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017篇 |
免费 | 2475篇 |
国内免费 | 193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38篇 |
儿科学 | 1010篇 |
妇产科学 | 424篇 |
基础医学 | 2295篇 |
口腔科学 | 742篇 |
临床医学 | 7618篇 |
内科学 | 4078篇 |
皮肤病学 | 394篇 |
神经病学 | 1462篇 |
特种医学 | 20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5篇 |
外科学 | 4036篇 |
综合类 | 15958篇 |
预防医学 | 6046篇 |
眼科学 | 607篇 |
药学 | 5878篇 |
76篇 | |
中国医学 | 6124篇 |
肿瘤学 | 13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3篇 |
2023年 | 1058篇 |
2022年 | 1189篇 |
2021年 | 1505篇 |
2020年 | 987篇 |
2019年 | 1061篇 |
2018年 | 1019篇 |
2017年 | 653篇 |
2016年 | 909篇 |
2015年 | 942篇 |
2014年 | 2611篇 |
2013年 | 1986篇 |
2012年 | 2382篇 |
2011年 | 2567篇 |
2010年 | 2484篇 |
2009年 | 2547篇 |
2008年 | 2414篇 |
2007年 | 2711篇 |
2006年 | 2576篇 |
2005年 | 2543篇 |
2004年 | 2433篇 |
2003年 | 2104篇 |
2002年 | 1756篇 |
2001年 | 1702篇 |
2000年 | 1792篇 |
1999年 | 1929篇 |
1998年 | 1712篇 |
1997年 | 1710篇 |
1996年 | 1679篇 |
1995年 | 1383篇 |
1994年 | 1315篇 |
1993年 | 971篇 |
1992年 | 917篇 |
1991年 | 851篇 |
1990年 | 806篇 |
1989年 | 652篇 |
1988年 | 345篇 |
1987年 | 303篇 |
1986年 | 255篇 |
1985年 | 246篇 |
1984年 | 195篇 |
1983年 | 173篇 |
1982年 | 172篇 |
1981年 | 144篇 |
1980年 | 107篇 |
1979年 | 84篇 |
1978年 | 64篇 |
1977年 | 27篇 |
1965年 | 32篇 |
1957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MRA与DSA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比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共收集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35例,男11例,女24例;年龄23~76岁,平均58.3岁。同时行MRA及DSA检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径、是否存在狭窄及狭窄部位等。结果DSA检查有阳性发现者32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9例,双侧受累13例。MRA有阳性发现者29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14例,双侧受累15例。除5例MRA阳性而DSA阴性外,其他MRA与DSA均为阳性。两种方法对管腔变细的诊断吻合率为100%。DSA对局限性狭窄及单侧缺如的诊断优于MRA。MRA对颈椎不稳及增生导致的椎动脉迂曲变形等表现的诊断阳性率高于DSA。结论(1)椎动脉DSA检查对局限性压迫及动力性压迫的诊断较准确,对椎动脉压迫来源较易作出判断,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为有创检查,存在造影剂副反应及用量的限制。(2)MRA为无创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对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颈部其他血管,以进行鉴别诊断。适用于临床诊断不明确、高龄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MRA的不足之处是对局部微小部位的狭窄或非闭塞性病变的诊断率低,检查中无法随时变换体位。 相似文献
992.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Brv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的临床相关凶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问盘置换术的51例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前方纤维环或前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情况,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围手术期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激素的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手术前后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高度变化等冈素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并分析置换节段术后不同活动度(≤6°及>6°)与异位骨化形成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17例发生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3.3%.所研究的相关因素中,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的比值、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两项与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患者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与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平均值为0.86,出现异位骨化组的平均值为0.80.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平均7.6°,术后平均8.8°,术后异位骨化形成与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减少程度有关.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11例,其中8例出现异位骨化形成;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者40例,其中9例发生异位骨化形成.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术后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术后异位骨化形成有关,术前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20%者不适合行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相似文献
993.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11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08年8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1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2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18例行附件切除术。术后96例获随访6~60个月,1例术后1年复发,为同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例术后5年发生双侧卵巢乳突状浆液性囊腺癌;余术后均无复发及腹腔粘液瘤发生。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围术期大出血危重患者的液体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1年8月-2005年7月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科收治的36例收容时累计出血量大于5000ml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抗休克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出血期,继续失血量〉100ml/h,血压依靠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少尿或无尿;第二阶段为稳定期,引流量〈100ml/h,血压依靠小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尿量增加。比较两阶段液体复苏的补液量、补液成分以及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和血液生化指标等变化。结果:36例患者无一例死亡。第一阶段的失血量为(310.3±158.9)ml/h,平均治疗达标时间为(7.2±3.3)h,血液制品用量为(181.1±99.9)ml/h,胶体用量为(39.8±4.6)ml/h,与第二阶段[失血量(60.3±58.9)ml/h;平均治疗达标时间(14.3±6.7)h,血液制品用量(31.1±15.6)ml/h;胶体用量(58.8±14.6)ml/h]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6例患者均在约20h达到稳定循环,停用升压药物。平均SICU住院时间(5.5±1.8)d。结论:大出血患者抗休克治疗不同治疗阶段补液成分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应结合病情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95.
原发性肝癌的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肝癌切除的预后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2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g比较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30%、25%、20%及18%。新分期Ⅰa、Ⅰb、Ⅱa、Ⅱb及Ⅲ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TNM分期Ⅰ、Ⅱ、Ⅲ及Ⅳ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Ⅲ、Ⅳ期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国分期由于兼顾肿瘤与宿主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分期更加精确,在反映切除肝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消化道巨大息肉患者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整块切除率、复发率、出血率和穿孔率。结果 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0.0%(27/30),复发率为0(0/30),出血率为76.7%(23/30),穿孔率为3.3%(1/30);EMR组整块切除率为13.3%(4/30),复发率为36.7%(11/30),出血率为33.3%(10/30),穿孔率为6.7%(2/3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ESD组的整块切除率和出血率高于EMR组,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孔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在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方面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危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方法选取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30例为DCS组,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6例(96.7%)治愈出院,其中DCS组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3例(10%);DCS组发生并发症6例(5%),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5例(50.0%)。DCS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休克纠正时间、PT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 DCS理念应用于急诊外科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是可行的,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HLJDD)对ApoE-/-小鼠斑块、炎症因子及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雄性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模型,4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HLJDD高、中、低剂量组(n=8),HLJDD灌胃剂量依次为:3.5、7.0、14.0 g-1穔g-1穌-1,辛伐他汀灌胃剂量为5 mg穔g-1穌-1,另设8只同龄雄性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连续给药1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脂水平,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s数量;RT-PCR法检测Foxp3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主动脉斑块明显,TC、TG与LDL-C浓度显著升高,促炎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显著升高,而HDL-C、白介素-10(IL-10)、生长转化因子-β(TGF-β)、Foxp3 mRNA水平显著降低,Tregs数量减少,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JDD能显著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血清TC、TG与LDL-C,并降低IL-6、hs-CRP与TNF-α水平,增加血清HDL-C、IL-10、TGF-β及Foxp3 mRNA水平,并增加Tregs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HLJDD可显著减轻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损伤,可能与增加Tregs数量,从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 TREM-1)、IL-6及IL-10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中枢感染患儿62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PM)组30例、以病毒性脑炎(VM)组32例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脑脊液中s TREM-1、IL-6、IL-10及WBC水平,应用ROC曲线研究s TREM-1、IL-6、IL-10和WBC的诊断效能。结果PM组脑脊液中s TREM-1、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VM组,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M组脑脊液中WBC高于V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s TREM-1、 IL-6、 IL-10、 WBC及s TREM-1+IL-6+IL-10诊断P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754、0.781、0.651、0.921。当s TREM-1、IL-6、IL-10和WBC的cutoff值分别为285 pg/m L、137.16 pg/m L、21.97 pg/m L、18×106/L时,诊断PM的灵敏性... 更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