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因常染色体SURF1基因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39例Leigh综合征患儿及其家属的外周血白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URF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序列,进行正反向序列测定检测突变,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验证测序结果,并与100名健康成人对照。结果39例Leigh综合征患儿中有5例(12.8%)SURF1基因外显子7存在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5例患儿(男3例,女2例)均因智力或运动障碍于出生后8个月至9.8年来院就诊。其中3例患儿的父母接受了SURF1基因突变分析,发现双亲中一方SURF1基因存在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而另一方及健康对照的相关外显子序列未发现异常。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5例SURF1基因604G→C杂合性错义突变导致Leigh综合征的患儿及其家系,频度高达12.8%,提示该突变可能是中国人的热点突变。我们的研究将有助于今后Leigh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4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不完全一致.前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而后者主要为肺Ⅱ型细胞发育不成熟或功能低下以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所致.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肺泡、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壁上有透明股形成伴肺不张。诊断方法一、病史本征主要发生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生可能性就越大,实为生理性而后出现肺换气功能障碍.另外,在一些围产期有缺氧发生后处理不当的足月儿亦可发生.此类型其肺1型细胞已发育好,但由于病生理改变导致其功能不全,甚至使细胞受损.1.病史必须询问胎龄、孕母腹康…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早期惊厥样放电对发育中大鼠皮层神经元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1,NR1)表达的远期影响。材料与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无镁诱导的反复惊厥样放电为模型。根据对培养6d皮层神经元的不同处理分为三组:正常DMEM培养液组(GONT1)、正常细胞外液组(CONT2)和无镁细胞外液组(MGF)。神经元分别在上述三种液体中孵育3h,然后恢复正常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blot方法在培养7、12及17d时测定皮层神经元NMDA受体1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正常DMEM培养液中,NR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在培养7d时处于较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以培养12d为最低。与GONT2和GONT1组相比,MGF组NR1 mRNA与蛋白的表达在培养7d皮层神经元均明显降低,在12d时明显增高(P〈0.05)。GONT2组与GONT1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发育中皮层神经元早期无镁诱导惊厥样放电对NMDA受体1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远期影响,提供了神经元早期惊厥样放电引起远期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总结儿童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 对1997年9月-2008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65例IS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2例,女23例;发病年龄3个月~15岁,平均5.2岁.结果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依次为肢体偏瘫[58例(89.2%)],中枢性面瘫[36例(55.4%)],惊厥[19例(29.2%)],语言障碍[17例(26.2%)],头痛[12例(18.5%)],感觉障碍[10例(15.4%)],锥体外系症状[5例(7.7%)].神经影像学(CT/MRI)检查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核区32例(49.2%),其中27例仅有基底核区梗死,5例同时伴其他部位梗死.多脑叶梗死26例(40.0%),顶叶梗死4例(6.2%),半球梗死3例(4.6%),颞叶梗死、丘脑梗死各2例(各3.1%),脑干梗死1例(1.5%).65例患儿中,40例进行了血管影像学检查,其中31例异常,以大脑中动脉受累最常见(26例,83.9%).常见病因为烟雾病(18例,27.7%),头部外伤(16例,24.6%)和感染(14例,21.5%),17例(26.2%)患儿为多病因共存,13例(20.0%)患儿末找到任何病因.结论儿童IS发病高峰为幼儿及学龄前期;最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为肢体瘫痪;神经影像学显示基底核区梗死最常见;常见病因为烟雾病、外伤和感染.  相似文献   
45.
SURF1基因两个新突变致Leigh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例因常染色体Surfeit 1(SURF1)基因2个新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女童的临床及其突变特点.方法患儿为第一胎,生后运动发育落后,4岁时出现肢体震颤,进行性加重,伴运动倒退.4岁6个月来院时不能独站,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血乳酸、丙酮酸增高,腓肠肌活检未见异常.脑MRI显示双侧基底节、小脑脚上交叉多发性软化灶,符合Leigh综合征诊断.患者曾口服安坦、维生素B1等药物无效,12岁死于肺炎、呼吸衰竭.本研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SURF1基因的9个外显子序列,对患儿及103名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正反向序列测定检测突变.结果患者线粒体基因筛查未见异常,SURF1基因测序发现了分别位于内含子3的240+1G>C剪切位点突变和外显子6的574C>G错义突变两个杂合性新突变.结论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陷是Leigh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1例中国Leigh综合征患者的SURF1基因分析,首次发现了240+1G>C和574C>G两个新突变,不仅明确了患者病因,并将进一步充实人类Leigh综合征致病基因库.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转线粒体细胞模型。方法以聚乙二醇为促融剂,采用美国NIH无线粒体DNA的ρ°206细胞与血小板进行融合实验,应用PCR和电镜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融合细胞,观察了3个Rett综合征家系融合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血小板介导的转线粒体细胞模型,细胞融合率为0.5~1.6个克隆/104ρ°细胞。2例Rett综合征患儿融合细胞线粒体可见有空泡化改变。结论转线粒体细胞模型可用于评价融合细胞线粒体外部形态及功能表现,可在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各个水平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7.
抗癫癎药过敏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小儿抗癫癎药过敏综合征的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 对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其中6例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粘膜损害及皮肤脱屑、色素沉着,着中伴肝脏受累、淋巴结肿大各5例,脾脏肿大3例,心、肾受累者各3例,腮腺肿大1例,表现为 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内脏损害均为可逆性的。6例随访3个月~半年,除有皮肤色素沉着外无其他异常表现。5例需继续用抗癫癎药治疗者,改用丙戊酸钠,随访期间未出现过敏及癫癎发作。结论 抗癫癎药过敏综合征多发生于服用抗癫癎药后1~8周,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及内脏功能受累等。及早停用致敏药物,积极治疗,预后良好。调整抗癫癎药时应注意芳香族抗癫癎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之间的交叉过敏。  相似文献   
48.
患儿男,9岁6个月。以发作性姿势异常8个月入院。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发麻,随后出现双上肢强直,左手上举,掌心朝上,右上肢下垂扭转向后伸展,双侧手指屈曲,行走停止或减慢,有时伴低头,抿嘴,持续10余秒自行缓解。发作时能应答,事后能回忆,发作后玩耍如常。有时发作表现为双上肢下垂、强直,轻度扭转后伸。发作多在睡醒后起床下地行走时,也可由坐位起立行走数米后出现,间隔1~20d发作,2~10次/d。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未见异常。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中可见3~4.5Hz高波幅棘慢波,持续0.5~1.…  相似文献   
49.
肺炎支原体感梁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种之一。现对 2 0 0 0年 9月~ 2 0 0 1年 9月我院和北大一院儿科收治的 5 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肺外并发症者 19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3~ 13岁 ,于发病后 10小时至 7天入院。 19例均有咳嗽、气喘、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15例高热 ,3例以中枢神经系统 (CNS)改变为首发表现 ,其中意识障碍、抽搐 1例 ,头痛、呕吐、颈强、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症状 2例。 9例表现有胸腔积液。 3例有踝关节疼痛 ,2例有血小板降低。1 2 实验室检查 本组 …  相似文献   
50.
遗传性脑白质病(leukoencephalopathy),又称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一组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进展性遗传性疾病,其基本特点为中枢白质的髓鞘发育异常或弥漫性损害。根据其病理改变特点可以分为异常髓鞘化(形成异常髓鞘)、髓鞘化低下(髓鞘生成减少)以及海绵状变性(髓鞘囊性变性)。具体参见表1。本组疾病可以由很多不同机制导致,虽然存在着很多共性的地方,其临床表现仍有很多不同。表2列举了目前已知致病基因的11种脑白质营养不良。虽然我们可以人为地将遗传性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