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76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649篇
预防医学   395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203篇
  8篇
中国医学   175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7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n=17)和对照组(n=10),两组分别应用生物材料补片和自体组织补片进行食管胃吻合口覆盖、包埋及加固,气管、支气管残端加固、包埋,膈肌缺损、破裂修补等。观察两组围术期及术后1、6个月的重建效果、急慢性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在围术期及术后1、6个月均未出现吻合口及支气管胸膜瘘、急慢性排斥反应及与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不同的物理因素对被睡眠剥夺的受试者脑电的影响.方法:将24名成年健康男性随机分为四组,一个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48 h睡眠剥夺实验,其中三个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不断接受音乐、磁场和局部高压氧干预措施,每个6 h提取一次受试者的脑电波数据.对睡眠脑电数据首先应用小波变换,将脑电信号中的噪声进行消噪处理,然后再利用近似熵和复杂度将消噪后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结果:对于睡眠剥夺的不同时间段,其脑电近似熵的平均值随着脑疲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的前半部分受试者的脑电波的复杂度和近似熵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实验的后半部分受试者的脑电波的复杂度和近似熵有了明显的区别.结论:不同的物理因素可以影响受试者的状态,从而影响受试者的脑电波.脑电近似熵随着脑疲劳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有望成为衡量脑疲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3.
1627例新生儿红细胞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红细胞血型抗体(即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1627例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定型、直接抗人球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放散试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试验,检测出6例有ABO以外的抗体,进一步用盐水、聚凝胺法、抗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6例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阳性,进一步抗体鉴定,检测出抗-D4例,抗-E1例,抗-c1例。结论根据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特性,可为患儿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换血和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五因素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五因素人格问卷对9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较高,男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显著低于女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一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大四的最差.②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③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间两两差异显著,和谐型最好,情绪型其次,退缩型最差.结论:五因素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新生儿,即出现感染症状但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共8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以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分会制定的"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检测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价值及最佳界值,分别计算当(1-3)-β-D葡聚糖取20.0 pg/ml及最佳界值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87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新生儿,排除感染59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28例,其中确诊5例,临床诊断7例,拟诊16例.确诊5例中血培养4例白假丝酵母菌,1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有2例同时脑脊液培养白假丝酵母菌阳性.28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范围为18.6~9999.0 pg/ml,中位数131.6 pg/ml;59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范围为5.0~34.6 pg/ml,中位数为8.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64,P<0.05).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6(95% CI:0.725~0.886,P<0.05),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佳界值为53.7 pg/ml.当界值取20.0 pg/ml时,其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确诊+临床诊断+拟诊)的敏感性为96.43%,特异性为69.49%;当界值取53.7 pg/ml时,其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为84.21%.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可用于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但其诊断的界值及假阳性问题尚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1-3)-β-D-glucan detection for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 in neonates. Methods Eighty-seven neonates who were suspected to be IFI case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from May 2008 to January 2010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 All subjects had infection symptoms, while did no react to the antibiotics treatment. The diagnosis of IFI was made according to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of children set by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and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ritical patients set by 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irculating (1-3)-β-D-glucan levels were determined with GKT-5M set kinetic fungus detection kit. Levels of (1-3)-Β-D-glucan in IFI group and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optimal cut-off value was established with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t the cut-off value of 20.0 pg/ml and optimal cut-off value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mong the 87 suspected cases, 59 cases were not diagnosed as IFI and 28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IFI finally. Fiv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to be IFI; seven cases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nd 16 cases were still suspected IFI. Among the five confirmed cases, four cases were blood culture positive for Candida parapsilosis, one case Candida albicans positive and two cases both cerebrospinal fluid culture and blood culture positive for Candida albicans. The median levels of (1-3)-β-D-glucan of patients diagnosed as IFI (n=28) was 131.6 pg/ml(18.6-9999.0 pg/ml),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out IFI (8.5 pg/ml, 5.0-34.6 pg/ml)(Z=-5.064, P<0.05). Area under ROC curve was 0.806 (95% CI: 0.725-0.886, P<0.05). The sensitivity (96.43% vs 69.49%) and specificity (72.22% vs 84.21%) for (1-3)-β-D-glucan were different as 20.0 pg/ml and 53.7 pg/ml were used as the cut-off values for diagnosing IFI. Conclusions (1-3)-β-D-glucan level could be used to diagnose IFI of neonates, but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false-positive rates and its cut-off value in IFI diagnosis.  相似文献   
67.
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双抗体夹心ELISA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 从质粒pBLCAT6经PCR扩增CAT基因序列,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2T中,在大肠埃希菌DH5α中诱导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GST-CAT为抗原免疫实验用兔,得到的CAT抗血清进行生物素标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物素链和亲和素放大系统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构建不同YY1结合位点突变的HPV16LCRCAT报道质粒,体外瞬时转染真核细胞,提取胞质蛋白,以建立的方法进行CAT表达检测。结果 SDS-PAGE显示表达的GST-CAT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000;制备的CAT抗血清可有效地识别原核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CAT蛋白;在不同启动子及调节序列的控制下,利用建立的CAT检测技术证明在瞬时转染的细胞中可诱导2-8倍的CAT表达增强。结论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可敏感地反映上游序列的启动子活性,以及启动子调节序列变化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使CAT作为报道基因的研究更为简单化。  相似文献   
68.
朊病毒病(prion disaese)或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病死率.人类的朊病毒病有克-雅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包括散发型、家族遗传型、医源型、变异型CJD(variant CJD,vCJD),另外还有库鲁病(Kuru)、GSS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syndrome)、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其致病因子是朊病毒.朊病毒为微小的蛋白感染颗粒,不包含核酸,与常规病毒不同[1].目前认为朊病毒是由在正常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存在的PrP蛋白(PrPC)经过构象转变而形成,又称PrPSc.在朊病毒患者中枢神经组织中可以检出异常致病蛋白PrPSc的沉积[1],但不同的朊病毒病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临床特征、潜伏期、脑组织中prpsc的分布、脑组织损伤的特点、能否诱导淀粉样变化,以及朊病毒的分子特征等,具有明显的&quot;毒株&quot;差异.鉴于朊病毒不同于传统病毒,具有独特的实验室检测技术[2],因此存在独特的生物风险形式.本文从朊病毒病原学特点和常见实验检测技术方面分析朊病毒实验活动中的生物风险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9.
文题释义: 重建钢板:是指接骨板的形状不符局部骨骼的具体形态,需要时应该根据骨骼的具体形状进行塑形、重新建立符合骨骼解剖形态的接骨板。 弹性髓内针:又称钛合金弹性针,是基于长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的髓内针经过演化、改进而来,为钛合金带有特殊弯头的金属圆条,具有一定弹性。 背景: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是现今治疗锁骨骨折常用的2种器材,但两者的优缺点对照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7年3月的关于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完成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按纳入标准排除后检索出价值文献21篇,其中文献中859例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831例患者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②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手术时间[MD=-18.62,95%CI (-20.75,-16.49)]、失血量[MD=-56.23,95%CI(-68.02,-62.44)]、切口长度[MD=-5.53,95%CI(-6.56, -4.49)]、住院时间[MD=-1.01,95%CI (-1.13,-0.89)]、骨折愈合时间[MD=-1.39,95%CI(-1.98,-0.80)]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均优于钢板组;③弹性髓内钉组术后6个月上肢功能评分优于钢板组(P < 0.05),但是术后12个月随访2组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主要并发症方面[OR=0.61,95%CI(0.39,0.93)],弹性髓内钉组较钢板组明显减少;2组内固定再取出发生率接近;⑤Meta分析结果提示,弹性髓内钉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在手术相关指标、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以上结果可为临床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移位型锁骨中段骨折提供有力证据。 ORCID: 0000-0002-9448-9454(梁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0.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包括肱骨头及大结节、小结节,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及低能量损伤可导致肱骨近端骨折。同种异体腓骨:取自于人体异体,经过加工处理,去除其免疫原性,保留其骨性结构,可用于移植修复骨缺损,起到支撑作用。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但对肱骨近端内侧柱缺乏支撑的骨折目前仍是治疗难点,并发症常见,失败率较高。目的:比较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到2020年2月。检索国内外关于对比研究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文献。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纳入12篇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2软件将以下指标进行Meta分析,包括影像学数据、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文献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11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高,但GRADE证据质量级别较低。②共纳入958例患者,其中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411例,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547例;③Meta分析结果显示,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组术后1年肱骨头高度差值(MD=-2.40,95%CI:-2.49至-2.31)、颈干角差值(MD= -6.14,95%CI:-6.62至-5.67)、目测类比评分(MD=-0.22,95%CI:-0.35至-0.08)、肩关节功能评分(MD=4.12,95%CI:2.18-6.06),上肢伤残评分(MD=-10.32,95%CI:-13.44至-7.19)、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MD=-0.37,95%CI:-0.55至-0.19)、肩关节功能评分(MD=5.07,95%CI:2.86-7.27)、总体并发症(OR=0.31,95%CI:0.20-0.48)及肱骨头螺钉切出(OR=0.25,95%CI:0.11-0.55)均明显优于单纯解剖锁定钢板组(P < 0.05),肱骨头坏死(OR=0.94,95%CI:0.47-1.88),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因此,较弱的证据提示,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短期疗效优于解剖锁定钢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ORCID: 0000-0002-8486-3932(阳运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