃癌肿瘤实质性坏死、TIMCs数量、肿块大小呈正相关(P0.05),其中CPS检测PD-L1表达还与癌组织浸润深度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变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均无关。PD-L1蛋白高表达者在胃癌组织的分布以弥漫性分布特征为主,低表达者以斑驳样分布特征为主,且无论表达高低均存在癌巢与间质接触面区域PD-L1着色强度较高的苔藓样分布特征。TIMCs中PD-L1阳性表达亦以苔藓样分布特征为主,着色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且接触面并列分布的癌细胞也更易见PD-L1阳性表达。结论胃癌中PD-L1蛋白检测以CPS判读指标为优。进展期胃癌中,当肿块直径5.0 cm、TIMCs数目较多、肿瘤实质性坏死明显时,PD-L1均易呈阳性,且癌巢与间质接触面区域易出现PD-L1表达或表达较高的情况,判读时要注意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