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37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5篇 |
综合类 | 52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3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方法]本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行全髋置换术311例,对术后脱位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所有病例中术后6个月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4.82%),首次全髋置换术后脱位11例,脱位率4.00%,而全髋翻修术后脱位4例,翻修手术脱位率11.1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首次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骨折组、侧卧外展试验阳性组、后外侧入路组、髋臼假体置于安全区外组,患者术后脱位率分别为6.04%、10.29%、4.52%、9.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使用不同直径股骨头的患者中术后脱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15例脱位中14例经保守治疗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发生习惯性脱位,行全髋翻修后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是否翻修,术前疾病状态,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位置的安放等因素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假体设计无关.大多数脱位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未再发生脱位.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正确安放假体位置,及在医师指导下康复训练等会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评估混合型教学模式在骨科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价值。方法 骨科教学网络(NESTOR)被提供给60位学生,并在课程开始前后进行测试,接着再完成一项笔试和客观设计的临床测试,以及在学期结束时的一项评估问卷。NESTOR用户和非NESTOR用户两个研究组之间进行上述结果比较。结果 评估问卷表明,与非NESTOR用户相比,使用NESTOR的学生对该教学方式非常满意,学习乐趣增加。NESTOR用户组和非用户组预测试和后期测试的成绩显示,预测试时两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22.5±1.2)%与(21.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课程学习,用户组和非用户组在后期测试1答题正确率分别为(60.3±2.3)%及(40.6±1.8)%,后期测试2分别为(63.2±2.8)%及(49.8±2.1)%,但NESTOR用户在后期测试1和2中成绩提升更显著(P<0.05)。而最终强制性测试结果则显示用户组和非用户组的答题正确率分别为(60.3±1.9)%及(59.5±2.0)%,两组间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型教学模式对于增强学生知识以及提高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患儿,男,3岁,住院号78891。 舌尖部肿物3年。3年前患儿出生后即发现舌尖部有一点状肿物,无疼痛,逐渐增大,有时肿物表面出现白色假膜,数日自行脱落,不影响功能,为免后患,家长要求切除,门诊以舌部瘤收住院于1991年10月30日。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使用骨水泥在老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使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93例患者,术中使用骨水泥前后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髋置换术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4.73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7.6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平均下降1.11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水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会下降,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中使用骨水泥时需要密切监测血压,予以相应对策,同时严格完善术前准备,可有效应对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
全髋置换术中髋臼异常处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折及全髋翻修等髋臼侧异常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髋臼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影像解剖学的特点,将41例髋关节病例分为两组,A组(20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造成的髋臼移位或假臼形成,全髋置换术中利用颗粒植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真臼内移重建髋臼;B组(21例)为髋臼骨折、全髋翻修的髋臼侧严重骨缺损等形态异常的髋臼,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或颗粒打压植骨填补骨缺损并重建真臼。结果: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72个月,平均23.6个月,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植入骨均愈合,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结论:髋臼植骨重建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备不足的技术难题,为髋臼假体创造了良好的植入环境,保证髋臼假体具有良好的位置和牢固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寻找提高骨髓基质干细胞浓度的方法。方法:随机取中国白兔5只,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第5、7、10天抽取耳缘静脉血进行网织红细胞检测;随机取中国白兔10只,于放血干预前后经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分别进行离心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和计数。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动员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增多最明显时间。结果: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放血动员后,细胞附壁数目增多,第5天最为明显,与应激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经放血动员和浓集后,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8.
99.
针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属“乳痰”、“乳核”范畴,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其肿块特点为硬结无痛,形状不同,大小不等。包括西医学的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囊性增生、乳房纤维瘤等疾病。本病发病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以中青年妇女为多见。笔者在临证工作中采用针刺和中药结合“从肝论治”乳癖实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常用的两种椎间融合器为钛笼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但两者在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上仍然存在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至2013年6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在颈前路手术中对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使用进行比较的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4篇,共235例患者,其中钛笼组128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组107例。Meta分析结果示:在融合率方面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融合器下沉移位率方面,两组在短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在长期方面聚醚醚酮组下沉移位率要小于钛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聚醚醚酮组要优于钛笼组。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可以获得较好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相比钛笼可以更好的长期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并且拥有更小的下沉移位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