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61.
目的 研究中国正常人群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8型(SCA8)致病基因ATXN8OS(CTA/CTG)n正常变异范围,以及AIXN8OS基因(CTA/CTG)n扩展突变在中国大陆SCA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荧光PCR、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方法对132例已经排除SCA1、SCA2、SCA3、SCA6、SCA7、SCA12、SCA17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 atrophy,DRPLA)的SCA患者及261名正常汉族对照人群进行ATXN8OS基因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分析.结果 未发现ATXN8OS基因(CTA/CTG)n核苷酸扩展突变;132例SCA患者中ATXN8OS基因(CTA/CTG)n变异范围为17~47次,平均重复次数(24.20+4.57)次,18次重复最常见,纯合子35例,纯合率为26.5%;261名正常对照人群ATXN8OS基因(CTA/CTG)n正常变异范围为12~43次,均重复次数(24.04+4.53)次,18次重复最常见,纯合子70人,纯合率为26.8%.结论 SCA8在中国大陆为罕见的SCA亚型,中国大陆SCA8发病率低可能和正常人群较大(CTA/CTG)n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少见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对非缺失型假性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及其家族成员进行基因诊断,以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对14例DMD患者的DMD基因79个外显子及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部分片段(共86个片段)进行检测,对检测到异源双峰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14例患者中共检出7种致病点突变(其中2种末见报道),14种已报道的多态改变和7种未报道的序列变异;其中5例患者的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 DHPLC技术可以对非缺失型DMD患者进行有效的基因诊断,并对家族女性成员进行携带者检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2L型(axonal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type 2L,CMT2L)致病基因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8(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HSPB8,HSPB8)的K141N突变导致细胞内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建立pEGFPN1-HSPB8、pEGFPN1-^K141N HSPB8瞬时表达细胞模型,并进行EGFP-^K141N。HSPB8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B1(small heat shock protein HSPB1,HSPB1)、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EFL)的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观察EGFP-^K141N HSPB8在不同内源性表达细胞系的聚集物形成情况,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EGFP-^K141N HSPB8形成以核周分布为主的聚集物,EGFP-^K141N HSPB8与HSPB1、NEFL均存在免疫荧光共定位。EGFP-^K141N HSPB8在不同内源性表达细胞系的聚集物形成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变型HSPB8(K141N)形成以核周分布为主的胞内聚集物,聚集物中^K141N HSPB8与HSPB1、NEFL均存在共定位。聚集物形成的可能机理包括^K141N HSPB8多肽链构象发生改变后不能维持稳态而出现自身异常聚集;与家族内其他成员特别是HSPB1结合成异常的异源多聚体,在胞内形成不可溶性大分子后产生聚集。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小热休克蛋白27基因(smallheat shockprotein27,Hsp27)突变所致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 Marie Toothdisease,CMT)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和病理特点。方法对发现Hsp27基因同一突变(C379T)的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MT2家系的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和病理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35~60岁发病,平均病程(17.6±6.6)年,发病后平均(12.6±4.9)年需要扶拐杖行走,平均(20.7±5.7)年完全丧失行走能力;患者感觉障碍轻,神经电生理示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呈中至重度减慢,但上肢正常或轻度减慢,神经活检证实为慢性轴突性神经病,肌肉活检显示神经原性肌萎缩。结论Hsp27基因C397T突变可引起CMT2表现型,突变家系的临床表现与文献报道的该基因突变CMT2F家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主干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纯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病变而左主干正常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76例患者.应用IVUS测量病变部位的斑块负荷,确定斑块的性质.同时确定左主干是否存在病变,若存在病变则确定病变性质;测量左主干的管腔直径和面积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对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者,测量斑块负荷.结果 7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主干患者中IVUS显示完全正常28例,内膜增生12例,有斑块36例,发现内膜斑片2例.对于存在斑块者偏心斑块为30例,向心斑块为6例;脂质斑块25例(占69.4%),纤维斑块4例(占11.1%),钙化斑块2例(占5.6%),混合斑块5例(占13.9%).IVUS显示女性左主干正常者的管腔直径为(5.32±0.68)mm,管腔面积为(23.34±5.27)mm2,男性左主干正常者的管腔直径为(5.90±0.50)mm,管腔面积为(27.75±4.47)mm2.男女管腔直径和管腔面积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2和0.048).内膜增生者血管直径为(5.90±0.47)mm,血管面积为(27.58±4.21)mm2;存在斑块者的管腔直径为(4.39±0.54)mm,管腔面积为(17.45±5.23)mm2,血管直径为(5.99±0.67)mm,血管面积为(26.61±6.27)mm2,直径狭窄百分比为(26.17±7.87)%,斑块负荷为(34.79±9.37)%.结论 IVUS能发现冠状动脉造影所无法显示的左主干病变,并且能精确地确定左主干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6.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G)是一组具有明显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患病率2.0/10万~9.6/10万。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按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X-连锁隐性遗传(XR),其中以AD遗传最为常见。我们诊断1个AD遗传的SPG家系,对该家系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进行了排除定位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三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基因部分外显子和性别鉴定位点amelogenin基因,探讨该技术对DMD家系中致病基因携带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的可行性.方法:显微操作取正常男性、正常女性和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缺失型DMD患者单个淋巴细胞及无DMD家族史夫妻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e-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废弃的单个卵裂球细胞,采用三重PCR技术扩增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结果:64枚正常人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93.8%,93.8%和95.3%,假阳性率为2.8%;48枚8号外显子缺失型患者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均为95.8%,假阳性率为3.3%;48枚47号外显子缺失型患者单个淋巴细胞的DMD基因8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均为95.8%,假阳性率为0;40枚单卵裂球细胞DMD基因8号、47号外显子和amelogenin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2.5%,80.0%和77.5%,假阳性率为0.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单细胞三重PCR技术具有较高的扩增阳性率和特异性,有望在缺失型DMD家系中进行PGD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STK13基因在部分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家系中的突变情况,判断它是否为中国人PJS新的致病基因,为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DNA测序的方法,选择10个无STK11基因突变的PJS家系,对STK13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所有7个外显子均未检测到致病突变。结论 STK13基因不是中国人PJS患者新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慢血流现象与心脏运动负荷试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人选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慢血流共21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3d行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10例心电图运动实验阳性,占47.6%。结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使用酵母双杂交来筛选LRRK2基因的相互作用蛋白,以研究其功能.方法:使用的诱饵片段包含MAPKKK和ROC功能域的一部分与COR功能域的全长.诱饵片段由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连入酵母表达质粒pGBKT7,pGBKT7-bait质粒经测序验证后转化酵母茵株AH109,用免疫印迹来检验该质粒在酵母中的表达,人类胎脑cDNA文库被转化到能稳定表达诱饵蛋白的酵母菌株中,并铺到含有x-a-gal的四缺(SD/-Trp/-ku/-His/-Ade)的培养皿上.分别使用含有pGBKT7或pGBKT7-bait的AH109酵母菌株进行回交检测,进一步确证从初步筛选中获得的阳性克隆,并用生物信息学来分析其中的文库质粒.结果:获得9个真阳性的克隆,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有3个克隆中的序列不在已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内.其余6个克隆中的序列在以下几个已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中:STRBP,BAGS,PTPN23,L3 MBTL3,RALYL,KIAA1783.结论:经酵母双杂交后成功地获得了真阳性克隆.这些相互作用蛋白将为研究LRRK2的功能、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其他神经性疾病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