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2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108篇 |
预防医学 | 23篇 |
药学 | 19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105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西药组、中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中药组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西药组有效率为82.5%,中药组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治疗组低于中药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胃电主频率、电幅值及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降低患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成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FD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动力、调节胃电图及其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22.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餐具消毒是保证食品卫生,实现防止“病从口入”,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的政府卫生行政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以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产妇。其中,26例产妇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20例产妇手术后转入我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子宫切口溃疡、感染(39.1%),蜕膜、胎盘残留(15.2%),以及子宫复旧不良(21.7%)、子宫内膜炎(8.7%),子宫肌瘤(4.4%)、绒癌(4.4%),以及宫内假性动脉瘤(6.5%)等;58.7%的产妇术后6周内发生出血;41.3%的产妇在超过6周的时间发生产后出血。另外,46例产妇均经积极治疗,治愈率达97.8%,1例发生死亡,占2.2%;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产妇,一经确诊应全面探查出血原因,并及时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通过对哈尔滨市南岗区2006-2014年居民伤害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伤害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方法 依据2006-2014年间哈尔滨市南岗区常住人口中对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全死因期望寿命、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SYP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伤害是南岗居民第4位死亡原因,南岗区 2006-2014年,伤害各年龄组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χ2=566.607,P<0.001)。该地区的居民伤害死亡,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大于女性(χ2=320.389,P<0.001)。伤害对哈市南岗区居民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53 286人年,标化潜在减寿率为112.25‰,平均减寿年数为22.34人年,伤害对居民造成的寿命损失占全死因寿命损失的14.25%。由此可见,伤害是导致居民早死主要原因之一。结论 2006-2014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伤害的死亡率较高,其造成的寿命损失较大,其中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以及自杀的发生率较高。因此,进行必要的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对于预防伤害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理中汤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血清内毒素、血清炎性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联合橄榄油的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对健康SPF级SD大鼠进行肝硬化大鼠模型制备。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模型组、Vehicle组、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全部处死,空白组和Vehicle组给予等体积(2 m L·kg-1·d-1)蒸馏水灌服,1次/d;理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5×8.75 g/(kg·d)、1.0×8.75 g/(kg·d)、0.5×8.75 g/(kg·d)中药灌服,1次/d,均观察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6组大鼠干预后肝脏病理组织肝纤维化、肝功能、血清内毒素、炎性因子、肠道菌群改变情况。结果:6组大鼠肝脏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Vehicle组的肝纤维化程度最重,理中汤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随着剂量升高,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理中汤低剂量组则改善不明显。经理中汤治疗后,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血清内毒素(ET)、炎性因子(TGF-β、IL-17、IL-23)及肠道目的菌群,均较模型组、Vehicle组改善,且高剂量组效果更优(P0.05),但低剂量组与模型组、Vehic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药物剂量依赖有关。结论:肝硬化大鼠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表现,理中汤可能通过调节大鼠肠道菌群,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炎性因子水平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柔肝汤和益肝灵胶囊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柔肝汤加益肝灵胶囊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并与单用益肝灵胶囊治疗的38例进行对照,分别于3个月、6个月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血细胞计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改善,且部分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虽有部分改善,但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柔肝汤加益肝灵胶囊有抗肝纤维化肝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胆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4周组、穴位埋线8周组,每组各10只。应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穴位埋线治疗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穴位埋线干预治疗。治疗10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肝组织TG、TC,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病理显示脂肪变性、炎症或炎症坏死并伴有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明显升高。穴位埋线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和肝组织TG、TC降低,且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减轻。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穴位埋线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穴位埋线对大鼠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有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抑制氧化过程,推测与抑制SREBP-l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