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患儿,女,出生1h,因“生后窒息、青紫1h”入院。患儿系第5胎第2产,母孕38“周,因“宫内窘迫”剖宫产出生。生后皮肤青紫,四肢软,给予气管插管抢救,渐好转,Apgar评分1min7分,5min5分,10min8分,体重4.25kg,以“新生儿窒息”转入儿科。其母37岁,糖耐量异常,羊水Ⅱ度污染,有宫内窘迫史。入院查体:反应差,呼吸略促,呻吟,口周青,四肢肢端青紫,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参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选取当前市场销售的品质不一的10种海参,分析比较其多糖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酶解法和乙醇沉淀提取不同海参多糖,以总糖、硫酸根、糖醛酸、氨基糖和中性单糖含量为指标,进行化学组成分析比较,并在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上分离,绘得洗脱曲线。结果10种海参多糖的总糖、硫酸根、糖醛酸和氨基糖含量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0.33%~62.11%,19.54%~29.95%。9.85%~13.38%和4.92%~10.18%。中性单糖测定表明10种海参多糖均含有岩藻糖和半乳糖,部分含有甘露糖和葡萄糖,且岩藻糖含量很高。10种海参多糖在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上的洗脱曲线明显不同,除仿刺参多糖和日本刺参多糖外,其余8种海参多糖均在盐浓度为3.2mol·L^-1的洗脱条件下洗脱完全。结论不同海参多糖在化学组成上差异明显,其在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上分离的洗脱曲线也呈现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果糖定性分析在无精子症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果糖定性分析在鉴别诊断无精子症中的意义。方法116例精液样本,其中果糖阴性组37例,果糖阳性组79例。常规分析精液量,精液pH值。采用间苯二酚法进行果糖定性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果糖含量、中性α-糖苷酶活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与果糖阳性组相比,果糖阴性组的精液量、pH值显著低于正常值,中性α-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精浆果糖含量与精液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果糖阴性组相比,果糖阳性组FSH、LH水平显著增高(P〈0.01),T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果糖定性试验可以为无精子症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设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针药组.予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加服水蛭、蜈蚣胶囊治疗,另设30例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口服阿司匹林患者作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3项指标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86.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药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3项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纽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傍针刺风池、完骨、天柱加服水蛭、蜈蚣胶囊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冷冻方法和冷冻保护剂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影响。方法:对精液标本进行速冻和缓慢冷冻保存,应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速缓冷冻法对精子顶体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甘油-卵黄-柠檬酸钠(GYC)组顶体酶活性明显高于单一甘油组。结论:冷冻速度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没有影响(P<0.05),应用GYC作为CPM可使人精子顶体酶活性保持很高活性。  相似文献   
16.
禁欲时间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密度和精子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禁欲时间对人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密度和精子数的影响。方法: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禁欲1~5d时,顶体酶活性是稳定的,而禁欲10d时顶体酶活性明显下降,与禁欲1d时顶体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子密度和精子数随禁欲时间增加而增加,禁欲10d精子密度约为禁欲1d精子密度2倍,禁欲10d精子总数约为禁欲1d的4倍。结论:禁欲时间影响顶体酶活性、精子密度和精子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宫颈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表达上皮干细胞标记细胞的分化和DNA倍体变化,探讨其在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98例宫颈组织分为4组:20例正常鳞状上皮(normal squamous epithelium,NSE),19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dysplasia squamous epithelial hyperplasia,DSEH),39例原位癌(squamous carcinomain situ,SCIS)和20例浸润癌(invasive squamous epithelial carcinoma,ISEC)。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keratin 19及β1integrin,同时做Feulgen染色,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共表达kerating 19和β1integrin细胞的各种核因子参数和DNA含量、DNA倍体。结果:正常宫颈黏膜上皮表达kerating 19和β1integrin的细胞仅限于上皮基底下层。在癌变过程中,共表达kerating 19和β1integrin的细胞在阳性病例数量增多,位置上移,各种核因子形态计量学参数及DNA含量、DNA异倍体数升高,差异明显,显示出表达干细胞双标记细胞增生和分化的异常,终末分化的受抑。结论:宫颈黏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表达上皮干细胞标记细胞的异常增生和分化障碍可能是肿瘤形成和维持实体瘤细胞无限增殖能力的主要瘤细胞克隆,不同原位癌病例中这类细胞的DNA异倍体率之间的明显差异可能是原位癌生物学特性具有双重性的原因之一,而二倍体细胞的存在可能与有的原位癌病例能在较长时间趋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长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6例。胎龄31~42周;男57例,女29例。根据不同出生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胎儿娩出后立即断脐留脐血20 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及IGF-Ⅰ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生长参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1.新生儿脐血瘦素、脂联素及IGF-Ⅰ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2.脐血瘦素水平在SGA、AGA、LGA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LGA组显著高于AGA及SAG组(P<0.01,0.001);脐血瘦素水平与体质量、胎龄、头围、身长、足长及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3.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头围、足长、BMI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5)。脐血脂联素水平在SGA、AGA、LGA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LGA组高于AGA及SAG组(Pa<0.01)。4.LGA组脐血IGF-Ⅰ水平显著高于AGA及SAG组,3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脐血IGF-Ⅰ水平与体质量、头围、身长、足长及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5.脐血瘦素与脂联素、IGF-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a<0.01),脐血脂联素与IGF-Ⅰ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6.SGA、AGA、LGA3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a>0.05)。脐血IGF-Ⅰ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脐血脂联素、瘦素水平与血脂各指标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a>0.05)。结论瘦素与脂联素、IGF-Ⅰ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HSV—2及其所致生殖道疱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妍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2,9(4):F003-F003,F002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 ( sexually transmitteddisease,STD)日益增多 ,在 STD患者中 ,三分之二为 2 5岁及以下的青年 ,而在 STD新发病患者中 ,占 2 5%是十几岁的青少年 [1] 。单纯疱疹病毒 ( 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 ,特别是 HSV-2感染所致的生殖道疱疹 ( genitalherpes,GH)亦呈增多趋势 ,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二位高发的 STD[2 ] 。 GH的高发主要系无症状带毒者或未被确诊的感染者引起传播。目前认为约占 80 %的 GH病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 HSV-2感染所致的疱疹应定为慢性感染性疾病 ,可持续充当传染源 ,而不是间歇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